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意思就是說駿馬跳躍一次,也不能有十步遠,劣馬奔跑了十天也能跑很遠,雕刻一個東西,刻了一下就放棄,朽木也不會刻斷,如果不停的刻下去,連金石和石頭都可以雕空。這說明無論做什麼都需要持之以恆才有成效,所以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去學習,即使遇見再糟糕的環境,都不是停止前進的理由與藉口。

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今天拿起女兒的書《理想引領我成長》,有許多年齡尚小之時,他們就有清楚地目標,有為夢想去付諸行動,他們為著夢想以熱忱的心去持之以恆,以堅毅的 心去勝過一個又一個的攔阻。即使要受再多的苦,即使只有微薄的回報,但都沒有讓有夢想的人放棄堅持。

什麼是夢想?

夢想是一個人的期望,是內心深處最想活著的那個樣子,有些人被一些事,一些人激發起了夢想,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夢想,又有些人只活在頭腦中的夢想,沒有付諸行動,不願吃學習的苦,不願為夢想去吃苦,換來的依然是一場夢,毫無意義的假想。

回想2019年正式開始有靠寫作吃飯的念頭的自己,在各個平臺開始寫作,不斷投稿,而自己似乎太高估了自己,以為賺了一點稿費,就能靠寫作吃飯,這個念頭因為到現在還有,所以行動被沒有相等的回報而抹煞了起初那份寫作的熱情,回想小時候寫作就是我的另一個天地,因為唯獨寫出來的文字是我的朋友,是我傾述的對象,後來有了所謂的朋友,那個曾經的自己已經不知不覺中丟失了久違的朋友—寫作。

當想再次燃起對寫作的興趣,卻是隻是單單因想靠寫作去吃飯,靜下來想想覺得自己實在太急功近利,太對不起那久違的朋友—文字。所以我沒有把文字作為朋友,文字又怎麼會把我當做朋友呢?

當我動機不純的去寫作時,似乎沒有了思路,那時只想到哪樣的題目會爆款,哪樣的文章體裁與結構是讀者的需求,漸漸走進活在焦慮與為了讀者的需求中而去寫作,我似乎再次丟失了那久違的朋友—寫作。

看到那些為著夢想持之以恆的人,知道自己沒有真正為著喜歡的事情而去堅持,只在乎回報,在乎讀者的評論,在乎文章體現了多大的價值。沒有更多的為喜歡、為夢想而去寫作。

現在已為人母,夢想雖是遙不可及,但因為孩子的成長,似乎點燃了那遙不可及的夢想,不是隻對年少的孩子們才有夢想的資格,而是對與活著的每一個人都有追尋夢想的機會。 為了給孩子活出榜樣,為孃的需要持之以恆的往前,成為孩子的先鋒。

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為什麼要有夢想?

1.夢想讓人不再迷茫

越早時期有夢想的孩子,他們就越會自律與自我管理。

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呀!要把握好年少的時間,免得失去後才知道後悔。

羅曼.羅蘭說:“人們的理想與熱情是靈魂的舵與帆。”

所以越早有夢想,人的靈魂就不至於失去方向,也就更不會在汪洋大海中找不到靠岸的地方。

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一個三年級孩子寫的作文


2.夢想會成為人一生活著的價值

周恩來在12歲的時候就知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他有清晰的夢想,有具體可行的行動,就完成了他小時候的夢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夢想。


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如何去實現夢想?2個秘訣很重要


1.夢想的秘訣在於堅持

沒有哪個實現夢想的人是輕而易舉就得到。當你在被窩中睡懶覺的時候,別人正在看書;當你在玩遊戲閒聊 的時候,別人在挑燈閱讀;當你在灰心沮喪埋怨的時候,別人正在找失敗的原因,為著夢想依然沒有放棄。試想這樣的人怎麼不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夢想眼睛雖看不見它,雙手也摸不著它,但人可以從自己的努力與追尋中感受到它的存在,這也許就成為許多有夢想的人堅持下去的原因。

2.夢想的秘訣在於行動

當一個人確認了目標,就當為目標而去付出,而不是一味的空想與坐享其成。

夢想需要行動的支持,只有了行動,才有可能夢想變為現實,而不是一個泡沫。

每一次的行動都需要拿起極大的勇氣與信心往夢想的路上前行,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瑪德琳·萊文把這種行動叫作精熟動機,這是一種由接觸到堅持,最後成為專家的學習模式,也是最容易指向成功未來的模式。

當每個人接觸到一件事,無論眼前的狀態如何,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做,去把它細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成了一種專家的學習模式,每個父母都可以成為專家的學習模式,讓孩子養育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使品格與成就一起並行成長。


夢想讓人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肆虐,只看到更多人想為疫情而努力學習


父母在孩子生命中的影響是一生之久的事,與其讓自己後悔孩子無法抵擋不可見的糟糕境遇,為何不現在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讓孩子從小就有夢想,為夢想而奔跑、去努力、去追尋,以後才有選擇的能力去選擇該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