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長寧李淼:迎難而上 為了疫情阻擊戰勝利的那一天

四川新聞網宜賓2月17日訊(宋成均 趙雪松)為守護一方淨土和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宜賓市長寧縣疾病預控制中心幹部職工站到了阻擊疫情的第一線,構築起一道堅強的戰鬥堡壘。李淼就是其中一員。

“你好,我們是疾控中心的。請問這兩天身體狀況如何,有沒有出現發燒的情況?”連日來,長寧縣疾控中心應急科科長李淼只要從鄉鎮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返回單位後,就馬上又投入到在冊發熱病人電話回訪的工作中。

有著7年黨齡的青年黨員李淼,從抗擊疫情開始,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抗疫一線,開展流行病需調查、追蹤密切接觸者等,她跟其他直面病患的醫護人員一樣,也要進入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患者溝通。雖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但是因為涉及到人的安全,稍有不慎,後果不敢想象。

“作為一名疾控人員,做了這項工作,該上的時候必須要上。”李淼說,每次接到新冠肺炎任務的時候,心裡還是比較忐忑的,因為這個病毒的傳染性比較強,但每次排除了疑似病例的時候,心裡面是最高興的。

剛30歲的李淼,自四川省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就一直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無怨無悔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進隔離病房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到場鎮、鄉村追蹤密切接觸者,與縣級專家組成員一同討論病例……這便是她的日常工作。

宜宾长宁李淼:迎难而上 为了疫情阻击战胜利的那一天

不分晝夜調查疫情接觸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只要接到通知,李淼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開展工作,從自己掌握的信息中,理清病毒可能的傳播路徑和感染的人群,為迅速切斷病毒傳播、防止擴散,提供參考和依據。每一例“新型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成功排除,她都會露出疲憊的笑臉。

“並不是每一次調查都順利的,有時調查要持續兩小時以上。”李淼說,每個疑似病例都需要詳細瞭解其診療史,發病前14天和發病後所有的活動軌跡:是不是從疫區來、接觸過哪些人、去過哪些地方、乘過什麼車、有沒有戴口罩、有沒有吃過野味等等。根據調查信息盡力排查傳染源,控制傳染源,判定和追蹤密切接觸者。然後第一時間找到與病人有過近距離接觸的所有人員,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同乘一個交通工具、一起旅遊等人員,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

“有時候早上八點出發去做調查,到凌晨也不一定結束。”李淼說,圍繞一例流行病學調查,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不僅僅是因為患者去過的地方多,需要聯合各地一一摸排調查,還因為一旦有密切接觸者確診成為患者,那麼曾經接觸過的人,也就成了密切接觸者,又得開啟新一輪的摸排調查。

調查要從發病前14天開始進行,李淼像放電影一樣,復原自己每一天的詳細經歷。為了儘可能多的找到密切接觸者,李淼會問得非常詳細,比如幾點在哪吃的飯,隔壁桌上有沒有人,有幾個人,都要問到,並通過各種辦法,把這些人找出來。

“她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同事宋玉竹如是說,疫情發生後,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李淼就把兩歲的孩子送到了爺爺奶奶家,很多時候累了,就在辦公室靠靠,餓了,就吃點方便麵。

“我們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守初心,擔使命,盡職責,全身心投入這場疫情阻擊戰當中,疫情不退,我們決不後退。”長寧縣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紅梅說,截止到目前,中心共開展流行病學調查23人次,採送樣本73人、115人次,追蹤並實施集中醫學觀察127人,同時緊急組織防控物資口罩8萬餘個、體溫儀260支,臭氧消毒機20臺,防護服640套,護目鏡400個,鞋套400個,消殺藥品25件,組織消殺面積近20萬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