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26歲,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2月5日,26歲的年輕小夥李驍被送進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所接管的重症醫學病區(ICU)時,已經呈現嚴重呼吸衰竭的症狀了。據李驍的主治醫生——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丁欣介紹稱,一般情況下,病人都是自主呼吸空氣,如果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就會給病人上鼻導管吸氧,鼻導管吸氧還不行就會用氧氣面罩吸氧,再不行就用無創的吸氣,比如高流量吸氧,以及無創呼吸機,實在不行再上有創呼吸機,這名病人入院的時候已經惡化到必須使用有創呼吸機了。

“他才26歲,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病人用上有創呼吸機基本上就失去自我調節能力了,全部都需要靠醫務人員的治療、調整和護理。”丁欣介紹說。在對呼吸嚴重衰竭的病人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環節,比如說呼吸機該怎麼設置,如何避免氣管插管等一系列呼吸機使用給病人帶來的附帶損傷,對於病人的一些相關的支持治療,如何在病人帶著呼吸機的情況下為病人做好輸液,營養供給,這是一個十分考驗一線醫務人員的系統工作。

“這個病比較特殊,這是病毒性肺炎,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特效藥,所以我們主要是以循環、呼吸支持治療為主,幫助病人度過最危險的一段時期。”丁欣稱。在幫李驍把整個過程給扛過去後,李驍現在已經能夠“脫機拔管”。說起這個從死神手裡把病人搶回來的過程,丁欣感慨萬千:“這是一個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的過程,很多的病人可能就是治療過程中一個細節沒有把握好,結果令人痛心。只有把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位,病人才能得到這樣一個‘脫機拔管’的轉機。

ICU病房裡面的治療過程永遠都不是一個或幾個人可以完成的,這是整個醫療團隊同心協力的過程。”

在北京協和醫療隊首批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周翔醫生看來,這種從死神手裡搶回病人的過程不僅是治癒過程,也是安慰過程,所有醫務人員除了通力協作以外,還需要拉著絕望的病人一起努力,讓他們從恐慌的情緒中平靜下來配合治療。在對李驍查房的過程中,周翔在感慨不容易的同時也向李驍表示感謝,感謝他在整個治療過程當中能咬牙和一線醫務人員一起共同堅持下來,周翔說,李驍的病例能給我們很多病友一個很大的信心,鼓舞他們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只要一起全力以赴,都有康復的可能,“這段時間,你的表現特別棒,特別好。通過我們的一起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所以看到你恢復我們非常高興!”

“他才26歲,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在環球時報-環球網赴武漢特派記者採訪過程中,北京協和醫療隊第一臨時黨支部書記劉正印教授為本報記者分享了一個他覺得惋惜的病例。


一名病人在收治到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後每天都處於極度恐慌、焦慮的狀態,以至於夜不能寐,必須有醫護人員時刻守在床邊陪她聊天緩解緊張情緒,如果沒人看守,這名病人就會輾轉反側,每當她處於極度焦慮的狀態,她的血氧飽和度就會明顯下降,等到平靜下來,能夠充分地呼吸到氧氣,她的血氧飽和度就開始上升。


所以每次去看護她的醫生都會為她做很長時間的心理疏導,每到這個時候這名病人的心理狀態是最好的,然而等醫生離開,這名病人又開始陷入恐慌焦躁,有一天這名病人病情突然惡化,不幸離世。


劉正印教授說自此以後,協和醫療隊的每名醫護人員在治療身體狀況較好、神志清楚的病人時,都會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安慰他們病情馬上就會好轉,

引導他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情緒,“從我們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的多名病人都是這樣挺過來的。”

在得知李驍已經擺脫呼吸機之後,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教授為李驍做了鼻咽試紙檢測,看到李驍情況逐漸好轉,馬上就能轉出ICU病房,李太生十分欣慰地感嘆道,“看到他‘脫管’十分有成就感,他才26歲,如果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