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可叹的方孝孺

方孝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744字的《明史·方孝孺传》中这样记载:“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可敬可叹的方孝孺


方孝孺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即能作诗,人奇其才,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呼为“小韩子”。他每日读书超过一寸厚,且“日坐一室不出门庭,理趣会于心,虽钟鼓鸣、风雨作不觉也”。承学于著名学者宋濂。时宋濂门下,学子如云,如胡翰、苏伯衡诸生,悉为学界名流。孝孺一登门,则相形见绌,皆自愧不如。

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宋濂亦器重方孝孺,曾以“百鸟中之孤凤”作比。

宋濂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可敬可叹的方孝孺


观方孝孺一生,其可敬可叹之处甚多,他为提携自己且言听计从的建文皇帝殉死,个人宁死不屈、保全气节的行为固然令人感慨,但他为何执意拿“十族”来激怒朱棣,把八百多姓方的、不姓方的,和方有血缘关系、没血缘关系,甚至连面都没见过的人全部株连,而且眉头都不皱一下,面临最惨绝人寰的场面,史载他“镇定自若,不为所动。”

今天读来,他这种主观上执意拉上众多亲朋好友为自己殉葬,其顽固不化的铁石心肠、迂腐精神、行为能令人敬佩、感叹吗?我想每个读者都会得出自已的臧否答案。

可敬可叹的方孝孺


方孝孺就是这样的人,他开了一个坏头,在他以后的有明一代,有许多大臣小吏为了博得清名,在一些无关民生疾苦朝廷内外要事的小事上,故意激怒智商昏庸的皇上,重者杀头,轻者脱光裤子梃杖,血肉淋漓,斯文扫地,但赢得了骨鲠之士的美名。皇帝和官僚集团经常处于冷战状态,朝政怠惰,中枢失灵,到了万历、崇祯朝时,内乱外患一齐爆发,有着近三百年的明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