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味就好|趙明


對味就好|趙明

作者/趙明

二十多年前,我女兒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東華大學。我風塵僕僕從深圳趕往上海,在長寧區離校園不遠的一家小餐廳裡,訂了一桌豐盛的大餐,隆重迎接從烏魯木齊遠道而來的妻子和女兒。但拿起筷子吃到嘴裡後,我們都大大失望了。這些菜看起來都不錯,但它都是上海的師傅用上海人的口味做的,吃起來甜膩膩的,味道也很淡,吃不出任何濃烈的香味。對於吃慣了鹹辣痠麻口味的新疆人來說,那不是在享受,完全是在遭罪。所以這七八盤菜,我們連三分之一都沒吃完。快六十元的一桌好菜,就這樣鬧了一個悶悶不樂,大家不歡而散的結果。

無獨有偶。近二十年來,我妻子每年要到深圳探親。深圳的朋友約好見面,熱情款待了她。一桌子魚啊蝦啊,還有各類沒有見過的精製菜餚一齊擺了上來。看到我妻子皺了皺眉頭,朋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飯後,他問今天飯菜可口不?妻子直言相告:不可口。他很納悶,問那你喜歡吃什麼呢?妻子說有新疆的大盤雞或者抓飯就很好啊!朋友問,新疆吃這些,一頓大概要花多少錢?回答說幾個人吃一餐,不到一百元。啊,這樣啊!你知道我今天花了多少錢嗎?快到一千元了。結果你還沒有吃好。真是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啊!你們今天吃的那條魚,就是360元。下次我要少花錢,還要讓你吃好。後來,他多次帶我們吃的都是新疆菜和有辣味的菜。效果是皆大歡喜。

最讓我感慨的,是2003年在上海發生的一件事。那年我在為中央臺拍攝系列片“道德的力量”中的“友善”篇。其中有一個典型的高潮部分,是說當年新疆昌吉縣農機公司35歲的維吾爾族幹部雅森,在1975年患了重病,去上海治病期間,與上海橡膠六廠的漢族哥哥相互交往的民族團結佳話。當年,上海這家55歲的老工人吳清雲,對在醫院有一面之交的雅森,給予了方方面面的幫助和照顧,留下了28年不斷的延續發展的友誼。為了展現他們的感人故事,我帶著雅森老兩口,一到上海就去探望了已經83歲的吳清雲老人,也和故事中的老人的孩子們見了面。見面後的第二天,吳家特地找了一家上海很有名的穆斯林餐廳,請新疆的親人吃飯。東西很豐盛,場面很氣派,格調也很高雅。據說這桌飯在當時的上海,那一定是要花上千元才會有的規格。那一天,我忙於拍攝,少吃了幾口飯,就一直在忙節目的運作,也沒對這餐飯的效果,做過多的體驗和反映。

又過了兩天,雅森給我打了電話。問我這兩天都在哪裡吃飯?有沒有合口味的,也給他推薦一下。我想是啊,怎麼把這事給忘了,他一定是覺得這幾天吃得太不合口味了。得趕緊給他找一處有西北風味的飯館,才能讓他好好的舒服舒服一下自己的腸胃。雅森兩口一進到賓館的房間,就抱怨說:上海吃的東西又貴又不好吃,這兩天嘴裡沒味,人都要快發瘋了。我說我明白了,一會讓你花六塊錢吃頓飯,就能讓你笑逐顏開的。

我們走了五分鐘,在街邊的一個拐角,找到了我熟悉的一家很不錯的蘭州牛肉麵館。一大碗三塊錢,兩大碗六塊錢。當時這個價錢,裡面的牛肉還是相當多的。結果他們吃得酣暢淋漓,洋溢著一臉的滿足感。我問他們,那千元的大餐吃得不好嗎?回答說:太不好了,對我們來說,那哪叫吃飯啊,就跟吃藥差不多。但自己沒吃飽,還讓他們花了大價錢,真是冤枉啊!

以後我也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招待客人一定要懂得客人喜歡什麼樣的口味才行。一句話,就是要對口味。不然你花了錢,效果也是極差的。

其實給人送禮物也有類似的情況會發生。我老伴總是認為,我給母親的東西都太一般了,應該買些貴重的東西送給老人家才好。我說送東西,也一樣要對口味才好。我母親喜歡什麼,你心裡不懂,我卻是最清楚的。母親最喜歡的是做針線活。因為在那個心靈手巧的世界裡,她有自己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所以回烏魯木齊探親時,我說,媽我給你買了點東西帶給你。母親說,“我啥都有,不要不要,堅決不要。”我見了媽媽後說,我給你送的東西你一定喜歡,現在看你還說不說“不要”。媽還是說,“能有啥東西,我不要。”我掏出了一排從深圳買的針,亮在了她面前。她說“這個我要我要。”我又掏出了三十卷線,媽說“這個我也要。”我問為什麼喜歡這些東西呢?媽媽說,你看深圳出的這些針,鋼的材質好,光滑結實,針眼還有特別的擴大,很好穿線,想到了老人的使用方便。這些線質量也很好,結實,顏色正,做出來的東西能保證質量。她還說,上次你買的剪刀太好用了,還有刷子,都是我很喜歡的東西。做針線活時時刻刻都離不了的。對了,還有那個小磨刀石,經常用到,很實用啊!

哈哈,錢不在多少,關鍵是要合人家的口味才好。我給一個愛攝影的朋友,送了一個軍用的水壺,它是多用途的,能當水壺用,還能來盛飯燒水用。還給了他一個前蘇聯的望遠鏡,他都喜歡極了。我自己家裡也是這樣,老伴是臺灣人,喜歡吃魚。只要今天買了魚,那她當天一定胃口大開,會越吃越開心的。

不管是什麼東西,送給人家做禮物的也好,讓人家一起來分享的也好,不見得它必須要有多麼的貴重,也不見得它必須多麼的高檔和值錢,只要合了人家的心思,對了人家的胃口,是人家喜歡的才好。人也是一樣,能說到一起的,那就會酒逢知己千杯少,說不到一起的,就只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了。


對味就好|趙明

趙明:一個退休的老新聞工作者。42年前考進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任播音員、主持人、記者和編輯。30歲時,獲全國優秀廣播節目一等獎和二等獎。1992年起從事電視事業。在新疆電視臺拍過很多紀錄片,作品多次獲全疆優秀電視節目大獎。39歲時破格評為主任記者職稱。2000年在深圳拍攝20集紀錄片“外國人在深圳”來深圳電視臺工作。所拍20集紀錄片“道德的力量”,在中央臺播出獲獎。前年退休。現居住在深圳市龍崗區。本人愛好廣泛,除了朗誦外,攝影水平也不錯,另外多年的新聞生涯,也練就了很好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