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每個人!安徽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就這項重要工作下發通知

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今日印發《關於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意見》的通知,提出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

關係每個人!安徽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就這項重要工作下發通知


生活必需品生產等重要領域

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

《意見》提出,省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要以縣域為單位,根據疫情確定不同風險等級,省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據此指導各地做好復工復產安排。各地要統籌制定分類分批覆工復產方案,風險等級較低的區域加快推動復工復產;風險等級較高的區域要科學研判、精準評估,確定復工復產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列出清單和時間表,分行業、分時段安全有序推進。

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城鄉運行、醫用物資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產、飼料生產、市場流通銷售等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領域,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已復產的要繼續增產擴能、開足馬力生產。

其他企業:工業方面,員工和產業鏈配套以所在縣(市、區)為主的工業企業,可以復工復產;鼓勵國有企業、各類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和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以及有訂單的外貿企業抓緊復工復產;其他工業企業,科學安排,有序復工復產。服務業方面,商貿物流企業以及為製造業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儘快復工復產;旅遊、休閒、娛樂、影劇院、博物館等領域暫不開工營業,其他服務業企業經科學評估後有序復工。建築業企業方面,涉及國家重點工程、省重點建設項目、重要民生工程以及為此類工程提供配套生產和服務的企業,符合條件的抓緊復工開工;涉及其他項目的建築業企業由各地根據實際統籌安排。

落實復工復產屬地責任,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要求,復工復產審核備案由企業所在縣(市、區)或園區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加強防控機制、物資、員工排查、應急預案、內部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審核,有條件的復工復產企業要做到“五有”,即有疫防人員、有疫情檢測點、有檢測隔離點、有必備的醫護用品、有嚴格的檢測。


使用核酸檢測等手段加強返崗人員篩查

各企業要加強返崗人員疫情排查,各地要用好用足核酸檢測等科技手段,強化對重點領域人群的篩查,提高返程返崗人員篩查效率,指導企業對返程返崗人員開展全面健康排查,嚴禁“帶病返崗”。

按照企業自備為主、政府支持為輔,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防護用品需要,鼓勵企業間互幫互濟。各地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部門關於企業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通風、健康報告等制度,嚴格執行出入人員集中場所體溫檢測篩查等要求,做好復工復產前以及生產過程中的防護、疫情應對、個體防護等防控措施。

同時,堅決糾正對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刀切”勸返等做法,保障復工企業人員特別是核心員工、技術骨幹及時到崗。通過“點對點”包車方式返程的工人,行前14天內和在途沒有相關症狀的要儘快復工。疫情較輕地區要在做好防疫前提下,有序恢復客運班線、城市公交等服務。


關係每個人!安徽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就這項重要工作下發通知

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每人每天補助200元

對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重大工程,至少配備1名人社服務專員,提供用工、社會保險、政策對接等服務,優先發布用工信息,通過本地挖潛、餘缺調劑、組織見習、協調實習生等方式,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對當地難以滿足的,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協助重點企業定向跨區域招聘。

對按省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要求,提前復工復產、納入重點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名單的,所在市、縣(市、區)可使用就業補助資金,按每人每天200元的補貼標準給予一次性就業補貼。

加大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實施力度,強化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落實。擴大中小企業就業崗位,對在疫情防控期間新增就業崗位的小微企業,根據新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人員數量,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對其中吸納因疫情無法返回湖北就業人員或登記失業6個月以上人員的企業,標準提高到每人2000元,每戶企業最高不超過4萬元。

對受疫情影響,有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可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經營困難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暫緩繳存住房公積金。加大創業支持,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對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優先給予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優化提升線上公共就業服務,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疫情衝擊中下崗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統籌組織4200個省重點續建項目有序復工

加快基礎設施、民生建設等領域項目建設。針對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需求,加強涉及科技創新和公共衛生的重大項目謀劃,加大公共衛生、防災減災、交通基礎設施、老舊小區改造等補短板投資。預算內投資優先向傳染病防治急需的項目傾斜,重點支持公共衛生領域和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前沿性、公益性、共性關鍵技術的投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分類制定重點項目開工時間表,統籌組織4200個省重點續建項目有序復工,推進1800個以上重點項目新開工,實行清單式管理、責任化推進。在疫情防控期間,全面推行用地預審、規劃選址等前置要件線上受理、網上聯審,創新審批工作方式。待疫情解除後,積極組織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要把重大項目及生活物資保障、施工物資供應、疫情防控物資等納入地方保供範圍,保障項目建設施工通道暢通,協調落實項目復工開工條件。

對2020年6月底前能實質性開工的省重點建設項目,可使用省預留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疫情防控必需的新建非營利性醫療場所,所需建設用地指標由省統籌解決。地方政府債券優先支持2020年6月底前開工建設的醫療衛生、鐵路、公路、水利、機場等基礎設施和補短板項目。加強金融支持,推動政銀企協作,協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融資總量,更好保障新開工和續建的重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補短板項目。

關係每個人!安徽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就這項重要工作下發通知

重點扶持住宿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

有序組織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社區門店等商業網點復工開業,提高補貨補架頻率,統籌疫情防控和方便群眾採購。擴大藥品、衛生用品、健身器材生產銷售。鼓勵企業積極開拓進口渠道,優化進口農產品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檢驗檢疫監管流程,支持進口防疫醫療物資,實行快速通關、快速驗放。對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的資源性商品,不涉及危化品的,簡化商品檢驗合格評定程序,支持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增產擴產。鼓勵快遞業創新業態形式,完善物流服務體系。

疫情防控期間,嚴格實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消毒酒精產品終端價格管理,確保防控物資生產、銷售全環節價格總體平穩。嚴厲查處以次充好、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違規行為,將相關企業違法違規信息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對涉及疫情防控方面的投訴舉報,及時受理、及時處置、及時反饋,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研究制定支持服務業穩定健康發展政策措施,重點扶持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加快服務消費升級,鼓勵引導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培育智能消費、定製消費等新模式。積極推進城鄉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升級改造,支持商貿企業開拓國內消費市場。發揮省級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改善流通業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加快跨境電商發展,加大貿易融資支持。


正常經營的屠宰場不得關閉

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全面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抓好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引導因疫情無法外出的農民工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各市政府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轄區內糧油菜、肉蛋奶、水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生產供應,統籌抓好生產發展、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全力組織春耕生產和農業生產恢復,組織好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供應,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以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為重點統籌抓好畜牧業生產,不得關閉正常經營的屠宰場,支持合法合規的屠宰場儘快復工,按照依法依規、分類管理、精準施策的要求加強活禽交易市場管理,毫不動搖抓好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加快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高起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審批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

各地各部門要圍繞企業復工復產,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全面落實審批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郵寄辦”“預約辦”,全面開展7X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對涉及疫情防控的審批服務事項,開闢綠色服務通道,實行容缺辦理、特事特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我省應對疫情各項政策措施,提升企業獲得感。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時期各類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持續深化“鑄安”行動,落實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加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作業場所監測防護,特別是要做好防疫物資、倉儲物流、運輸配送等重點企業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確保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把落實防控措施和支持政策情況、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等,納入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加大跟蹤督辦力度。對工作不力、作風漂浮、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相關企業如因防控措施和責任落實不到位,出現疫情的,依法依規承擔相應責任。

新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