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看上去比乙型肝炎病毒更可怕?


「原創」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看上去比乙型肝炎病毒更可怕?

這個春節,我們全民被科普了一個名詞——“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病毒據說是SARS病毒(非典病毒)的同門親戚,殺傷力巨大,讓我們這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春節不但沒有一絲絲節日氣氛,全國人民還被困在屋子裡擔心口罩和口糧。

同樣是病毒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看上去比乙型肝炎病毒更可怕呢?

1、、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力更強

肝友們都知道,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這三種主要的傳播途徑傳染的。一般的日常接觸(握手、擁抱、共同用餐等)不會感染乙肝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恰恰相反,根據現有的臨床資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確定的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也就是說,與感染者同乘電梯、面對面說話、甚至同摸一個門把手都會有被感染的風險。目前很多感染病例之間的關係也證實了這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不但專家強調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還會有“武漢封城”、“外地人員居家隔離”這些防控措施的原因了。

2、新型冠狀病毒屬於新發現的RNA病毒,易變異,暫時無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屬於DNA病毒,特點是不易被清除,但是已有乙肝疫苗。所以針對沒有感染病毒的人群只要按照“0,1,6”方案注射疫苗產生抗體,基本上就對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了抵抗力,不會被感染。即使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只要早診斷早治療,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最大程度抑制病毒複製,阻斷疾病進展,無需過度的擔心。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RNA病毒,特點是易變異,可以通過變異“偽裝”躲過機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大範圍的進攻目標組織器官。由於它易變異、擅偽裝,因此疫苗研製難度是比較大的,而且疫苗從研發到臨床應用也需要一定的週期。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早期症狀不易鑑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早期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這些症狀沒有特異性,與感冒十分類似,需要作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查及影像檢查才能確診,這部分待確診的患者傳染性強、疾病進展風險高。

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潛伏期短,進展快,特殊人群感染後病情較重

乙型肝炎病毒潛伏期較長,一般為6周—6個月,平均3個月。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一般為3-7 天,最長不超過14 天。加上新冠病毒傳播力較強,容易集中爆發。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重型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這部分患者重症化比例、死亡率相對較高。

5、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暫時無特效治療藥物

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療目前有核苷(酸)類藥物(如替諾福韋酯、恩替卡韋等)以及干擾素類藥物。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可以最大程度抑制病毒複製,阻斷疾病進展,針對部分人群可以實現臨床治癒。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目前部分藥物僅在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看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和期待特效藥物相比,加強自身防護、提升自身免疫力才是當下對抗“新冠”病毒最好的良藥。

小編呼籲,不要過於恐慌、也不要盲目樂觀,科學防控,我們必將戰勝“新冠”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