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戰“疫”史:100多年前就開始接種疫苗了

戰爭、饑荒和瘟疫並稱為人類歷史的三大悲劇,不僅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痛苦和恐慌,有時還會導致整個社會的衰退。

在與瘟疫的長期鬥爭中,人類與病毒共同進化,衛生事業的現代化也在與疫情不斷地共同進化,並互相形塑。

成立於1881年的惠世醫院(現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開啟西醫泉州“防疫”新篇章,創建了泉州首家傳染病專科醫院,對人民健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開啟西醫泉州“防疫”新篇章

瘟疫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引起的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自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給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人類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與瘟疫的鬥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隨著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西方科學文化在中國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大。其中,西方的醫學在中國開始茁壯成長。醫院和診所變得越來越多,並在防疫和治療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西方的醫療教育也開始在中國得到傳播。

據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院史圖書館主任黃方介紹,1842 年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開放福州、廈門、廣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英國教會即來廈門傳教,繼而向泉州和漳州等閩南地區擴展,西醫、西藥隨之傳入泉州。

1881 年,來自英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的醫學博士顏大辟(David Grant)醫師來泉州行醫,創辦了泉州地區的首家西醫院——泉州惠世醫院求醫者絡繹不絕。

泉州戰“疫”史:100多年前就開始接種疫苗了

1881年,創辦人暨首任院長顏大辟(David Grant,左四)在泉州惠世醫院與首期醫學生合影。(資料圖片)

也就在那一年,中國最早的科學雜誌《格致彙編》在1881年發表過一篇名為“人與微生物爭戰論”的文章,稱“西醫言豬肉內多有小微蟲,人食其肉體,內亦生此蟲”。

西醫的公共衛生觀念和微生物知識,在晚清的防疫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這為西醫贏得了社會的信任。

黃方介紹說,泉州惠世醫院創辦後除開展常規的臨床診療活動外,還向民眾進行傳染病的疫苗接種,包括接種牛痘和鼠疫疫苗等。從醫院收藏的清代老照片可以看到,每到醫院規定的種痘日,醫院的候診區聚滿很多懷抱嬰幼兒的家長在等候疫苗接種。

黃方還介紹,清末以來鼠疫、霍亂、傷寒等烈性傳染病在泉州地區廣泛流行傳播,惠世醫院在歷次傳染病流行期間做了大量的預防和救治工作。

1940 —1943年,泉州地區鼠疫再次大流行,惠世醫院為把原先收治在連理巷總院的鼠疫等病人進行有效的隔離治療,在西街裴巷暫時閒置的原惠世女院和惠世護校院舍改造設立惠世隔離病醫院,專門收治鼠疫、霍亂、傷寒和麻風等傳染病人——這是泉州地區首家規範化的傳染病專科醫院。

泉州戰“疫”史:100多年前就開始接種疫苗了

泉州戰“疫”史:100多年前就開始接種疫苗了

泉州戰“疫”史:100多年前就開始接種疫苗了

利用清末惠世女院改造的惠世隔離病院大門及建築群,已歷經120年

1935年畢業於惠世醫院並留院工作的林俊德醫師長期從事傳染病、流行病的防治,1940年1月,惠世醫院保送林俊德到內遷重慶市辦學的武漢協和醫院附屬博醫技術專科學校,進修檢驗專業二年。1942年學成回惠世醫院任化驗室主任,並任惠世護士學校細菌學教師,並開展鼠疫活疫苗的研究,是泉州地區早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流行病學研究的優秀代表。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及以預防為主的防疫活動,很多傳染病疫情得到了廣泛控制。1953年,“隔離病醫院”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之後,關閉了。此後,隔離病院的大部分院舍被改造成了福醫二院的職工宿舍,但目前仍有四排建於清末的隔離病院時期的舊建築保存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