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許多人小學語文中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作家林海音的自傳小說《城南舊事》。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小時候讀課文,書中“英子的爸爸”是一個好父親的形象,對女兒英子的教育寬嚴並濟。

因為下大雨,英子不想去上學鬧了脾氣,爸爸一生氣,拿雞毛撣子將她從床頭打到床角,打到英子抽泣著去了學校。

課上英子正暗自傷心時,老師突然叫了她出去,原來是爸爸拿著花夾襖在教室外面等她。

教室外面,爸爸看她穿上花夾襖,又拿出了兩個銅板給了她。

不上學打她是出於教育原則,但打完做父親的還是心疼孩子,又給送衣服又給零花錢,一個全心愛著孩子、一心為孩子好的好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但重讀完整小說,我才發現,那個印象中的好父親,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好男人,他也會犯“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一)硃砂手,添香袖

在小說中段出現了一個蘭姨娘,她本來是英子的鄰居施家的小妾,後來不堪施家老爺的刻薄吝嗇與不通人情,出走到英子家,被英子的爸爸收留,就在她家住下了。

這個蘭姨娘長什麼樣呢?

書中這樣描述:

蘭姨娘圓圓扁扁的臉兒,一排整整齊齊的白牙,我最喜歡她左邊那顆鑲金的牙,笑時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適地露出來。左嘴巴還有一處酒窩,隨著笑聲打旋兒。


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媽的元寶髻俏皮多了,看她把頭髮擰成兩股,一來二去就盤成一個髻,一排茉莉花總是清幽幽、半彎身地臥在那髻旁。她一身輕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紗手絹,一朵白菊花似的貼在那裡。

從描述中可以看出,蘭姨娘是個讓人看著很舒服的女人,身上滿是女性魅力。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英子父親是對蘭姨娘存著幾分青睞的,不然也不會在施家過來明說不要收留蘭姨娘時,當面一口答應,轉過身卻依然我行我素地留她住下。

這份青睞在蘭姨娘給他燒大煙時最大程度地袒露出來,在吞雲吐霧中,英子父親當著英子的面,一把抓住了蘭姨娘的手,說:“你這是硃砂手,可有福氣呢!”

調情的意味再明顯不過。

而寄人籬下的蘭姨娘早先也是有意於英子父親的。在剛來英子家不久時,當著英子母親的面,蘭姨娘就曾試探性地跟英子開玩笑:“讓我拜你媽當姐姐,問她願意不願意?”

除了認乾姐妹這種解釋,蘭姨娘的“拜姐姐”該是隱含著跟英子母親共侍一夫這層意思在的。英子母親為妻她為妾,自然是“姐妹”關係。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故而在英子父親說出這句調笑的話後,蘭姨娘也並沒有惱怒,而是打了英子父親一下,抽回手,笑罵道:“別胡鬧,沒看見孩子?”

這男有情女有意的,若不是英子早慧從中察覺到異樣,從中阻撓,搶先一步給蘭姨娘和進步青年德先叔牽了紅線,她怕是真會多出個“小媽”來。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現在,英子爸爸出軌是鐵定實錘,但在當時多重因素下,出現這樣的情況卻是一點都不稀奇。


(二)齊人之福背後的多重因素


<strong>首先是時代背景。

從書中的細節可以推算出,當時大致處於1927年左右,是歷史上的民國時期。

制度上,雖然“新文化運動”後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民間依然盛行納妾之風,連軍閥們也愛娶上幾房姨太太在家裡擺著,納妾在當時依然是財富、權勢的象徵。

思想上,人們擺脫封建主義統治的時間還不算很長,一夫一妻多妾的認知一時難於根除,再加上民間多子多福的說法,納妾更是被視為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的必要手段。

在當時看來,納妾非但不是一件該引以為恥的事情,反而是權勢、孝順的體現。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strong>其次是人的因素。

出身客家望族,家庭環境較為優越;讀書時畢業於當時的臺灣最高學府——臺灣總督府國語(日語)學校師範部,是個高知人才;還曾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見識較廣。

這樣的人生經歷下,年輕時的英子父親很大可能走的是風流才子的路線。

事實也非虛,秉承著才子佳人的標準配置,他在日本也沒少去獵豔,每每去吃花酒都是吃遍一條街的架勢,一家挨一家地逛下去,從天黑吃到天亮。留英子母親在家守到天亮,守回一個醉醺醺,身上滿是脂粉香的丈夫回來。

如此,他才算不辜負“風流”二字。

這般風流的英子父親,一遇到落難求收留的弱質女流蘭姨娘,怎麼不會心生綺念?可以說,英子父親跟蘭姨娘,差的只是個一拍即合的時機了。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還有英子母親。

在英子父親與蘭姨娘這段關係中,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英子母親。

對於這件事,她雖然不高興,卻無力阻止。為什麼?


1.賢妻定位

從網上資料可知,英子母親出生於1902年,當時中國仍處在大清朝統治時期。

作為一個從“三從四德”的賢妻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女人,書中的英子母親是個受時代桎梏的傳統家庭婦女形象,為丈夫操持家事,生兒育女,用賢良淑德來形容她一點都不為過。

當初英子父親在日本吃花酒,她都只是在家中默默守到天亮等他回來,納妾在她的意識中不能算什麼罪大惡極的事。

另外,從書中的描述可以看出,英子母親性格偏溫順守成,英子也說“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可見家中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英子父親說了算的。夫為妻綱,這是當時典型的家庭權利分配規則。

受時代桎梏、賢妻定位及夫為妻綱的家庭權利分配規則,讓她雖然心中委屈不快,卻依然對丈夫說不出怨言。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2.更具資本的競爭者

身體狀況上,英子母親已經生育了5次,且正懷著第6胎,又要操持家事,形容憔悴,身材臃腫;而蘭姨娘未曾生育,也沒有什麼需要操心的事情,外貌姣好,身形婀娜。

再到精神層面,英子母親走的是人妻端莊路線,覺得對丈夫行事有規勸的責任,說的大多都是丈夫不愛聽的大實話;而蘭姨娘自嫁人起就是做的妾室,本來就沒有規勸丈夫的義務,說話婉轉動聽,再加上一手燒大煙的手藝,自然更討英子父親的歡心。

站在英子母親的角度看來,蘭姨娘看起來比她更年輕、更美貌,甚至還比她更討丈夫歡心,面對這個更具資本的競爭者,她在心理上覺得低人一等,更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只能懦弱地關上耳朵,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

父親風流,母親懦弱,最後維護家庭和諧這個重任居然是靠英子一個小孩子來完成,不由讓人覺得悲涼。

重讀《城南舊事》:出軌被孩子阻止的父親,還會有第二次嗎?

電影版劇照


(三)沒有這個蘭姨娘,還會有其他“蘭姨娘”


雖然在蘭姨娘這件事上,英子巧施妙計,讓父親的這趟精神出軌沒能落實到肉體出軌,但平心而論,沒有了這個蘭姨娘,也會有其他更年輕、更會討好英子父親的“蘭姨娘”出現。

問題的根源不在蘭姨娘,而在英子父親身上。

對孩子來說,出身望族,見識廣博的林煥文是一個寬嚴並舉、善於教導的好父親;但對於妻子來說,他卻不能算個合格的丈夫:孕期出軌、對妻子沒有足夠尊重,也很少體諒妻子。

精神層面的不匹配讓這對夫妻話不投機,或許在英子父親看來,妻子更多的是生育工具般的存在。在11年時間裡,英子母親共為他生育了5女2男共7個孩子,平均1年半生育1次,其間的艱辛不為人知。

妻子努力操持家事、相夫教子,丈夫卻染上抽大煙的惡習,最後因病英年早逝,在43歲那一年,留下孤兒寡母撒手人寰。妻子柔弱,孩子尚小,英子父親最終也沒能承擔起一個家庭中的丈夫、父親應盡的責任。

在蘭姨娘這件事上,英子父親不是初犯,更不會是最後一次犯。凡事有一有二就有三。英子能阻止這一次,卻不一定能阻止下一次。

說到底,這場出軌是大時代下多重原因匯聚而成的結果,不論是風流成性的英子父親、懦弱溫順的英子母親還是年輕的蘭姨娘,大多數人只是在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