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農村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默默無聞,但是足夠可靠。

頭疼發燒找他,感冒流涕找他,

貓狗撓抓了也找他。

曾被叫做“赤腳醫生”的他們,

以“赤腳”丈量一方天地,

以“赤心”守護一個集體。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鄉村醫生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他們懷揣一顆醫者仁心,

義無反顧地守護在基層防疫“最後一公里”。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黃家莊村黃文樂

67歲的黃文樂是牟平養馬島旅遊度假區黃家莊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女醫生,2019年秋天黃文樂曾因冠心病於毓璜頂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後她第一時間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疫情防控期間,她主動站出來說:“我是黨員,我申請在村衛生室值班,讓我來負責村裡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大年正月初二,黃家莊村一位老人體溫異常,但因行動不便不能及時就醫,黃文樂聽聞,不顧自己身體不適,堅持上門為老人診治,一天兩次去老人家裡測量體溫,叮囑老人勤洗手、勤通風、注意個人衛生。經黃文樂精心診療與照顧,老人病情好轉,體溫也恢復了正常。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為老人測量血壓

疫情防控期間,黃文樂從沒有因為任何原因而休班,一直主動給村裡的村民宣傳新冠肺炎的防控辦法,運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接受。對於一些防範意識不強的群眾,她一次次地上門規勸,直到群眾答應不出門、不聚會、不聚餐才肯罷休。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每日做好消毒工作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鄉村醫生曲金玉

牟平區肺炎密切接觸者的醫學隔離點急缺一名醫療工作者,擁有30多年醫護經驗的鄉村醫生曲金玉主動請纓,一句“我是黨員,讓我先來”,便義無反顧奔赴戰場。隔離點的消毒要求最為嚴格,曲金玉穿著厚重的全套防護裝備,每天堅持對樓道消毒兩次,有時因護目鏡沾滿霧氣看不清楚,只能憑著記憶,緩緩挪動。由於防護物資緊缺,工作時她堅持不喝水、不上廁所,每天脫下防護服時,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只有嘴唇是乾裂的。因防護需求,曲金玉每天都需要進行數十次的手部消毒,雙手因此而變得紅腫、皸裂,出現大量的細小傷口,每次接觸消毒液都鑽心的疼,但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曲金玉在醫學隔離點工作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高陵鎮曲家疃村王俊琪

牟平區高陵鎮曲家疃村的鄉村醫生王俊琪已經連軸轉了許多天,醫療經驗豐富的他從電視上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後,判斷此次肺炎傳染性極強,在全村都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時候,他就主動利用村大喇叭每天向村民廣播宣傳做好防疫措施。當疫情形勢嚴峻後,他更是選擇“逆行”,走上街頭分發傳單,主動攬下對重點防控人員的體溫測量工作,在基層彰顯著一名黨員醫護人員的責任與擔當。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王俊琪積極參與疫情防控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觀水鎮東半城村王祖強

每日清晨和傍晚,伴隨著隨身小喇叭傳出的防控宣傳,在牟平區觀水鎮東半城村的鄉間小道上總能見到一位身材瘦小的老人身背藥箱騎行。他叫王祖強,是觀水鎮東半城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今年62歲的他,堅持走在防疫最前線。

東半城村衛生室服務周邊的7個自然村,王祖強每天對7個村的12名湖北返鄉人員進行4次體溫監測。王祖強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近日連軸轉的工作使他腰疼的厲害,為不耽誤工作,他晚上回家後自行針灸治療緩解症狀。在一次入戶排查時,王祖強注意到一位隔離人員的父母和女兒患病在家,生活困難,就主動承擔下每日入戶照顧的任務,連續半個月,天天入戶、一天不差。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王祖強說:“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及時監測和排查疫情是我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在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更是我應擔的責任。”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鄉村醫生——“最後一公里”的醫護人員

為湖北返鄉人員測量體溫

立心天地厚,臨危豈顧生。

致敬鄉村醫生們,

你們用實際行動,

在這場戰“疫”中,

寫出一個大寫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