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醫保局推出“1+5”舉措:醫保業務“指尖辦”辦理快捷“不見面”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您好,因為機構改革,我單位有7名工作人員的門診慢性病需要調到市直,在疫情期間,請問如何辦理?”“您好,請將這7名人員的門診慢性病證,發送到指定郵箱,我們收到後即刻辦理。”五分鐘後,7名人員的信息都已經調整到位,而這僅僅是市醫保局在疫情期間推行“不見面辦理”的一個縮影。

為積極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保障人民群眾和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確保參保單位和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好相關醫療保障業務,濱州市醫療保障局大力開展網上辦理,推出“1+5”服務措施,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最大限度減少復工復產傳播風險。

創新服務方式“指尖辦”,“不見面”辦理醫保業務為群眾提供便利

所謂“1+5”服務措施,是在出臺扶持困難企業發展緩繳政策、允許經過認定的困難企業緩繳3-6個月醫療保險費的基礎上,發揮“互聯網+醫保”作用,大力推行“指尖辦”“及時辦”“延期辦”“加快辦”“放心辦”等方式辦理醫保日常業務,減少經辦大廳現場辦理業務。

“我們創新了服務方式‘指尖辦’,梳理再造疫情防控期間特殊經辦服務流程,出臺10條便民措施,新增及時辦理門診慢性病的申請、機關事業單位增減員等多項網辦業務,大力推行網上辦理、掌上辦理、預約辦理、郵寄辦理等不見面辦理模式,為參保人員和單位提供最大的便利。”市醫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參保單位可在網上服務大廳辦理增減員、繳費;門診慢性病及時辦理病種的申報,可通過電子郵箱提交申請表、診斷證明、出院小結等材料,醫保經辦機構查收後給予辦理;轉診轉院手續在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實行“一站式”辦理,後續備案電話辦理;異地長期居住備案,將相關資料通過網上服務大廳、手機APP、電子郵箱報送經辦機構。

通過以上網上辦理的便民舉措,不僅減少了醫保服務窗口的人員聚集和流動,有利於疫情防控,而且群眾辦事更加省時、省力、省心。自1月26至2月11日,實行不見面網上辦理,全市異地就醫備案408人次,其中職工異地就醫備案105 人次,居民異地就醫備案303人次;市直門診慢性病即時辦理申請9人次;單位繳費基數申報審核6筆。

開通綠色通道“及時辦”:先診治後結算,醫保基金先墊付後清算

與此同時,市醫保局開通了綠色通道“及時辦”。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新冠肺炎患者治療用藥和醫療服務項目全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足額預撥保障醫保費用;患者無論是否參保,是否辦理異地就醫手續,是否聯網結算,一律先診治後結算,由醫保基金先墊付後清算;取消異地就醫、轉診轉院備案手續,對異地就醫患者報銷不再執行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調減規定。

並放寬了業務時限,採取“延期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每月的醫療費用結算單可推遲報送,由醫保經辦機構根據系統數據先行結算撥付。慢病患者異地就醫報銷,由原來1月份集中收取報銷資料,調整為延期至3月底收集資料、分批報銷。為減少患者多次往返醫院,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情穩定並需要長期服用固定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根據病情需求取藥量放寬到3個月。

加快報銷進度,報銷進程從一個月縮短至半個月

此外,市醫保局為方便醫保報銷實行“加快辦”,聯手醫療機構對異地就醫患者報銷採取特殊措施,加快報銷進度,審核報銷進程,由原來的一個月縮短為半個月。

同時,加強安全防護確保“放心辦”,對個別確需現場辦理的群眾,在政務服務大廳首層設置了便民代辦窗口,實行一窗集中經辦,避免群眾上下走動帶來的傳染風險。積極引導辦事群眾佩戴口罩並自覺接受體溫檢測,為經辦工作人員配備了口罩、手套、消毒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有力保護辦事群眾和經辦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