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2020年的春節,沒有音樂,沒有鮮花,卻有著一位位“逆行者”的無聲奉獻,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從中央到地方,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齊心協力支持武漢,2月4日上午10點,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根據有關緊急通知要求,選派精兵強將張少冉、張好兩位護士長參加藁城區第一批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馳援武漢。


下面是張少冉和張好同志的武漢隨筆,記錄了她們在戰“疫”期間的點點滴滴。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張好


2月4日


凌晨1點多接到醫院電話,“武漢需要支援,你去嗎?”,“我去”,“再和家人商量一下?”,“不用,他們都支持我,這些天我天天關注武漢疫情,老公還說,讓你們去嗎,如果有機會,我支持你去,家和孩子交給我”,凌晨三點,和愛人一起收拾好行裝,再無睡意,注視著熟睡的兩個孩子,思緒萬千,一直到天亮。


9:30我和張少冉到了醫院,10:00醫院為我們舉行了送行儀式,帶著院領導和同事們殷切的叮嚀和祝福,飛赴武漢。期間我在正定機場接受了河北日報社採訪,說:“我們同來的都是80後、90後,在危急時刻,作為年輕人,要有責任擔當,救治好患者,為抗疫盡一份力”,23:00順利抵達。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2月6日


連續兩天培訓,培訓老師非常大咖,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非常優秀謙和,講得真好,事無鉅細,解釋的非常清楚和到位,培訓後,又給我們鼓勁兒,讓我們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凌晨2:00和少冉等10個姐妹值了第一個夜班,提前一個半小時到崗領取防護用品,穿上防護服、隔離衣、戴上口罩、護目鏡,隊友之間相互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防護到位,在確認到位後我們進入艙內!雖然這不是第一次進入到艙內,但還是有一點點緊張,一點點恐懼,嚴格按照培訓內容,規範操作,護理好每一位病人。連續工作6個小時,雖然穿著尿不溼,但沒有喝過一口水。下班後脫防護服是最緊張的,因為防護服上都是病毒,為防止脫太快造成的一些交叉感染,要求脫的時候要慢,並且動作要輕,並且每做一件事就要洗一次手,所以脫防護服就得用半個小時,脫下防護服後,最難受的是鼻樑和臉,快被口罩磨破了,由於出汗多,雙手像被水泡了一樣,提醒大家,有效防止病毒感染,手衛生真的很重要,手衛生!手衛生!手衛生!


2月8日


這兩天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好幾次緊急院感培訓和學習,剛才帶隊隊長通知我,我被臨時抽調到河北省感控組,負責方艙醫院的感控工作,馬上還得培訓,院感無小事!瞬間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加油!


2月9日


今天是到河北省感控組第一次上班,防護好進艙後,嚴格按照培訓內容,規範操作,認真的將上個班次醫護人員脫下的防護服一一撿起來,放到黃色垃圾袋內,放到指定地點,下班前,認真檢查每一處工作環境,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感謝醫院的培養,也感謝自己平時積累的防護知識。回到賓館不敢懈怠,第一時間將隨身穿的衣物用100度熱水浸泡消毒,雖然夜闌人靜,本是酣然入夢的時辰,自己也很累很累,但每天的工作必須按要求按規範完成!


2月11日


今天是我來到武漢的第七天了,早已沒有當初的陌生和恐懼,也習慣了繁瑣的防護服穿脫,習慣了繁忙的工作,每件事情都會幹的井井有條,得心應手。現在凌晨00:30了,剛剛下班,在回賓館的路上,望著車窗外寧靜的武漢,心裡酸酸的,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寶貝,想起了視頻中剛剛兩週的小兒子看見我的模樣哇哇大哭的樣子,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但馬上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你現在是戰士,來打仗的,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孩子有爺爺奶奶的照顧,有中西醫結合醫院的掛牽,一定過得很好。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現在我必須是最勇敢的,我必須和河北省援鄂醫療隊的同事們一起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待到疫情結束,春暖花開,我們再幸福地團聚!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不是她們不敬畏生死,

而是天職賦予她們責任和擔當!

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逆行的你們---加油!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張少冉


01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由於勞累,下班途中在公交車上睡著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疫情發生後,我院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所有工作人員取消了春節休假,全員在崗在位,隨時待命,切實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疫情從武漢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愛和希望的傳播比病毒更快更強,我作為石家莊市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員,積極響應號召,第一個向護理部請戰,遞交請願書,按下紅手印,申請到疫區戰鬥,與時間賽跑,和疫情抗爭!


2月4日凌晨1點多接到醫院電話,參加藁城區第一批援助武漢護理專業醫療隊馳援武漢,因為疫情時期,老公也比較忙,我第一時間通知遠在元氏縣的父母,讓他們來照顧年幼的孩子,又連夜收拾行囊,謝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9:30我和張好到了醫院,10:00醫院為我們舉行了送行儀式,帶著院領導“你們是醫院的驕傲,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規範操作,做好個人防護,勝利凱旋”的殷殷囑託,先後到區衛健局、市衛健委和兄弟醫院的姐妹匯合,飛赴武漢!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23:00入住武漢新大地酒店。2月5日8:00出發去湖北省人民醫院參加院感培訓,培訓結束後去工作地點方艙醫院實地參觀、熟悉路線。


經過兩天緊張的培訓後,接到通知到洪山體育館改造的方艙醫院上崗。2月6日我和同事張好值了第一個夜班,我們10人一組,提前一個半小時到崗領取防護用品,穿上防護服、隔離衣、戴上口罩、護目鏡,隊友之間相互檢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防護到位,在確認到位後我們進入艙內!連續工作9個小時,一層層隔離衣,一層層防護,不一會兒護目鏡上就起了水霧,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了,怕摔倒,只能小心翼翼的走路。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操作起來很困難,時間久了,雙臂像灌了鉛一樣沉重,雖然沒有喝過一口水,但口罩被汗水溼透了一直在滴水,由於勒得太緊口罩接觸皮膚的四周一直髮癢,怕危險,不敢採取任何措施,耐心忍著!就這樣不停的巡視在各個病床之間,特別是有的病人剛入住,心裡恐懼,實在睡不著,我們就耐心安慰他們,用我們溫馨的服務使其放心、安心。


下班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脫防護服,因為培訓老師——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多次提醒脫防護服的過程是最容易被感染的,我們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嚴格按照流程操作,摘下口罩我們的臉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鼻樑上起了水泡,疼的不能碰,回到賓館第一時間就是將隨身穿的衣物用100度熱水浸泡消毒,雖然很累但這些是我們每天必須做的!


偶爾和酒店的服務員溝通,我問她,“你們害怕嗎?”,她說:“你們是河北來的,這麼遠都不計生死上一線了,有你們在前方保護,我們怕啥?感謝你們來支援武漢!你們辛苦了!”,是啊,為了心中的那份責任,我們人人都在努力著,就是接送我們去方艙醫院的公交司機,每天都準時準點,從不讓我們等候半分鐘。


最想念的還是孩子,長這麼大,從未離開過我,2月10日是他的生日,我也沒在身邊,跟他視頻,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想你,早點平安回來呀”,哈哈,突然覺得有姥爺、姥孃的貼心照顧,兒子長大了。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想科室和醫院的同事們,現在才察覺到正是護理部、院感科、公衛科的嚴格要求,我們才養成了嚴格遵守各項規程的好習慣,不僅在工作中我們準確高效,同時也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人生,藁城中醫人拿出來個頂個都是頂樑柱。


特別感謝醫院領導派專人和我們的家人多次溝通,無條件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準備了防護用品、生活用品運到我們身邊!


有同事們的祝福和醫院這個堅強後盾,我們不懼怕,我和張好一定再接再勵,堅定信心,並肩戰鬥,直到勝利的那一天,加油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藁城中醫院。


最好的消息,2月11日方艙醫院出院的首批患者共28人,以後還會有更多患者出院。先聊到這吧,我們很忙,工作之餘就是學習,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願疫情早日結束,一切迴歸美好!


02

淚目!藁城中西醫結合醫院援鄂護理隊員的一線日記

2月11日,來武漢整整一週了,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陌生與恐懼,彷彿我早就是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的一名護士,習慣了繁瑣的防護服穿脫,習慣了四個小時不吃不喝,習慣了厚重防護服下艱難的操作,習慣了夜班馬不停蹄地巡視……在這裡我不是護士長,是一名普通護士,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一切服從組織安排,這周每天都是夜間班,隨著支援隊伍的不斷壯大,一個班次由最初6小時改為4小時,但是為了做好交接,我們小組所有人都自動延長了工作時間,保證每一名患者得到不間斷的護理。


入艙不敢喝水,嘴唇乾裂、出血;接連夜班,雙眼佈滿血絲;幫助患者搬抬物品,腰背痠痛……昨天28名患者治癒集體出院,這無疑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醫護人員和患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看到群裡的那段視頻,我禁不住潸然淚下,這麼多天,我們的努力,終於迎來了這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沉浸在患者出院的喜訊中,睡意全無,14:20突然接到組長電話,我和無極兩名護士被抽調到B區籌備新病區,佈置床單位,準備器械、藥品等,一直忙到六點才回酒店,整個人癱在床上一動不想動,還好,按照原定排班,我還能休息10來個小時,凌晨4點接班。


好累啊,很快就睡著了,22:20又是一個緊急電話:今晚新區收治患者,需要提前上崗。我立馬從床上爬起來,收拾東西,跟上接0點班東區護士的車趕到醫院,10分鐘完成新團隊的組建,快速穿好防護用品,互相做好入艙前檢查,當時已有23名患者進入病區,基本信息尚未收集,我們六個人忙碌著,緊接著8個,10個,8個……兩個多小時緊張到無法喘氣,一個班次總共收治患者82位,所有信息,生命體徵均已登記,所有醫囑執行完畢。


在我登記時,得知一位大媽0點過後就56歲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我笑著跟大媽說:“祝您生日快樂,早日康復,您的孩子不在您身邊,您就把我當您的閨女,有什麼困難一定跟我說。”老人眼角噙著一抹淚水:“謝謝姑娘,謝謝你的祝福,真是辛苦你們了,姑娘,你的眼鏡裡面全是水啊!”這時,我才感覺到汗水一直順著脊背往下淌,渾身早已溼透。


91床大爺有糖尿病史,兩天不吃飯了,精神狀態不好,血氧飽和度83%,心率119,急需吸氧、測血糖、心電監護、輸注電解質平衡液等,其他護士聯繫儀器、準備液體,我準備連接氧氣裝置,突然發現沒有扳手,著急之中看到旁邊有一氧氣袋,就利用之前在急診,從氧氣瓶往氧氣袋內灌氧的經驗,裝滿一袋氧氣,儘快給病人吸上了氧,很快患者血氧開始上升,到了88%,經過我們初步處理,緊急聯繫轉院救治。


時間過得真快啊,4個小時,變得那麼短暫。厚重的防護服,沒有拖慢我們的腳步;起霧的護目鏡,沒有模糊我們的雙眼,我們認真謹慎,我們團結協作,我們彼此鼓勁,看到一個個患者安全入住,妥善處理,我們露出了疲憊的笑容。出艙後,外圍的老師為我們豎起了大拇指,還送給我們一人一個大橙子,我們流淚了,感動,欣慰……河北的援鄂隊員,個個都是好樣的!


監製 李文凱

嶽立新

作者 張少冉

張 好

製作 李 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