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第一線:黨旗所揚,團旗所向

“疫情當前,我們能做什麼?”這是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以來每一位廣東醫青年共同的思考。把一腔熱血、一身專業送上前線,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是每一位廣東醫青年為之奮鬥的目標。

2月6日,學校團委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成立臨時團支部的請示,“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的38名團員隊員希望以突擊隊為載體,成立臨時團支部,讓團員青年發揮心理學專業特長,在心理防疫第一線中體現廣東醫團員青年的責任擔當。

潘家傑:他們眼裡,一定有光

潘家傑同學是“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志願戰疫突擊隊的隊長,在疫情爆發後,他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學生,我能做什麼?四天前,一個電話打破了他“宅”在家的平靜。他的任課老師譚健烽親自給他來電,向他表明是否能夠通過我校心理學系同學的力量,組建一支心理抗疫志願服務隊的意願。“譚老師,我想參加這場戰鬥”,就是這一句話,家傑主動請纓成為突擊隊的第一名隊員,並開始了隊伍的組建工作。“結束和譚老師的通話後,我馬上開始了招募工作。讓我沒想到的是,隊員招募通知發出僅幾個小時,我們就超預期完成了組建任務。”回憶隊伍組建的過程,家傑很自豪,用他的話說:“如果能見面,我相信他們的眼睛裡一定有光,堅定的光。”

一天時間,1名專業指導老師譚健烽,1名團支部指導老師黃康土,2名中共黨員,7名中共預備黨員,38名共青團員,1名熱心青年,就這樣,一支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誕生了。

袁海鵬:疫情面前,換我守護別人

袁海鵬是一名00後,也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隊員。“我沒想過我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報名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自己的身份——一名心理學的學生。”在以往的各項活動中,海鵬總是因為年齡小而獲得師兄師姐更多的關注,用他自己的話說,之前總會有人在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次,換我來守護別人。在海鵬的眼裡,加入隊伍是使命和責任:“我是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在強大的疫情壓力下,很多人因為不能正確的做到心理疏導而焦慮,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防控疫情中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在這過程中,我也會擔心因為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譚老師和師兄師姐的鼓勵和幫助,讓我更加堅定走下去的決心。”

“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的隊員們都和海鵬同樣的年紀,就是一群別人眼中的孩子,在譚老師的帶領下,在疫情面前,勇敢的跟著黨旗,舉著團旗,奮戰在心理抗疫的戰場上。

王政燁:原來第一次也沒有那麼難

王政燁是“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一線接線員,在心理線上諮詢服務開通後,他無數次的想象第一次接線的樣子,會興奮、緊張、還是鎮定自若?就這樣,第一通電話不期而至了。“那天我剛進入崗位不久,便接到了一通電話。來電的是一位男士,言語間滿是焦慮,通過交談,我知道他是因為一場感冒,而時刻恐懼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擔心傳染給家人,頭腦一片空白……我想,這就是人性面前對疾病最真實的恐懼吧。”王政燁回憶著當時的種種,彷彿就像剛剛才發生的事情。由於所有隊員上崗前都經過了專業的培訓,政燁熟練的按照流程登記初步信息後,迅速將電話轉接專業諮詢師,“雖然我負責的是轉承工作,但是初步的傾聽,亦是一種非凡的體驗,讓我感受到人們對希望的嚮往,亦是對生命交流的新理解。”

雖然諮詢電話開通不久,諮詢量也沒有官方熱線那樣火爆,但是隊員們始終保持著初心和熱情,一遍遍熟悉工作流程,以最好的狀態投入每一天的戰鬥。

周甜:這不就是我們的戰場嗎?

周甜是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大三學生,作為心理學子,她最大的夢想和抱負就是能夠在實際服務中幫助別人。在看到隊員招募通知後,她即刻就報了名。由於宣傳製作方面的特殊技能,周甜主要負責宣傳圖片等疫情心理防護資料設計工作。“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中,雖然我們不能像醫生一樣幫助病人消除病痛,但是幫助解除疫情中人們出現的心理傷害,這不也是我們的戰場嗎?雖然在隊伍中,我一直負責宣傳工作,但是我很自豪,這是我的成長,也是大家的成長”。

目前,“人文與管理學院心理防疫在行動志願團隊”臨時黨支部、廣東醫科大學“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臨時團支部已相繼成立。“心理防疫在行動”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臨時團支部主要組織支部團員在廣東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心理學系指導下,面向大中小學師生開展線上線下心理諮詢援助和心理防疫宣傳工作。

黨旗所揚,團旗所向

在黨旗飄揚的心理抗疫第一線,團員青年高舉團旗緊跟其後,臨時黨支部帶領臨時團支部,13位青年老師帶領、指導48名青年學生,師生共同譜寫著一曲心理抗疫的協奏曲。在黨旗和團旗飄揚的戰場上,師生們共同展現了新時代廣東醫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心理防疫第一線:黨旗所揚,團旗所向

心理防疫第一線:黨旗所揚,團旗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