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鑑於目前仍無確切的特異性抗COVID-19藥物,感染預防與控制(IPC)仍是有效管理2019-nCoV感染最關鍵的組成之一。經過各方組織多輪連番宣教的轟炸,連普通大眾對2019-nCoV的防控意識都已有了明顯的提升,甚至“微信頭像都開始帶上了口罩”。

但是,我們的預防措施真的達到標準了嗎?在上一篇的WHO《疑似2019-nCoV感染時SARI的臨床管理》指南解讀中,我們分析了指南第1章中的內容(分診:識別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並分類)。

今天我們接著瞭解下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第2章——感染預防與控制。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指南共分為9個章節:

  • 分診:識別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患者並分類
  • 立即實施適當的感染預防與控制(IPC) 措施
  • 早期支持治療與監測
  • 實驗室診斷標本的採集
  • 低氧性呼吸衰竭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的管理
  • 膿毒症休克的管理
  • 併發症的預防
  • 特異性抗新型冠狀病毒(抗-nCoV)治療
  • 妊娠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項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 IPC的啟動刻不容緩 /

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發生了2019-nCoV在親密接觸者之間的人-人傳播的案例。目前研究顯示,2019-nCoV的基本傳染數(R0)[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者的平均傳染人數]為1.4-5.5。因此,必須啟動積極干預和嚴格防控措施。

WHO指南強調,應在患者一進入醫院時(通常是急診科)就啟動IPC。醫療機構的所有區域應始終常規應用標準預防措施。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圖片來源於:Microbes Infect. 2020 Feb 4. doi: 10.1016/j.micinf.2020.01.004.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 標準預防措施包括哪些 /

WHO指南認為標準預防措施包括:

  • 手衛生;
  • 使用個人防護設備(PPE)以避免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和不完整的皮膚;
  • 防止針刺傷或銳器傷;
  • 醫療廢物的管理;
  • 設備的清潔和消毒;
  • 環境清潔。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 已知的傳播途徑 /

WHO指南中提到目前IPC主要關注飛沫預防、接觸預防和空氣傳播(氣溶膠)預防。這與目前已知的傳播途徑基本一致。

  • 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飛沫預防和接觸預防可通過PPE的使用、設備的清潔和消毒,以及手衛生等進行有效管理。這些舉措不僅僅是醫護人員,普通大眾也可施行以起到保護自身的作用(如:外出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同時,我國衛健委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也強調了目前“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 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WHO指南新提出的空氣傳播(氣溶膠)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普通大眾的憂慮。注: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也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

但實際上,WHO指南提到的空氣傳播僅限於執行生成氣溶膠的醫療操作時,因此,僅在醫護人員執行生成氣溶膠的醫療操作(即:呼吸道開放式吸痰、插管、支氣管鏡檢查、心肺復甦)時應採取相應防控措施,普通大眾無需過度擔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則指出“目前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消化道傳播主要指患者糞便汙染了食物、水等,然後進入人體消化道感染人(即:糞口傳播)。WHO的指南目前未提及消化道傳播的預防。然而,近期部分省市報告了存在COVID-19確診病例便標本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情況,提示存在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

雖然上述案例並不意味著進食病毒汙染的食物一定會引起感染和傳播,但對於公眾,仍應注意保持手衛生,確保飯前便後、接觸容易汙染的物品後勤洗手。

當前我國的防控工作也已經充分考慮了消化道傳播的風險,在國家衛健委2月6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列出了相應防範措施和要求,例如:患者的排洩物應有專門容器收集,用含20000 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例1:2浸泡消毒 2 h。

如何預防與控制病毒傳播?WHO 2019-nCoV指南解讀

/ 普通大眾應如何預防 /

WHO的《疑似2019-nCoV感染時SARI的臨床管理》相對較為專業,主要適用於醫護人員,而對於普通大眾,WHO則在2019-nCoV的其他相關指南(例如:口罩的使用指南,家庭護理指南等)中提供了相應的防控建議。

  • 誰應該佩戴口罩?

WHO建議佩戴口罩的人群主要是:確診/疑似2019-nCoV感染者,或對確診/疑似2019-nCoV感染者進行護理的人。而對於社區中未感染2019-nCoV的一般健康人,口罩則不是必須的。

然而,鑑於我國目前嚴峻的防控局勢,普通大眾出門時,仍建議佩戴口罩(棉口罩或紗布口罩不推薦)。

  • 如何佩戴口罩?

WHO強調,如果佩戴了口罩,那麼佩戴,取下和棄置口罩時,保持手衛生是非常重要的。

  • 戴口罩前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用口罩遮蓋口鼻並繫牢,確保面部與口罩之間無空隙。
  • 在佩戴過程中避免觸摸口罩;如果觸摸了口罩,要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如果口罩變得潮溼,應立即換上新口罩。不要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
  • 取下口罩時,手不要觸摸口罩面,通過兩端線繩取下口罩,立即將其丟進封閉的垃圾桶,並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如何正確地進行手衛生?
  • 經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咳嗽和打噴嚏時,用臂肘或用紙巾遮住口鼻。立即將紙巾扔進封閉的垃圾箱,然後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清潔手或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要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避免用手觸摸眼、鼻、口。
  • 避免接觸生病的動物或變質的動物產品。
  • 嚴禁與市場中的其他動物接觸(例如野狗野貓、齧齒動物、鳥類、蝙蝠等)。
  • 避免接觸地上或商店和市場中可能被汙染的動物垃圾或液體。
  • 還有哪些常規注意事項?
  • 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尤其是與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的人保持距離。
  • 避免食用生鮮或未煮熟的動物產品。
  • 採用良好的食品安全措施,謹慎處理生鮮的肉、奶或動物器官,以免與生食交叉汙染。
  • 如何正確消毒?

有一些化學消毒劑可以殺死物體表面的新型冠狀病毒,如漂白劑/氯基消毒劑、乙醚溶劑、75%乙醇、過乙酸和氯仿等,但使用時須遵循適當的建議。全身噴灑酒精或氯不僅對病毒幾乎沒有影響,且可能對衣服或粘膜(即眼睛、口腔)有害。

此外,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可以有效滅活病毒。但現在有的地方比如車輛進小區或單位時,車輛輪胎都要消毒,或者對著馬路噴灑消毒劑,這屬於過度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