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抗擊新冠肺炎02-16 08:16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通訊員 景琦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無主管樓院處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既是防控的重點,也是防控的盲點和薄弱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鄭州市惠濟區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帶頭+業主自治”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緊緊依靠廣大群眾,築牢疫情防控“防火牆”,探索出了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疫情防控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我們這個院兒會沒人管,當時挺著急的,現在小區24小時有人值守檢查,心裡感覺踏實多了。”看到樓院門前設置的疫情防控檢測點,惠濟區迎賓路街道桂圓社區聯通小區居民的顧慮打消了。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桂圓社區聯通小區屬於無主管樓院,平時只有保潔人員負責清理衛生,沒有物業管理,人員可以隨便出入,疫情防控難度很大。像這樣的無主管樓院,惠濟區轄區共有84個,都存在類似的情況。針對防控一線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全體機關幹部取消春節休假、提前返崗,各區直機關除滿足基本辦公外,其他幹部全部下沉到社區(村)、樓院,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力量。區委組織部選派科級幹部下沉到379個卡口並擔任工作組組長,在全區各社區(村)、高速口等疫情防控卡口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56個、臨時黨小組295個,覆蓋到所有疫情防控卡口,構建“區、鎮(街道)、社區(村)、樓院”四級聯動機制,切實把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建在工作最前沿。

惠濟區還探索推行縣級領導、分包科級幹部、社區(村)書記、下沉幹部、社區網格員、片警、片醫“七包一”工作機制,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管控,確保管控全方位、無死角,實現無主管樓院全覆蓋。各個樓院入口處做到“五個有”,即:有黨旗、有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黨員佩戴有黨徽、有宣傳條幅、有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示意圖,真正做到關鍵環節有組織把關、關鍵時刻有黨員撐著,確保黨旗始終飄揚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惠濟區劉寨街道各社區對院內重點人員實行“三色管理法”,建立“紅黃藍”三色疫情防控網格化示意圖。其中,紅色代表省內外重點疫區返鄭人員,黃色代表省外非重點疫區返鄭人員,藍色代表省內非重點疫區返鄭人員,每種顏色都清楚記錄了樓棟號和單元號。在示意圖上用黨徽標註黨員服務隊所在位置,根據示意圖,社區黨支部、志願者和居民都可以清晰的辨別出重點戶的區域範圍和黨員隊伍所在位置。

“郭主任,有一戶業主隔離到期,要聯繫辦理解除隔離手續。”“隔離居民的菜買回來了,安排志願者送上門吧。”在惠濟區長興路街道綠洲花園三期防疫卡點,不斷有人找郭自超彙報。郭自超一路小跑,逐一安排妥當。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綠洲花園小區同樣屬於無主樓院,沒有物業管理,沒有成立業主委員會,保潔、安保、停車等服務嚴重缺失。僅三期就有678戶居民、2000多口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社區黨支部的號召下,作為小區業主,身為黨員的郭自超挺身而出,報名成為一名黨員志願者,帶領發動三期業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自從郭自超帶領廣大業主參與防控開始,左鄰右舍都稱他為“郭主任”。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郭自超只是惠濟區眾多黨員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個代表。在疫情防控工作伊始,為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惠濟區委組織部於大年初二就下發了《致全區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的倡議書》,號召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鬥爭中。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全區各鎮(街道)和區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組建“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黨員志願者”等隊伍208支,發動黨員志願者5000餘名,覆蓋轄區84個無主管樓院。特別對重點居家隔離人員實行分包到戶機制,黨員堅持24小時三班輪崗值守。

同時,為解決隔離人員的生活難題,各臨時黨支部組織黨員成立了生活服務小組,通過電話、微信與居家隔離人員保持聯繫,加強對隔離人員防疫知識宣傳和心理疏導,瞭解隔離人員的實際需求,及時將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送到隔離人員家中,並定期上門收集生活垃圾,做到“隔離病毒不隔愛”,貼心的服務贏得了群眾的稱讚。

無主管樓院疫情防控的“惠濟實踐”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惠濟區認識到僅僅依靠黨員、幹部的力量還不夠,必須把廣大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通過群策群力、群防群控,才能築牢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後勝利。

針對轄區無主管樓院防控難題,惠濟區注重發動群眾的力量,通過樓院負責人、樓棟長去帶動群眾,通過大力宣傳防疫政策及知識去引導群眾,通過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們的付出堅守去感動群眾。

在郭自超等黨員志願者的影響帶動下,綠洲花園小區廣大業主踴躍報名參加“抗擊疫情保家園志願服務隊”。退役軍人周楚報名幫居家隔離人員採購物資,35歲的個體戶李延濤自告奮勇擔負起26號樓的疫情防控監督員,鄭州地鐵運營分公司員工李宇婧趁著還未上班主動到卡點登記信息、測量體溫,56歲的尹喜榮每天穿梭在小區對公共設施、公共區域進行消殺……

通過發動廣大業主群防群控,小區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居家隔離人員情況穩定。“我們沒有物業,小區還做得這麼好,這些志願者們真是辛苦了。”70歲的居民劉國玉感激地說。剛剛解除居家隔離的張夢蘭老人,提起隔離期間志願者的服務,感激不盡:“沒吃的他們送吃的,沒喝的送喝的,元宵節街道辦事處還給俺送湯圓吃。”小區居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