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個病人、59個病重病危”——廣東醫療隊十日記

到今天,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第一批隊員接管武漢漢口醫院的隔離病區已經整整十天了。陸續抵達的三批廣東醫療隊員在日記中記述,他們在各病區的工作流程漸漸走上正軌,正夜以繼日地在“戰場”上“拼殺”。

漢口醫院,原來是武漢一所康復醫院。住院的傳染病患者激增,醫院的感染控制管理能力不足以應付。醫療隊一邊完善隔離病區各項硬件和軟件,一邊與本地醫護人員交接。經過不斷磨合,來自不同醫院、科室的醫護人員,甚至和患者成了“過命之交”。

醫護人員記錄的專業術語、硬核操作越來越多。即使是行外人,也能從中察覺到撲面而來的窒息感。我們看到,為了驅散患者心頭的死亡陰影,醫護人員竭盡全力。他們搶救危重病人,鼓勵所有人樹立痊癒的信心。

面對仍有很多未知數,傳染性極高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他們堅毅而決絕:“我們允許自己哭泣,但我們絕不放棄!”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01 我們允許自己哭泣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17年前的抗非英雄——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郭亞兵主動請纓。今年57歲的他是年紀最大的醫療隊成員。他堅持值第一個班,第一個進入病房。他說第一個班可能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防護物資最不齊全,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我有抗擊非典的經驗,我先來!”當他了解到原漢口醫院呼吸科醫生多已感染,且病房滿是危重症患者時,低頭沉默了許久。隨後他抬頭對我們說,希望我們來了,形勢就會好轉。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劉浩

我主動要求參加了第一次的值班工作(1月25日—編者注)。當聽說那天病區有80個病人、56個病重、3個病危、20個上心電監護、10個患者使用了無創通氣治療,我頓時感到壓力山大。但我和洪婧上班時,一心想著趕緊幹活,儘量減輕病人的痛苦,其他什麼都顧不上了,只覺得時間過得快。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麻醉科護師許德強

我每天要做的工作,是我從業9年沒有做過的工作。我可以是阿姨,給我的患者熱飯;我可以是環衛工人,處理醫療垃圾;我可以是護工,只要患者需要就會有我的身影;我還是搬運屍體的人。我遇到極度悲觀的患者,她問我:“我快要死了嗎?”但更多的患者是抑鬱。這時候我告訴自己要慢慢幫他們建立信心,要讓他們看到希望的陽光。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產科護士長楊彧

我們與漢口醫院幾位護士小姑娘們逐漸熟悉起來,瞭解了她們此前的工作狀態:人手不夠,幾個人要堅持完成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聽說已經有2個累到心肌缺血。繁重的工作就交給我們吧!說真的,一開始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真的很難適應。隊裡很多人不是沉默,就是睡不著,吃不下,有的隊員天天偷偷哭。一個星期過去了,很多人開始適應了,小小的成就感成了大家最好的安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外科ICU護士張曉玲

在這裡,

我們允許自己哭泣,

但我們絕不放棄。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02 不要低頭,敵人會笑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健鋒仔細確認了屏幕上的特徵聲像圖,對我和易慧大夫說:“氣胸無誤,馬上行床邊胸腔置管引流”。同樣來自中大附一的呼吸科易慧大夫熟練地完成了胸腔穿刺術,引流管接上注射器,馬上抽出氣體,確認位置無誤。易慧連接好我遞過來的引流瓶,氣泡不斷湧了出來。幾分鐘後,患者急促的呼吸慢慢緩和下來。就在二十分鐘前,吳主任正帶著我們進行早查房,這位75歲的患者突發右側胸痛、呼吸困難加重。吳主任馬上協調醫院派一臺超聲機,才有了轉危為安的一幕。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突然護士跑過來,心急火燎地說,醫生快去看看45床,情況不好。病人是一位88歲的老人,他側躺著,心率很快,血壓低。我看了胸部CT,心臟很大,考慮心功能不全,上一班用利尿藥後出現血容量不足。立即給他補液,導尿,病人心率、血壓逐漸好轉了。我們打電話通知家屬時,家屬幾乎哭著說,實在過不來,因為她的媽媽也病危了,自己也是發熱氣促在家裡隔離。我安慰她說,您好好在家養病,我們一定盡力治療。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急診科護師梁成

最大的障礙是,護目鏡十分容易霧化,就算把東西湊到面屏前面,看到的都是模模糊糊的。我平常在急診上班,常因為打針“又準又快”受到同事、患者的稱讚。但現在的困難是以前從來沒遇到過。我發現在防護目鏡左右最邊緣,有1-2釐米的位置比正中間稍微清晰一點。所以給患者打針選擇血管的時候,我不斷地調整面部的位置,我發現面部正面與患者血管位置成40-45度角的時候,就能看到血管的大致位置。這樣全都是一針見血。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心外一科護師黎詩欣

前一天收治的危重病人目前在氧療的支持下生命體徵還算平穩,只是我們每隔四十分鐘就得換一次氧筒,挺累的!而且每次還得拿扳手去換,動作不能慢,不然病人的血氧就會往下掉,喘不上氣!一班下來,眼罩內已結滿了霧珠,但只要患者能挺過難關,我們心裡一點都不覺得累。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不能低頭,

皇冠會掉,

敵人會笑

1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黎詩欣護師

在筆記本上

寫下三句話

2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03 我們決不放棄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武漢的夜晚非常寒冷,容易導致病人病情的變化。果然在凌晨5點,有一個老伯出現了咳嗽氣促的加重,經過氧療、排痰、中藥宣肺化痰平喘等緊急處理後,病人才逐步緩解下來。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全科醫學科護師李青

許多病人已經用上了氧氣筒,我們喜歡叫它“大炮”,因為長得特別壯,病人又特別需要它,它也用它的沉重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重要性。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急診科護士長凌傳仁

今天的班比昨天安寧,大部分患者睡得比較安穩。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說明患者的不適感有所好轉。早上六點半,我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協助患者翻身、量體溫、抽血、輸液等。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記者|方妍

通訊員|周晉安、葉張翔、甄曉洲、伍曉丹、郝黎、張藍溪、靳婷、李曉姍、戴希安、李朝、張陽、王軍飛

配圖|廣東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80个病人、59个病重病危”——广东医疗队十日记

#湖北加油# #武漢加油#

更多信息關注微博話題:

#疫情阻擊戰#

輸入確診” 或 “數據” :查看廣東實時數據

輸入“同行”:查詢是否與確診患者同乘交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