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意兵敗北非

1942年7月,在北非戰場英軍戰果寥寥,為了鼓舞士氣丘吉爾親自前往埃及巡視,英軍指揮官克勞德·約翰·奧金萊克也被哈羅德·亞歷山大和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取代。蒙哥馬利收到情報,德軍即將發起新一輪的進攻,同時他推斷,隆美爾會再次採用慣用的“包抄戰術”,因此英軍加強了對阿拉曼東南部的阿拉姆哈勒法嶺的防禦工事。1942年8月,隆美爾率軍向英軍發起進攻,戰鬥持續了3天,這次作戰英軍準備充分,並且空軍和地面部隊協同作戰重創了德軍,隆美爾被迫放棄作戰計劃,加上燃油短缺,德軍開始撤退。

二戰:德意兵敗北非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由於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權,德意軍隊因補給不足而無法繼續向前推進,因此隆美爾下令在地中海至蓋塔拉窪地之間修建防禦工事,並鋪設雷區。蒙哥馬利計劃直接突破德軍中部的防線,同時美國還為英軍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其中包括配備75毫米火炮的M4中型坦克。1942年10月23日晚,英軍炮擊德軍陣地,阿拉曼戰役打響,在炮火的掩護下,英軍工兵迅速清除了德軍埋在道路上的地雷,以英軍為首的盟軍大部隊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戰鬥進行的十分焦灼,雙方的傷亡人數在不斷增加,盟軍的空中力量優勢明顯,不斷對德軍炮兵部隊和坦克進行打擊,德軍損失慘重,最終經過10天的戰鬥,盟軍終於突破德軍的防線。11月4日,隆美爾命令德意軍隊全線撤退,蒙哥馬利率軍沿著北非海岸追擊德軍,11月6日,盟軍在突尼斯附近因天氣原因停止追擊,阿拉曼戰役至此結束。阿拉曼戰役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與瓜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二戰:德意兵敗北非

阿拉曼戰役前雙方局勢

1943年1月14日,英美兩國首腦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會晤,決定在北非戰場設立戰區,由美軍艾森豪威爾將軍任總司令,英軍亞歷山大將軍為副總司令。戰鬥進行的兩個多月以來,盟軍從阿拉曼一直追擊到突尼斯,與此同時,英美聯軍還在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進行了代號為“火炬”的登陸行動,並向東挺進突尼斯。此時的德軍即將腹背受敵,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為了支援隆美爾德軍從歐洲空運來了大批部隊。1943年2月下旬,得到增援的隆美爾在突尼斯建立了新的防線,並組織力量向盟軍發起進攻,但蒙哥馬利已經提前獲得了情報,當德軍坦克向盟軍開來時遭受到了猛烈炮火的攻擊,德軍被迫停止進攻。這次戰鬥後,隆美爾返回德國,並向希特勒建議放棄北非戰場,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絕。

二戰:德意兵敗北非

盟軍挺進突尼斯

1943年3月,由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8th集團軍和英美聯軍1th集團軍,分別從西部和南部向突尼斯逼近,突尼斯戰役隨即打響。5月7日,美軍佔領了比賽大港,隨後英軍7th裝甲師佔領了突尼斯,盟軍以鉗形攻勢包圍了德意軍隊。1943年5月13日,25萬名德意士兵投降,北非戰局的最後一個戰役突尼斯戰役結束,至此北非戰場宣告結束。

二戰:德意兵敗北非

德意軍隊向盟軍投降

希特勒在北非的堅持,使德國在北非被俘的人數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被俘人數的兩倍還多,這對德國來說又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墨索里尼在北非的冒險擴張嚴重損耗了德國的資源。北非的戰敗給意大利和德國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後果,丘吉爾與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會晤時,決定在歐洲開闢新戰線,而目標正是在北非戰場遭受嚴重挫敗的意大利,接下來盟軍將向意大利本土發起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