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文 | 烟雨客


在寒冷的冬夜里,我们能够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是寒意还是内心的凄凉,是宇宙之大还是心之幽微?对元代词人揭傒斯来说,寒夜有着太多的内涵。


寒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烟雨夜读 |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诗人深切了解民生疾苦,知道民生的种种不易和艰难,所以才愁肠百转,在安静的夜里,不能入眠。这种感受浸润到文字里,就是这样的一幅图画: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偶尔听到一枚叶子坠落的声音,就是这细微的响动,却依然清晰可闻

这长夜何其寂寥,这样何其愁闷,这长夜何其善感……有人评价说,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

诗人缘何愁苦?

秋雁

元 揭傒斯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烟雨夜读 |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向江南要吃要穿,却还要对江南人恶语相向,视为下等人。这首诗表达的情绪,寓意深刻却含而不露。须知,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有此作。


也有出尘之作。


烟寺晚钟

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

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

是人在送,还是钟声?遥不可闻,又近在心底……看似有约,其实无待,山僧来去,相唤相送,其中深意,也只可意会吧。

这拟人化的晚钟,给人多少如梦似幻出离红尘的感受啊。

烟雨夜读 |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揭傒斯(1274~1344年)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

其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

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

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

深得梅花之旨趣,傲雪的梅花是淡泊的,不在乎世人的评价,也不畏严寒,自有气节和风骨。远处看不见,近处也不过是若有似无。


烟雨夜读 |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揭傒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揭傒斯性格耿直,好善嫉恶,表里如一。听到某郡县有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吏,讲话、写文章时,必定旁引曲喻,称道廉吏的行为,宣扬廉吏的品德。听到某官吏贪赃害民,则必定在议论时批评这个官吏,并规劝他。

有一个有关他的故事:揭傒斯在外为官,念念不忘故乡。丰城本不产金,官府听信奸民商琼迷惑之言,招募300户人家淘金,以商琼为总领。丰城人只好散往外地采金献给朝廷,每年上交自4两增至49两。商琼死后,300户淘金人幸存不多,生存者也贫困不堪。上司责成丰城当局交不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丰城许多人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傒斯从堂孙处获悉此事,向朝廷详述实情,获准徼免,县人感其恩德。


画鸭

元 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这首小诗写得极有趣味。春草刚刚长出的时候,小鸭子毛茸茸的很是可爱,时间推移,毛色渐渐褪去嫩黄,这时的它,也知道呼自己的名字了。“鸭、鸭……”鸭子的叫声,何其形象,足见诗人生活化的温暖一面。


烟雨夜读 |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