來自“疫”線護士的“口述日記”: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

  大年初一,桐城市龍騰街道蔡店醫學留觀點一區正式啟用,負責確診、疑似和發熱病人的收治。2月1日,留觀點二區啟用, 20多名“白衣天使”陸續上崗、堅守,她們逆行衝鋒,前赴後繼。

  在這20多天時間裡,所有留觀患者的輸液、測溫等護理工作,都由她們來完成;

  進了留觀點病房,笨重的防護服,霧氣模糊的護目鏡,讓她們的步伐變得沉重;

  為了節省隔離服,她們一次當班就是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為了消除病人恐慌、焦慮的心理,她們一邊勸慰患者,一邊為每位發熱患者建立醫患微信群,通過微信語音聊天,及時解決他們的顧慮;

  當聽到留觀點兩名4歲的小孩哭鬧時,她們紛紛送去自己省下來的牛奶、麵包……

  她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讓患者們相信:這裡有看不見的病菌,更有看得見的、與他們共同戰鬥的白衣天使!在這個被隔離的地方,這些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就是每一位患者的“此心安處”。

  錢芳和柏義平就是其中的兩位。面對記者的採訪,她們用樸實的語言,記錄下在醫學觀察點的點點滴滴。

  她們說: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願往後無“疫”所擾,人人歲月靜好!

來自“疫”線護士的“口述日記”: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

  【口述】護士錢芳:

  我的戰友,我的姐妹——“在這場戰‘疫’中,我們戴上了‘最美逆行者’的桂冠。其實,我們都是平凡的人,衝鋒在前,職責所在。如果可以選擇,我們願往後無‘疫’所擾,人人歲月靜好!”

  1月26日,正月初二,桐城市中醫醫院接到通知:安排2名護士支援抗疫前線,我和外科護士長彭秀報了名,一起到了蔡店醫學留觀點。在陌生而危險的新環境裡,我相識了一群好姐妹,彼此溫暖,並肩作戰,這段時光成了我人生中寶貴的經歷。

  桐城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劉琴是隔離病區的護士長,她只比我大3歲,卻像大姐姐一樣照顧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起居。

  來這工作的第三天,保潔員因為心理恐懼辭職了,非常時期難找保潔員。這時,劉琴挺身而出,兼做保潔員。

  早上,我上衛生間看到她在那拖地,我說:“讓我來吧,你休息會”。她說:“你們穿防護服很累,要照顧病人,這些小事就讓我來幹”。

來自“疫”線護士的“口述日記”: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

護士長劉琴


  聽完這句話,我對眼前這位認識還不到72小時的護士長由衷的敬佩。其實她比我們更辛苦,每天接打電話到手軟,病人的生活物資短缺都是她逐一登記後,打電話通知家屬送來。14天裡,她一直睡在辦公室的小床上,每天平均不到四小時,由於長期的勞累和睡眠不足,進隔離點的第8天,她口腔上火發炎了,疼得吃不下飯,每天只吃2頓稀飯。但她毅然堅持進隔離病房查看各項防疫工作是否到位……在劉琴的帶領下,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展示了敬業精神。

  齊迎春工作不到2年,是個開朗愛笑的女孩。我和她開玩笑說,“她的笑驚天動地”。除了她的開朗,她那過硬的兒童靜脈穿刺技術也令我汗顏。日常採血我們只戴一層手套,但在這裡需要戴兩層,病區來了一個剛出生49天的患兒,需要抽血檢查,採血針又非常細,再加上防護鏡起霧,患兒又在不停地啼哭,稍不注意就會扎到自己,但她始終凝神靜氣,找準靜脈,一針見血。我很慶幸,這次團隊裡有這麼厲害的一名兒科護士。

  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陳爭榮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小妹妹,在這14天的相處中,我從未聽見她大聲說話。她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兒,今年才3歲,每次她和女兒視頻,女兒都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很想你”。她總是眼裡泛著淚花對女兒說:“有很多阿姨、叔叔、爺爺、奶奶生病了,他們身上有病毒,媽媽必須把病毒打死了,才能回去陪你”。她告訴我們,她不敢接女兒的視頻,由於神經內科平時工作繁忙、危重患者多,需要經常加班,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心裡有很多的內疚和自責。

  “老婆,我在家和爸爸媽媽把我們的兒子照顧得很好,兩個小傢伙也很聽話,你完全不用操心,注意保護自己,我們等你歸來。”2月7日晚,收到丈夫的微信後,琚書蘭哭了。作為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有多麼的不捨,我們都懂。但疫情就是命令,她勇敢地走上一線。這段時間,她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丈夫發來兩個兒子的視頻,或者通知病人出院。

  2月9日晚,是嚴夢媛的第四個夜班。晚上11點,她巡視病房時發現10床病人說全身發冷,並嘔吐。由於她臨床經驗豐富,白天一直跟蹤這個病人的體溫,所以她立馬判定這個病人是高熱引起的寒戰。她立即拿起體溫表放在病人腋下,果然體溫達到39.5度,她按了呼叫鈴,通知了醫生,在給病人注射了退燒藥之後,患者體溫有所下降,身上開始出汗,衣服都溼透了。由於這是個高度疑似的患者,我們防護更要注意,但嚴夢媛卻不畏懼,燒了壺熱水,細心地給病人擦身,並給病人更換了一套乾淨的衣服。慶幸的是,病人排除了“疑似”,我們替病人高興,也替嚴夢媛高興。

  我們這裡年紀最小的護士是程傑。她新婚不久,愛人也是桐城市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小兩口都在一線奮戰。剛開始兩天她有點焦慮,說晚上緊張得睡不著,後來在護士長和我們的安撫下,程傑每天都在進步。只要是白班,她都是第一個起床洗漱,有時等不到早飯送來,她就泡點方便麵吃,然後進病房抽血,抽完血後給病人挨個送早餐。最多的時候,病區住了24個病人,一日三餐都是護士送,從一樓送到三樓,這一趟下來全身衣服都溼透了。

  聰明能幹的羅芳芳,總給人一種“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樣子。剛開始護士少,值完夜班第二天還要進隔離病房,由於缺少休息、長期熬夜,羅芳芳身體出現了狀況,2月6日晚上從隔離病房出來出現了發熱症狀,醫院領導十分關心一線人員的安危,決定第二天就讓她去賓館隔離,結果是虛驚一場。睡了一覺,她又“風風火火”了。

  彭秀是我們醫院一名年輕有為的外科護士長,雖然同在一個單位,我只聞其名不識其人。來到這裡,她處處關心、照顧我,每次我從隔離病房出來,她就趕緊把飯菜熱好,貼心地倒上熱水,熱騰騰的一幕,讓我總有在家裡的感覺……

  【口述】一區護士長柏義平:

  越過艱難,一切都將安好!——”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只要我們恪盡職守,這份神聖使命也一樣讓自己會發光!規範防護,規範操作,一切都會好的。“

  轉眼間,我到蔡店隔離點已有14天了。臨行時,來不及告別,容不得兒女情長,抬起頭衝往戰“疫”一線。難得今夜清閒,昔日的點滴開始在頭腦裡“回放”。

  1月28日早上剛上班,我接到電話:蔡店留觀點需要一名護士長前去協調管理。當時的我正感冒,說不害怕、不擔心,那是假的,但在職責面前,我沒有退讓,執意前往。想到我們護理部主任連日來不分日夜為抗疫奔波,不辭勞苦,身為黨員的我更應向前輩學習,毅然決定前去留觀點。

  時間緊迫,我簡單收拾了幾件隨身物品,正要出家門,兒子跑過來抱著我,“要幹嘛去,是不是到有很多病毒的地方去?”我強忍心裡的那份不捨,告訴他:“媽媽是黨員,要帶頭;媽媽是護士,不能丟下病人,碰到了困難不能退縮,要向前!”他哭著喊著就是不同意。關上門的那一刻,我流淚了……

來自“疫”線護士的“口述日記”:天使是不會丟下病患的

護士長柏義平

  說實話,剛到留觀點時,那裡的環境比我想象得更糟。因為病人在不斷增加,留觀點內臨時調整了治療室、辦公室、值班室,大廳裡櫃子、電腦、床、被褥、衣服、紙箱子、醫療物資等全混在一起,一片混亂。僅有的一間值班室裡,床上坐著8個人,當我推開門的一剎那,她們疲憊的雙眸,讓我有種無形的壓力,特別是張雙老師那煞白的臉,讓我心揪得更緊,容不了我多想,抓緊聯繫,安排好值班室,儘快讓她們去休息一下。

  條件簡陋,我們全力克服,資源不夠,我們就地取材。不記得當夜幾時,我們搭起了簡陋的床鋪,整理好治療室和物品,這邊剛忙完又趕緊召集大家開個臨時會議。當晚大家情緒低落,為了讓大家全心戰鬥,我耐心地解開她們的思想包袱:開弓沒有回頭箭,大家既然來了,只能不顧一切向前衝。

  第二天,正月初五的清晨,打開醫患微信群,就聽到一陣甜甜的童音:“阿姨,我想吃餃子”。這名孩子才4歲,因發熱一直沒胃口。也許是童音天真,也許是母愛的本性,我沒多想就答應了。我立即打電話向院辦朱主任求助,非常時期,許多超市已關門,沒多久朱主任還是送來了熱乎乎的餃子。

  我們最擔心的是留觀病房的孩子們,他們是從1歲3個月的幼兒到10歲的兒童。在他們的眼中,防護服包裹的我們是“怪獸”,見到了就會哇哇大叫。

  穿好防護服後,我們步伐沉重,呼吸變得費力,稍走幾步就要大口喘氣。一次深夜,一個孩子需要輸液,只有她媽媽一人陪護,根本按不住孩子扭動的身體,樓上護士打來電話後,我立馬穿上防護服,去幫她們一把。孩子年齡小,平時身體很好,沒有吊過水,所以年輕的媽媽拒絕配合我們吊水,和媽媽反覆溝通後,才答應給打留置針,我一邊固定住孩子的頭部,一邊不停哄著她,緩解她們母子的恐懼。

  留觀點還有另外兩個4歲孩子,手機就成了孩子的玩具,我擔心影響她們的視力,給媽媽們支招,規定看手機半小時後必須遠眺一會,放下手機陪孩子做些親子游戲,另外可以讓孩子聽聽音樂,聽聽兒童故事,避免過度用眼,媽媽們嘗試後效果很好,對我表示感激。

  還有一位10歲外地男孩,剛回桐城沒多久就在這隔離,他日夜待在這裡,還要面對看不清面龐的我們,我擔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所以聯繫孩子家長讓他們和孩子多溝通,聊些輕鬆的話題,陪孩子輕鬆度過這段孤獨的時光。

  每確診一位患者,都是對我們醫護人員一次心理碾壓。大家會仔細回想與他(她)接觸的每一次、每一個動作。為了打消她們的顧慮,我帶她們一起上去做終末消毒處置。心理的壓力是無形的,她們每次的治療我都提著心,生怕職業暴露,生怕腳下打滑,擔心她們有沒有餓,要不要上廁所……直到她們結束所有的治療,我才能放下擔憂的心,哪怕等到凌晨三四點,我也要等她們值班下來。

  按照規定,我們結束了留觀區堅守,一切都還順利,感謝我們這個臨時組建的小團隊!在這個團隊裡,有市醫院不同科室的戰友們,還有市中醫院的同行,大家相聚在此,攜手戰鬥,共抗疫情,也算是人生中別樣的經歷吧!

  待到疫情撲滅時,春暖花開,願一切安好!

  安報全媒體記者 江月 通訊員 潘月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