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美的一首诗,出自晚清,三岁小孩皆耳熟能详

清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就是诞生于这个时代,相比之下,清代的诗作就要暗淡许多。但是,就算是在这个诗作没落的时期,却仍然有文人能写出了惊艳古今之作,诗人高鼎就是其中一位。

春天最美的一首诗,出自晚清,三岁小孩皆耳熟能详

高鼎是晚清诗人,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他一生没有留下什么事迹,所写的东西也不合那个时代。但令人惊讶和奇怪的是,他写的那首有关儿童放风筝的《村居》,却一直流传至今,家喻户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据史料记载,高鼎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无奈之下,只好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偏远乡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个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村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诗人闻到田园的芬芳,有感于春天的来临,而写下此诗。

春天最美的一首诗,出自晚清,三岁小孩皆耳熟能详

诗中的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其实是化用了梁朝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的句子“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高鼎将丘迟所描写的那个优美的境界挪了过来,浓缩成七个字,既不失原句的风致神韵,又切合眼前风光,可谓妙哉。

关于高鼎诗作,有一个存疑的事情。有人发现,有些版本的教材中,王维的诗作《画》改成了高鼎为作者,理由是因为在《全唐诗》里找不到这首诗。

其实这是一首非常著名但却以讹传讹很久的诗。原诗作是这样的 :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春天最美的一首诗,出自晚清,三岁小孩皆耳熟能详

小学语文课本中录用了这首诗的前半首,并依据历代流传版本更动了诗中的个别字,即“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宋代大川禅师、元代王冕、明代唐伯虎、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这些传说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