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近日,來自多家醫院的臨床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者沒有肺炎、僅僅是輕症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復後,血液中能夠檢測到大量的中和抗體。

武漢血液中心等機構,已經在號召康復者積極捐獻血漿,用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這些信息,給新冠肺炎重病患者的救治,帶來了一線希望。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1 什麼是中和抗體?

抗體和中和抗體,這些都是免疫學的專業術語,普通人不一定能夠看懂。

通俗地說,抗體是和抗原相對應的概念,其本質上都是蛋白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從字面上理解,抗體似乎有“抗擊病原體”的意思,但實際上有些抗體並沒有這個作用。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龍大夫今天說的,是和病毒有關的抗原和抗體概念,就事論事。

抗原存在於病原微生物中,今天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是病毒。病毒的抗原成分有很多種,抗體則是病毒在入侵人體以後,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物質。

可以這麼理解,抗原是外來的物質,抗體是自己的“產品”,比如,乙肝表面抗原是病毒的成分,而核心抗體是人體自己“生產”(製造的)的。

病原微生物有各種不同的蛋白質,人體就可以由此產生好幾種不同的抗體。有些抗體具有保護作用,有些抗體沒有保護作用。

我們把具有保護作用的抗體,稱為中和抗體。比如,感染乙肝病毒“自愈”後,有些人體內能夠產生乙肝表面抗體,就屬於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而乙肝病毒e抗體則都不具有保護作用。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2 “單一”抗體和“混合”抗體

只針對一種抗原成分,產生的單一成分的特異性抗體,又叫做單克隆抗體。

單克隆抗體在相對應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以後,能夠目標明確的與相應的抗原結合,以

“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配對”方式,“解決”這個病毒。

比如,在打麻疹疫苗後,能夠產生針對麻疹病毒的特異性抗體,這個抗體就能夠專一地中和入侵的麻疹病毒,從而預防麻疹。

病毒入侵以後,由於病毒本身可能有多種蛋白質抗原成分,可以產生好幾種抗體。這些抗體在沒有分離出獨立的成分之前,是混合存在的,也就是所謂的多克隆抗體

來自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中的抗體,由於無法把一個個抗體分離出來,裡面具有多種形式的抗體,這些抗體有些對感染者有治療作用,有些對感染者沒有作用,甚至還可能會帶來損害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3 抗體是如何產生和起作用的?

人體血液中,具有中和病毒作用的抗體,通常是由淋巴細胞產生的。

這種抗體在與病毒表面的抗原結合之後,能夠阻止病毒粘附在所要侵犯的細胞表面,阻止病毒進一步侵入細胞。

抗體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自然感染病毒,另外一種方式是注射疫苗,疫苗中含有該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

感染病毒或者注射疫苗之後,免疫細胞會產生記憶。病毒再次感染之後,免疫細胞會把這種具有中和作用的抗體蛋白質成分,分泌到血液中;抗體遇見病毒,可能會說:小樣,你又來了,還不束手就擒?!

但是,抗體所起的作用,是中和病毒的作用,而並非把病毒殺滅;中和和殺滅病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4 康復者的血漿,是怎麼使用的?

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康復者,雖然體內能夠產生中和抗體,但是血漿成分是比較複雜的,要應用於臨床治療,必須對這些血液進行處理

在獲得康復者捐獻的血液之後,會去除血細胞,留下血漿,對它進行病原體(包括病毒)檢測、成分分離、純化,還要經過一系列的滅活病毒程序,以消滅所有可能存在於血漿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傳染他人的風險

這種處理後的血漿,如果含有高濃度的中和抗體,注射進患者體內,能夠一對一的跟病毒展開“捉對”的“廝殺”,對減少病毒載量、並進一步緩解病情可能有好處。

但是,即使能夠應用含高濃度中和抗體的血漿,也僅僅是治療的一個方面,對於危重患者,更加強調的是綜合治療的應用

對於一些危重病人,在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如果條件符合,可以考慮使用康復者的血漿治療,有時候可能是比較有效的一種辦法。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5 血漿治療有什麼不良反應?能否廣泛使用?

很多人在聽說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有治療作用後,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自己感染了,是否可以用這個來治療呢?

很遺憾,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多數感染者不適合用這種治療方法的,只適合部分嚴重感染者

輸入康復期患者的血漿,其主要成分蛋白質,對於另外一個人來說,其實屬於一種“異物”,而且還是有活性成分的異物。

抗體蛋白質成分在進入人體以後,接受治療的人,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會把它當成外來入侵的“壞”物質。

也就是說,人的免疫系統會把來跟自己協同作戰的“友軍”當成“敵人”,發生排斥或者過敏反應,這是使用血漿治療的最大的、潛在的隱患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這種排斥異己的反應,有可能會加重人體的損傷和病情,更也不排除有其他未知的風險。

以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基本都來自於捐獻人的血漿)為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約為5%~15%,這些不良反應多為輕微的短暫不適,如頭痛、寒戰、皮膚潮紅等;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當中,

約有2%~6%的人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腎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嚴重溶血、心肌損害等。

因此,對於輕症,或者其他不屬於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在權衡利弊後,考慮可能弊大於利,不適合推廣使用。

更關鍵的一點是,這種血源是比較少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血漿用量往往很大才可能起作用,且輸入一次的維持時間也比較短暫。

另外,恢復期患者的血漿,做臨床試驗的話,也需要嚴格的批准,在安全性還不能確定的情況下,不適合普遍、廣泛的使用。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6 單克隆抗體能大量生產嗎?

有朋友問:能不能通過現代的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技術,將患者體內的抗體純化出來,按照分子結構製造出人工的抗體蛋白質?

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可是以目前的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不過,有一種辦法可以應用,那就是從康復者體內提取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記憶的B細胞,用體外培養、雜交等手段,製造新的細胞,相當於進行了“訓化”,再刺激這個新的細胞分泌出抗體。

這種方式分泌出來的抗體,成分會比較單一,效果更具有針對性,且不需要很多康復者進行大範圍的捐贈。

這種方法產生的抗體,需要時間;大規模的生產,更需要解決技術上的很多難題。通常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滿足臨床的需求。

但是,等待的時間太長,有可能等產品出來了,疫情已經過去了,對於目前這種突發事件的用處,其實並不是很大。

由於考慮成本效益,一般也沒有公司願意去生產將來可能賣不出去的產品,也是一個大的問題。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7 免疫球蛋白的臨床應用

我們平常使用的免疫球蛋白:一種是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所謂的“特免”,也有非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另一種是普通的免疫球蛋白(比如丙種球蛋白),則屬於非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

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是專門針對某一種病原體的,比如:乙肝免疫球蛋白,專門針對有乙肝病毒暴露風險、但沒有抗體的人,以及乙肝女性所生的新生兒;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用於狂犬病毒的3級暴露,等等。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除了針對病原體的作用外,還可能具有潛在的免疫調節和抗炎作用:這些作用,在不同的人體內,作用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可能並非對所有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

非特異性的免疫球蛋白,常用於嚴重感染,有增強免疫力和輔助治療的價值,這個在目前的嚴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中,也是普遍使用的。

手足口病也是由病毒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往往就需要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而且是大劑量的。

此外,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還可應用於治療一些免疫缺陷疾病(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低丙種球蛋白血癥和炎症性疾病,等等,這些免疫球蛋白也多來自於志願者的捐獻。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8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武漢市血液中心發佈的呼籲康復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捐獻血漿,這是在特殊情況下的愛心倡議

不過,由於之前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慌,導致個別人對感染者非常不友好,發佈了一些不當的排斥言論,給感染者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可能會影響捐贈的積極性。

還有一些人,擔心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仍然帶病毒或者反覆感染,所以對他們依然會有一定的歧視,這其實是人們對科學的錯誤認識導致的。

康復以後,曾經的患者體內有大量的抗體,可以針對再次入侵的病毒進行中和,這種抗體能夠保護他們一段時間;同時,由於病毒清除了或者不復制,他們也不會排出病毒,對別人不構成威脅

無論什麼樣的傳染病人,他們的感染是無辜的。人類要戰勝疾病,首先要管好自己和做好預防,而不能把疾病對人的威脅的責任,推卸但感染者身上,讓感染者寒了心。

對傳染病的害怕是人的本能,但越是面對這樣的疫情,越要保持理性。就像現在所發生的事情,人們曾經害怕,或者比較排斥的新冠肺炎感染者,當他們康復之後,還會給正在患病的人帶來一線希望呢!


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漿可治病?中和抗體並非適合所有感染者


碼字很辛苦,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留言、收藏和讚賞

更多精彩科普,敬請關注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