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冬奧會項目介紹——無舵雪橇、雪車、鋼架雪車

一、無舵雪橇

無舵雪橇是一項迅速滑行的運動,由1至2名運動員仰面躺在雪橇上,雙腳朝前滑下1000至1500米的滑道。最終成績的測量精確到千分之一秒。雪橇賽事的賽道呈U字形,賽道兩邊的護牆高於50釐米,以防止雪橇偏離中心滑出賽道。賽道須包括左右轉向、急轉彎、S字形以及迷宮式彎道。雪橇的主原料是玻璃纖維和鋼鐵,每個雪橇都需要按照選手的身高、體重以及身體比例量身打造。雪橇上沒有支撐頭部的部分,只有從肩膀到膝蓋部位的支撐。

無舵雪橇比賽設有男子單人、男子雙人、女子單人和團體接力項目。

二、雪車

雪車也稱“有舵雪橇”,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瑞士,是乘坐可操縱方向的雪橇在冰道上滑行的運動項目。雪車用金屬製成,形如小舟,車首覆有流線型罩,因此也得名“雪地之舟”。

雪車男子四人座在1924年第一屆法國夏幕尼冬季奧運會上被採納為正式比賽項目。男子雙人座則是在普萊希德湖冬季奧運會上被列入比賽項目。女子雙人座是在2002年第19屆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雪車比賽設有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女子單人、女子雙人項目。比賽時每隊下滑4次,以4次比賽的總時間計算名次,時間少者為勝。雪車雙人座是由領航員與制動員組成,領航員使用雪橇內側的操舵索來駕駛,而制動員則在通過終點線後拉閘剎車,讓雪橇停下來。雪車四人座在這一基礎上增加2位推手,推手是在出發的時候起到奮力推雪橇前進的作用。

雪車滑行時,選手距離地面非常近,在一連串減速或增速的滑道里風馳電掣般的高速行駛,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刺激。

三、鋼架雪車

鋼架雪車又稱無舵雪車、俯式冰撬,是在傳統的雪車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運動項目。

鋼架雪車在19世紀發源於瑞士山區的小城聖莫里茨,第一次鋼架雪車俯式冰橇比賽在1884年舉行。1887年開始出現類似現在這種俯臥式的姿勢。鋼架雪車曾於1928年和1948年瑞士聖莫里茨冬奧會上進行過比賽。1948年冬奧會之後,鋼架雪車項目被取消,直到2002年的鹽湖城冬奧會,鋼架雪車才又再度成為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平昌冬奧會鋼架雪車項目將進行男子單人和女子單人兩個小項的角逐。

鋼架雪車比賽所用的賽道與雪橇相同,不同的是雪橇和滑行的姿勢,雪橇是選手仰躺在雪橇上,腳在前頭在後,而鋼架雪車則相反,選手俯身躺在學車上,頭朝前腳在後。出發時選手排列在起點等候,依照出發順序出發。出發的信號燈亮起之後,選手必須在30秒內完成出發動作。出發時選手必須將雪車推向前,加速之後迅速登上雪車完成比賽。鋼架雪車規定只能以俯臥式進行,選手的肚子貼在雪車上的姿勢才被允許。中途允許掉落雪車,但在通過終點時,選手必須在雪車上才算完成比賽。

中國鋼架雪車國家集訓隊於2015年10月成立。在2017年11月10日進行的雪車世界盃普萊西德湖站比賽中,從田徑項目轉項而來的內蒙古小夥耿文強在男子鋼架雪車決賽中獲得第七名,實現了中國選手在雪車世界盃上參賽和完賽“零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