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招幌又稱幌子,最初是以宣傳和招徠顧客作為需求出現的。它是古代的廣告招牌,也是標記廣告的雛形。

在中國漫長的農耕時代,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的招幌形式。除了掛在門口的實物招幌,還有牌匾、吆喝等等,都具有非常強烈的民俗特色。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都會見過不同行業的招幌,比如以前的飯店門口會掛一個或多個幌子。這幌子有掛式也有立式。據說那個圓圈代表籠屜,意思是提供包子,下邊的流蘇代表麵條,意思是提供麵條等等。掛一個幌子代表小店,客官來了只能吃店裡有的;掛兩個的意思是店裡有原料,客官可以根據店裡的材料點菜;掛三個意思是客官想吃什麼這裡就可以做什麼......最多可以掛八個,據說是大廚向客官承諾,你只要能叫出名來的菜,這裡都可以做。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除了飯店的幌子,以前常見的還有扎紙店的幌子。幌子很簡單,就是扎一個紙活掛在門口。既能夠直觀地讓往來人流一眼就知道這裡是賣什麼的,還能夠直觀顯示出這家店的手藝。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另外跟現代還能產生一些記憶連接的行業招幌還有中藥鋪,這個得年紀更大一些的人會有印象。不過現在我們可以從一些影視劇裡看到,就是把一塊正方形木板中間塗一個圓圈,再從對角線割開,用繩鏈把它們連在一起,中間再掛一個完整的就成了。這個黑圓圈本意是膏藥。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除了這些我們見過的,其實各行各業都有,比如鐵匠鋪會用木頭做成各種鐵器形狀,做一串掛在門口。估衣鋪直接掛一件短襖,帽子店鞋店也都是直接用實物或者實物模型做成幌子。

在古詩詞裡,出現頻率最高的當屬詩、酒、花、月、愁,還有女子。

詩與酒。詩人們在吟詩的時候免不了學習“李白斗酒詩百篇”,詩和酒難分難捨。

詩與月。詩人們看到月亮又免不了想起“舉杯邀明月”或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和酒還是一對。

詩與花。詩人們賞花之時怎能不喝上一杯呢,不管有人陪無人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也是極好的。甚至是喝多了不經意間把花香揣在袖子裡帶回家,“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所以,詩詞中從來不缺少酒旗的身影。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旗·唐·陸龜蒙

搖搖倚青岸,遠蕩遊人思。風欹翠竹槓,雨澹香醪字。

才來隔煙見,已覺臨江遲。大旆非不榮,其如有王事。

微風四起的日子,一根翠竹做成旗杆的酒旗上挑著一個“酒”字,詩人看見酒旗的一刻心裡說不出的暢快。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堤上行·唐· 劉禹錫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堤岸上熱鬧非凡,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因為那裡很多酒旗爭相招徠客人。堤下船連船,堤上樓挨樓,詩人描寫的這裡必然是一個客商雲集人潮洶湧的熱鬧之處。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青玉案·碧山錦樹明秋霽·宋·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淒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裡,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青山紅樹的山間,一陣小雨過後,秋高氣爽。這個讓人懷疑走到沒有前路的地界,突然出現了農家茅舍和酒館酒旗。有人的地方就要有酒,荒山野嶺的小村子裡看到酒旗,必定有意外的驚喜。

折桂令·問秦淮·清·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想當年,秦淮之地熱鬧非凡,遊人如織。秦淮河上的遊船夜夜笙歌,河岸上酒旗雲集。而現在,歌女逃散,絲竹不聞,秦淮河上當年的遺風餘韻也看不到了。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朦朧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中的一句“水村山郭酒旗風”是大家最為熟悉的“酒旗”詩。唐宋時期,詩人們除了在家裡喝酒,外出之時看到“酒旗”仍然會激動異常。

現在商家廣告的渠道多了,廣告的方式也多了,招幌和實物的招牌越來越少見了。再加上一些地區推行統一招牌的政令,讓招幌文化逐漸走向沒落。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在香港和日本,傳統的招幌加上了現代的霓虹,也形成了一道道風景線。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古詩詞裡優美的酒旗,這種招幌文化現在很難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