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應分期、分批有序恢復社會經濟活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為全國各地的首要任務。同時,由於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還需要提前計劃分階段逐步恢復部分疫情較輕地區的正常生產生活。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複雜數據分析研究中心主任王惠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分期、分批恢復全國各地社會經濟活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王惠文就帶領她的團隊持續對疫情進行數據跟蹤與分析。在她看來,各地區與武漢的空間距離不同、輸入性病例的多少不一樣,加之人口密度、人口流動性、公共衛生條件以及疾病防控力度有所不同,因而,各地區的疫情發展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考慮到全國醫療資源的總量約束,統籌規劃全國各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顯得刻不容緩。與此同時,對於不同地區疫情防控形勢的評估和判斷也變得尤為重要。

針對大家普遍關注的疫情拐點何時到來這個問題,王惠文表示,疫情發展往往要經過暴發期、受控期、緩和期、收斂期這四個階段,所謂“拐點”的出現,只意味著抗疫形勢出現了轉折,但並不意味著“安全點”的到來。當前正是住院人數的高峰時期,並且每日還會有相當數量的新增病例。所以抗疫工作依然不能放鬆警惕,一定要謹防傳染率再次走高的風險。

通過對現有疫情進行數據跟蹤和觀察分析,王惠文表示,自2020年1月30日開始,全國(除湖北)地區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就開始下降;隨著治癒出院人數的不斷增加,在2020年2月11日,這些地區的當日在院治療人數達到峰值後也開始下降。各方面數據都顯示,這些地區的抗疫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根據現有數據進行預測建模,預計大約在3月上旬,會出現新增病例的零報告;然後,大約在3月中旬,疫情有望基本結束。

同時,為更好地實現全國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王惠文建議國家在繼續做好密切監測和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指導各地區分期、分批地恢復社會經濟活動。在根據各地區抗疫風險的高低情況進行評估排序後,她表示,目前抗疫風險最大的地區依然是湖北。

除湖北外,就其他地區而言,首先,廣東、江西、湖南、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由於現有的患者基數較大,新增確診人數還處在較大的區間內,所以當前仍然是抗疫工作的重點。王惠文說,這些地區一定要持續保持疫情防控的高壓態勢,堅決避免傳染率再次走高的風險。同時,可以依據行業性質,分批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其次,北京、上海的風險評估指數雖然處於中等水平,但是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超大型城市,必須要密切關注復工、復學的影響,並在疫情防控的資源部署中給予重視。

再次,山西、甘肅、遼寧、吉林、內蒙古、寧夏、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其風險評估指數是最低的。這些地區的患者基數小,而且五日平均新增確診人數已經小於5人,因此,建議在繼續做好密切監測和防控措施的基礎上,考慮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生活。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