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戰疫”,也要做好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日前,武漢市衛健委公佈了武漢市部分接診非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名單,並指出此舉是為做好疫情期間非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工作,特別是滿足慢性重症患者、孕產婦、兒童、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需求。

疫情中的武漢令人揪心,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所需要的床位和醫護人員數量遠遠超過了武漢的醫療資源負荷,不斷有醫院被徵用為定點救治醫院,而按照之前的情況,一旦被徵用,很多醫院都會一刀切地不再接受非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之下,日常醫療秩序必然被打亂,但醫療資源的完全集中和社會資源的集中不是一回事,如果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醫無法得到保證,則很有可能有人會因此而失去生命,尤其是需要長期治療的腎病透析患者、血液病患者和癌症等重症患者。

疫情下的武漢重症患者困境,已經有過多篇報道,癌症患者堅持了半年的化療突然被迫停止,腫瘤切除手術推後,白血病患者輸不上血,每週需要做三次透析的腎病患者做不了透析,輾轉多家醫院都無法被接收、繼續治療,等等。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當然極其重要而且非常緊迫,但其他患者尤其是長期重症患者的就醫保障也同樣重要,他們經不起拖延,無法“忍一忍就過去”,如果就醫得不到保證,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就過不去了。

此時,武漢作為重點疫區,安排專門的醫院接診不同類別的患者,是非常必要的。需要長期定時就醫的都是有慢性病或重症患者,這些有基礎病的長期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很容易變為重症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長期病患者不僅就醫需求要得到保障,也需要更周全的考慮和保護,不同的醫院收治不同類型的患者,理論上可以更有效地做到資源優化利用。

例如,武漢市第六醫院雖然被設立為第三批發熱定點醫院,為了滿足原有透析病人的正常治療,仍制定了“不增容,專通道、普篩查”的原則,設立專用電梯直達醫院血透中心,同時對患者實行三測體溫制,針對入院腎友病人均集體篩查肺部CT、核酸檢測,及時排查新冠肺炎病人,保證疫情期間透析病人的就醫安全。同時,也需要注意,對各類型患者尤其是長期病患者的數量、需求等應進行統計,準備好相匹配的醫療資源,否則,如果發生醫療資源擠兌,將比分散在各個醫院救治效率更低。

維持基本醫療秩序,保證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醫,對非重點疫區也同樣適用。與重點疫區缺乏床位、缺血和設備不同的是,非重點疫區如今有大量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而長期病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都有固定的醫生,一旦醫生馳援武漢,則會影響複診甚至常規治療。對於非重點疫區而言,在做好“戰疫”準備和支援武漢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醫需要,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轉診就醫服務,科學分診,並可通過電話、網絡、社交媒體等多個平臺進行醫療資源信息的發佈和溝通。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新冠肺炎患者和非新冠肺炎患者都很重要。在“戰疫”的特殊時期,醫療秩序仍需維持,科學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為非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就醫保障,對長期病患者而言,或許就是救命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