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中央赴湖北省指導組防控組發佈健康防護指導手冊(人群篇)

中央赴湖北省指導組防控組發佈健康手冊,分為:人群篇、場所篇、交通工具篇。現將第一篇——人群篇與大家分享。


一、人群篇

(一)兒 童

1.對於低齡兒童,看護人要戴口罩,不要對著孩子打噴嚏、咳嗽,不與孩子共用餐具、飲具,餵食時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過後餵給孩子,不親吻孩子,不對孩子呼氣、喘氣。

2.房間通風時,應將孩子轉移至另一房間以免受涼感冒。

3.不要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外出一定要給孩子佩戴口罩,回家後要及時更換衣物並洗手。

4.疫情期間免疫接種門診將發放新的預約通知,請根據預約時間前往,前往時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家長和兒童必須做好自身防護。

5.教育、督促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不亂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6.孩子的玩具和學習、生活用品等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7.若家長出現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時,應立刻隔離,避免與孩子繼續接觸,應將孩子交由其他人員照顧。

8.有疫情高發區旅行史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接觸史的孩子,應及時向社區和學校報告。


(二)孕 婦

1.減少出門,儘量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的地方,不參與聚餐、聚會等活動,避免親朋好友探視。

2.保持居室空氣清新、溫度適宜,適時開窗,避免過冷或過熱,以免感冒。

3.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均衡營養,早、中、晚餐後室內散步,避免久坐、久臥。

4.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每日測量體溫、體重,監測胎心、胎動變化有異常情況及時諮詢醫生或就診。

5.儘量選擇步行或自駕車外出或去醫院。在路上和醫院時,人與人之間儘可能保持距離,並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

6.通過網上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儘量減少在人群擁擠診室的停留時間;可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保持手衛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巴。

7.外出或產檢回家後,應妥善處理口罩,及時更換衣物,洗手洗臉。

8.早孕期、中孕期沒有特殊問題的孕婦,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可以適當延長到醫院檢查間隔時間。


(三)老 人

1.確保老人掌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個人防護措施、手衛生要求、衛生和健康習慣,避免共用個人物品,注意居室通風,落實消毒措施。倡導老人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2.老人應減少外出,避免聚會、打牌、下棋、跳廣場舞等活動。

3.不建議有慢性肺病、心臟病的老人佩戴N95/KN95口罩。

4.患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需長期服藥,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區醫院就近就醫,並做好自身防護。

5.需要陪護的老人,陪護人員應注意自身健康。陪護人員要注意減少外出,如果必須外出要做好自身防護。

6.老人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時,應自我隔離,避免與其他人員近距離接觸。由醫護人員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視病情狀況送至醫療機構就診,送醫途中應佩戴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傷殘人士

1.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勤洗手,髒手勿觸摸眼睛、口鼻。

2.出門時佩戴口罩,注意保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隨身攜帶消毒溼巾或手消液,外出期間雙手觸摸外物後及時進行手衛生。

3.康復訓練過程中佩戴口罩,注意安全,康復訓練量不宜過大。訓練結束後及時進行手衛生。

4.若需要就醫,提前做好預約。

5.前往醫院的路上,全程佩戴口罩。如果條件容許,路上打開車窗。

6.就醫期間佩戴口罩,應儘量縮短在醫院逗留的時間。

7.就醫結束回家後換洗外衣褲,對輪椅等就醫期間攜帶的物品進行消毒。


(五)農民工

1.返城前,要進行體溫測量,確保體溫無異常升高。

2. 工作日每天上班前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如出現發熱以及咳嗽等症狀,要及時隔離並就醫。

3.工作場所多人一起工作時,每人應佩戴口罩。

4.去往工作場所路上應佩戴口罩,各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5.集體宿舍勤通風,床鋪間距離1米以上,每日打掃衛生,垃圾及時清理,每週對宿舍進行徹底清掃和清潔。

6.採取錯時分餐,避免聚餐。每次餐後徹底清掃餐廳環境衛生,餐桌無食物殘渣,地面無衛生死角,廚餘垃圾及時清運處理。對使用完餐具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

7.公共衛生間保持通風。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汙垢,便池無糞便汙物積累。每日對便池進行消毒。

8.日常出行時佩戴口罩,外出期間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儘量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外出返回後手衛生。


(六)警 察

1.工作日每天上班前應測量體溫,體溫正常可進入工作崗位。

2.在入戶調查、設卡檢查等外出執勤時應佩戴口罩。

3.實行錯時就餐和分桌就餐。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用餐場所應保持通風換氣,每日對餐桌椅及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

4.上班期間辦公室每日定時通風不少於2次,每次20~30分鐘,辦公室設有洗手龍頭或配備手消液。

5.交通路口執勤時可配備攜帶消毒紙巾或便攜手消液。

6.參加案情會議時,全程佩戴口罩,參會人員會議期間相互距離不少於1米。會議室應每日一消,配備手消液或消毒紙巾。

7. 走廊、電梯間等公共區域應保持空氣流通,每日對地面以及公用設備進行清潔和消毒。

8.警用車輛在駕駛過程中建議採用開窗通風。每日執勤完後對車輛進行清潔和消毒,車輛在消毒之後,打開門窗進行通風。

9. 在接待訪客、審訊嫌疑人時,全程佩戴口罩,並要求訪客、嫌疑人佩戴口罩。


(七)企業工人

1.在上崗前先進行體溫測量,體溫測量正常後,身著統一的工作服進入廠區。

2.工作時建議佩戴口罩和手套。

3.加強手衛生,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幹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消毒劑進行消毒。

4.開門開窗或者增大空調通風系統新風量,增加室內外空氣的換氣次數,並注意定期清潔處理空調濾網。

5.對工作區、辦公區或休息區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桌面、扶手、座椅等)消毒,可採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

6.在工作區和休息區,減少與工友交流,採取手勢或者其他形體語言示意對方;若必須交流時,則雙方佩戴口罩並保持最少 1米以上的距離。

7.在就餐區,應採取錯峰、打包的方式就餐,避免在食堂中堂食,同時減少與同事在食堂中交流。餐具要注意清洗消毒。

8.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時,應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就診,不要帶病上班。


(八)環衛工人

1.在上崗前先進行體溫測量,體溫測量正常後,身著統一的環衛工作服。

2.在垃圾清理過程中,對垃圾收運工具進行消毒,佩戴口罩、手套,儘量不用手觸碰眼、口、鼻等處。

3. 在道路清掃期間,如遇棄用口罩、手套等醫療垃圾,必須使用作業工具挾起後置於保潔車內,切忌徒手撿拾。

4.在人群密集的場所作業時,應當錯峰待人群分散後再繼續保潔。

5.在清掃保潔過程中需要與工人交談時,保持最少 1 米以上的距離,避免與其他工人近距離接觸和交談。

6. 在保潔結束後,環衛工人對清掃保潔工具進行全面消毒處理。

7. 下水道維修工人要佩戴口罩、手套、護目鏡,使用前後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口罩髒汙、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8.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汙水直接接觸時,檢修結束後要立即洗手,清潔工具及其他可清潔的防護用具。

(九)水、電、煤氣等工作人員

1.公司要為員工上門服務提供口罩、手套、手消毒液、消毒紙巾、體溫計等防護用品。

2.工作人員要自行監測健康狀況,若出現可疑症狀(發熱、咳嗽等),按相關規定上報。

3.上門服務前要與客戶電話溝通,並做好必要的個人防護。

4.工作人員上門服務時應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5.上門服務時要注意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6.工作中儘量避免與客戶近距離接觸,儘量縮短交談時間。

7.出勤歸來後要立即洗手,必要時清潔消毒。

8.做好工作與輪休安排,確保工作人員得到足夠的休息。

(十)學 生

1.課餘時間減少外出,儘量不去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如劇場、電影院、商場等。

2.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時,需及時通知學校並就醫。

3.從疫情發生地返校或出現疑似症狀的學生應進行居家或集中隔離,同時通過手機等其他非接觸途徑向學校進行報告。

4.隨身攜帶有效的含醇速幹手消毒劑,隨時進行手清潔。未進行手清潔時,不要用手碰自己的眼睛。

5.在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應佩戴口罩,儘量少參加群體性聚集性活動。

6.咳嗽、打噴嚏時使用手帕或紙巾掩面,避免飛沫噴濺,且要避開直對他人。

7.在教室上課或在宿舍休息時應定時開窗通風,氣溫合適時,每日開窗2~3次,每次20~30分鐘。

8.飲食要清淡,不要太油膩,攝入食物的種類要儘量豐富,減少生食攝入,生吃瓜果要洗淨。

9.勞逸結合,減少久坐,適度進行運動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10.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和充足的睡眠。

11.出現負面情緒時,應向心理健康諮詢師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