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重症診療精銳鏖戰前線、 第六版診療方案已在形成中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介紹,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共3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前線,其中重症專業醫務人員達到1.1萬人。重症、危重症救治作為目前患者救治的重中之重、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相關救治還將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更新細化診療方案。


1.1萬重症診療精銳鏖戰前線、 第六版診療方案已在形成中


世衛組織專家考察組

對中國疫情防控給予讚賞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截止16日24時,除湖北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15例,新增疑似病例654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重症病例減少29例。新增確診病例總數已連續13天下降,新增死亡病例數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

米鋒通報,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已與我國相關單位就疫情防控進行充分交流,對目前中國的疫情防控綜合措施和成效給予讚賞。

2月16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京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座談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相關單位、成員單位的代表80人參加了會議。國家衛生健康委李斌副主任介紹了全國疫情防控的情況,表示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疫情挑戰,維護全球衛生安全,歡迎考察組就中國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議。科技部、農業部、海關總署、林草局、藥監局、中藥局等部門代表分別介紹了主管領域防控工作,湖北省政府負責同志通過視頻聯線,介紹了當地疫情防控情況,省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專業人員參與交流。

據悉,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於2月17日赴北京市、廣東省和四川省開展現場考察。

全國已有3萬餘名醫務人員在湖北支援

重症專業佔10%

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千方百計救治患者是疫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湖北武漢患者多、重症多、救治任務非常重,所以要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患者救治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和軍隊系統派出3萬餘名醫務人員在湖北支援,他們主要來自於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針對武漢重症多的特點,投入武漢的重症專業醫護力量是最強的,共有1.1萬名重症專業醫務人員負責當地的重症救治,接近全國重症醫務人員總資源的10%

針對具體救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王貴強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衛健委派出包括感染、呼吸、重症等多學科專家的國家級專家組在一線指導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了進一步降低病死率,規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專門組織專家制定了重症和危重症診療規範,把專家共識,一些新的、可行的方法納入到診療方案裡。同時,細化、規範具體診療手段,

強調“治未重”,提出臨床預警指標,通過早期干預,降低病死率。隨著經驗的逐步積累,新療法的出現,相關診療指南還會及時更新。

據郭燕紅介紹,新的第六版診療方案已在形成當中,將用於指導下一步的全國救治,提高救治水平。


新冠肺炎是新發傳染病但可防可治

武漢重症佔比下降至18%

在談到新冠肺炎診療方法相關問題時,郭燕紅介紹,這個疾病雖然是新發傳染性疾病,但是它可防可治。截至2月16日的最新數據,治癒出院患者大於一萬,除湖北以外,新確診的病例數已經實現連續13天的下降,這些是非常好的信號,說明我們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對治癒出院病人的情況分析,大概90%左右是輕症,10%左右是重症和危重症。從患者發病到確診的時間段來看,全國平均是4.95天,此外武漢的情況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它的重症佔比從初期的38%已經下降到目前的18%。

“我們對治療情況也進行了分析,90%以上的患者都是採用了抗病毒、對症治療,包括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提高免疫力等一系列綜合的診療手段。”郭燕紅說,“應該說 ‘四早’、 ‘四集中’是提高治癒率、收治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非常有效的措施。我相信我們會總結出一整套提升救治能力、提升治癒率的經驗和方法,不僅僅供我們國內加強救治工作使用,也為國際上提供有益的寶貴經驗。”


針對“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自愈”的觀點,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王貴強表示,自限性疾病並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不需要任何治療。他呼籲新冠肺炎患者及時就醫,避免貽誤治療時機。

王貴強介紹,自限性疾病是感染疾病和一些疾病共用的一種表述,是指不需要特殊干預、不需要特殊的病因治療,最終病人可以自愈。他坦言,新冠病毒從病毒學角度不需要強化抗病毒治療,有一部分患者通過自身比較強的免疫確實可以把病毒有效地清除,不會變成慢性。

“但是,我們要強調自限性疾病不等於不需要治療。”王貴強說,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部分輕症患者通過一般的支持對症治療和中藥清熱解毒的治療就可以痊癒。鑑於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少數輕症病例會突然進展,進入重型、危重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所有確診病例都需要在醫療機構觀察照護,這一方面有利於隔離阻斷傳播風險,另一方面也便於及時觀察病情,避免病情的惡化。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吳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