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書:關於孤獨

親愛的貝粒:


新年好。

我在不經意間看到了這張照片,黑黢黢的,或許要和你先描繪一番當時的情境你才能夠略知一二。這是一種影子照片,你的媽媽推著一輛嬰兒手推車在操場的塑膠跑道上散步,而你坐在車裡。

致女兒書:關於孤獨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一幕裡的身影,彷彿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偉岸的孤獨感。

貝粒,你知道什麼叫孤獨嗎?

現在和你談論獨孤,自然是為時過早的,但是爸爸媽媽卻非常願意嘗試讓你接觸一些早慧的語境,至於你是如何理解,或許我們可以在往後漫長的人生中收到你不斷的來信,聽到你自由且有主見的表述。

人生而是群體動物,卻也無時不刻在感受孤獨,這是一組略顯意外之外卻實在情理之中的悖論。既如此刻,在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爸爸陷入沉思索的狀態時是孤獨的,但當我在和你對話的信紙上寫下這些字的時候,我又是不孤獨的。我們之間發生的每個細節都有著看不見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會在以後的某些瞬間,發生微妙的化學反應。

關於孤獨,爸爸媽媽想和你分享的是,人生是一場只屬於每個個體私密的旅行,因此孤獨便不可避免地成為這場旅行的底色。世界那麼大,總有我們探索不到的領域,在世界的林林總總面前每個不同的領域都是孤獨的;語言那麼多,總有我們無法理解的時候,在誤解成為表達者的宿命甚或成為失語者面前,每個獨立的話語體系都是孤獨的;社會分工那麼複雜,總有我們替代不了的角色,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面前,每個角色揹負的使命都是孤獨的……

然而,孤獨縱使無可避免,那麼我們就一定要受其支配嗎?不,恰恰相反,狂歡並非群體的特權,於孤獨者亦然。一個敢於面對孤獨的人,他突破的是被庸眾限制的空間。當孤獨成為一種狂歡,語言就不再是從眾的表達,思維也不再是標準答案式的解析,生命的邊界由此拓展開來了。

一個內心豐富的人,可以在直面孤獨、感知孤獨的時候獲得更高級別的快樂。因為感知到人在荒涼大地中生存的孤獨,李娟寫出了充滿靈性的《阿勒泰的角落》。因為感知到人與人之間在語言交流上的孤獨,劉震雲寫出了中國式孤獨的代表作《一句頂一萬句》。因為感知到一代又一代在孤獨面前的宿命,馬爾克斯寫出了響徹文壇的《百年孤獨》。擁有對孤獨的感受力,意味著你將欣賞到常人所體會不到的孤獨美學。

而孤獨又是如此無所不在。當你才剛剛出生離開母體的時候,就第一次面臨分離的原始焦慮,母子合一的狀態要截然轉變成互為主體的存在,這時你將體驗到原始的孤獨體驗;而當你媽媽在無數個夜晚醒來哺乳,沒有人可以分擔她的辛勞,這是她那個瞬間難以取代的孤獨體驗……諸如此類的時刻,伴隨你的成長,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但無論如何,孤獨都是無法穿越的,但正因為這些孤獨的時刻,促使人進行內在的人格整合。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有沒有面對孤獨的能力,直接關係到他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個內心世界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全體中國人過了歷史上最“孤獨”的一個春節。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的高傳染性,中國人第一次無可奈何地選擇在春節期間不聚會、不拜年,甚至閉門不出。疫情的嚴重性當然是超乎想象的,苦難之處自不必多言。但正因為這次特殊的災情,中國人也第一次不得不在面對孤獨時學會處理平時看不見的問題,思考的空間難得地拓寬了,因而這個年過得除了有些無聊之外,反倒比以往無數個年更多了一些實質性的反省。我們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反思,生活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而這是難得的孤獨帶給我們的進步。

阿城先生說過一句有趣的話:“這個時代的絕境是無聊。”而此刻我們好像就在面臨著這個孤獨而無聊的絕境。本性使然,面對絕境時,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露出自己毫不遮掩的一面,然而越是到了這樣的時候,越要明白,選擇如何應對絕境,將會構成每個人絕境過後的格局與高度。在被以色列猶太教視為最重要的安息日裡,猶太人決心不事生產,選擇什麼也不做,只是安靜而孤獨地與自己相處一天。讀書、思考、寫作或者冥想。因為懂得如何面對孤獨,猶太人獲得了世界上30%的諾貝爾獎。

所以,親愛的女兒,如果在你往後成長的時光中難免遇見孤獨,請不要害怕,也無需抗拒。願你享受那些孤獨所帶給你的豐富體驗,然後繼續勇敢前行。


不自卑也不自豪於孤獨,

愛你的爸爸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