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90.63%出院率背後的付出與牽掛

正月初一晚9時,迎戰工作剛剛部署完畢,一份份請戰書便紛至沓來,請戰書上的一枚枚鮮紅的手印,都是一顆火熱的心。

起因很簡單,為確保防控、救治效果,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從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和縣紅十字會醫院3家醫院遴選50名精兵強將“參戰”。紅十字會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得知後,人人不甘被“擯棄”,腎內科護士單家輝果斷推遲婚期,在男友的陪同下搶先報名。

從當晚開始,該院便分7個小組,全員進入“備戰”狀態:嚴格按“對症治療”“支持治療”規範制訂醫學隔離觀察和救治方案;轉出已住入本院的其他病友時,宛若服侍家人;調整、完善醫療設備,人人搶著出力;培訓防控知識,唯恐有絲毫遺漏;改造5個病區71間隔離病房十萬火急,可正值春節沒有工匠,B超科年輕女醫生易靜馬上將父親的5人團隊召喚過來,40多名醫務工作者都成了義工……

48小時後,正月初三晚上十點,此前在石門縣人民醫院隔離觀察治療的發熱病人整體轉入紅十字會醫院。

“戰地”豪情:無怨無悔的醫者仁心

“媽媽,我想你,我要你回來!”哭喊聲撕心裂肺。

“兒子乖,等你睡著了,媽媽就回來。”

這是持續13天裡,一直戰鬥在隔離病房的護士長賈裕華每天晚上和兒子之間的另一種“戰鬥”。兒子年僅3歲,而且是第一次與父母連續分別十多天,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哭喊著要媽媽,賈裕華心裡也像刀扎,一開始用視頻安撫兒子,後來乾脆改用語音。

持續戰鬥在隔離病區,醫務人員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打個盹;身穿三層防護服和密不透風的防護靴,連行走都吃力,而醫護人員還要規範操作;日夜不離的護目鏡、口罩和橡膠手套,在臉上、手上勒出的道道傷痕讓人心疼不已;一進病房就是六七個小時不能飲水、無法上廁所,就用“尿不溼”……

正是這一個個醫務人員艱苦的努力,迎來了石門定點隔離救治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

“後方”馳援: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謝謝你們,這是我吃過的最甜的元宵。”元宵節一大早,隔離病區的發熱病友們,異口同聲地道謝。

為了最大限度讓一線醫務人員及隔離病友輕鬆一些,醫院組織80多名後勤保障人員,竭盡全力讓隔離區像家一般的溫馨。每天早餐8個品種,中晚套餐兩葷三素,餐車準點送到物資接收處,再由病房護士送入病房,每個病房還擺放著水果;水、電、氣、寬帶24小時確保暢通,4輛救護車隨時待令,公共區域每天數次循環消毒、保潔……亦是一道道緊張而豐富的風景。

院內“戰地”緊張有序,院外則是另一種“戰況”,公衛辦的同志們,則一心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對轄區普查出的700多名湖北返鄉居家隔離人員,每天上門監測兩次體溫、指導隔離、宣講防控知識,並24小時輪班值守相關監測點,讓居家隔離人員安心的同時,也讓大家放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