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说真话吗

前言:

近段时间,“是否应该说真话”这个问题,突然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我们都习惯于从结果出发,去对过往作种种假设。

因为有一个糟糕的结果已然发生,我们便可以逆向推断,倘使当初走的是另一个分岔,是不是结局会不同?

这当然是是一种对经验的归纳总结,然而,过度偏激的归纳,岂不就是常言道的“事后诸葛亮”么。

我们该说真话吗 | 读鲁迅《立论》


01 诚实,是出发点

小时候学过一篇教导我们要诚实的朝鲜寓言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故事讲述国王要挑选继承人,他给全国的孩子发放了种子,并宣布能培育最美的鲜花的孩子将继承王位。

规定的时间到时,成千上万的鲜花被培育出来,只有一个小孩子手捧空花盆,他最终成为了国王的继承人,因为国王给大家发的是煮熟的种子。

长大后再度回想这个故事,突然有点细思恐极,国王为了筛选出最诚实的孩子,却借助于编造一个谎言。

虽然这个故事有这样一个惊人的BUG,我仍然认可它确实起到了教育作用,它让我学习到孩子应该诚实,而且印象深刻。

而曾经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并不会站在国王这个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自然也就没有发现,国王并不诚实。

是故,一如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孩子,在面对简单的诚实与否时,至少我们应当坚定诚实。

我们该说真话吗 | 读鲁迅《立论》


02 鲁迅先生的——立论

在鲁迅哲思的精华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篇短短三百字不到的短文。

学生向教师请教立论的方法,教师道“难”并给学生讲了一件事。

一家人生了孩子,满月时,抱出来给客人看。

有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得到了感谢; 有的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得到了一番毒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学生问道: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老师答曰: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

不得不对鲁迅先生的智慧与语言钦佩得五体投地,虽然先生的杂文,许多都针对那个时代背景,但相当一部分对于国人的精神剖析,许多放诸今日,也依然适用。

如果,即不愿违心的说谎,也不愿无辜的背负诚实可能招致的灾祸,那么就回避问题冲突,顾左右而言他。

这也是较容易掌握的一种处事方式,所以社会上最不可预知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顾左右而言他。”)

我们该说真话吗 | 读鲁迅《立论》


03 有时,不得不二者选其一

回避虽然往往很有效的化解尴尬与冲突,但也有时,我们会被要求必须作出诀择。

正可谓: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装疯来逃避叔父的赶尽杀绝,但他不得不每日质问自己,父仇深仇不报了么?

哈姆雷特便困于“To be or not to be” 而被莎翁成功地塑造为一位延宕王子。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或是自愿或是被迫而作很多的诀择,当这些成为不可回避,我们就应当正对应对,是每一次勇敢作出选择,和对选择后果的担当,铺下我们成长的道路。

我们该说真话吗 | 读鲁迅《立论》


04 问题常常是复杂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小时候,我们的世界和我们所遇到的事,往往是单维的,像一条直线,将一切一分为二。

可是等我们长大,成为复杂社会中的一环。我们若还只能用单纯的对错作判断,那便是心智还未成熟。

如同我们角色的复杂性,我们同时是孩子、家长、学生、导师、下属、领导……

我们需要处理的事件,也将拥有它本身的复杂性,我们在判断时,必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权衡。

回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故事中,作为国王,如果他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诚实的孩子,他可以选译说谎或者诚实,而用这一次说谎,他能够很好的选出诚实的孩子,而他在别的事情上,依然能够继续诚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果,诚实不是一个继承者唯一需要具备的能力,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们该说真话吗 | 读鲁迅《立论》


05 在冲突中成长

喜欢那句话——“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成就你。”

面对生活事业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在不断磨励下,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更加主动的心态去应对,收获的将不仅是阅历,更是锤炼下日益坚韧的精神。

哈姆雷特在生存与死亡的困难诀选中,选择了宁死也要为父报仇,灵魂得到升华。

----------------------

关于作者 | 天棠口老茶馆

——这个ID取的有点随意,其实是一只爱读书的攻城狮

涉猎有点广 | 文学 历史 哲学 心理 科幻 武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