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早上7點40分,當很多人還睡眼惺忪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波已經坐上了前往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的班車。他必須在每天8點15分之前到達,然後和那裡的醫務人員們一起,對所有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查房,參與多學科討論,研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成都市公衛中心醫療隊的隊長之一(另一位隊長劉丹已趕赴武漢支援),從1月29日正式進駐公衛中心以來,王波每天率隊前往,連續十多天奮戰一線,把華西醫院最先進的經驗和理念帶到戰“疫”前線,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高效、精準、妥善的治療。


“在疫情面前,我們是責無旁貸的,只要集結號一吹響,就必須衝在最前方。”王波說。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一人一方案 精準施治”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1月29日上午,華西醫院組建了一支11人專家組,進駐市公衛中心開展救治工作。這支隊伍堪稱“夢之隊”,11個人裡面有10個是教授或副教授,王波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重症醫學科的副教授。


每天上午8點15分,王波都會穿著分體隔離服,準時出現在公衛中心烈性傳染病樓。在醫院醫生辦公室完成交班後,他會與各個學科的專家一道,對全部患者前一日的病情進行回顧,討論治療計劃。


“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這是我們的救治原則。”王波說,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是瞬息萬變的,經常是計劃跟不上變化,有些病人某項治療措施一天就需要調整十多次,直至患者器官功能狀態達到最優化。如果患者合併有複雜的基礎疾病,如心臟、腎臟、內分泌、肝病等,專家組還會根據情況臨時增派人員,“我們每天必須根據病人病情的動態變化來制定當天的救治方案,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不斷修正,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10點過,完成回顧和討論後,王波和同事們更換上防護服、戴好護目鏡,經過一層層安全屏障走進了隔離病房,下一步,他們將逐一查看患者,檢查確認彙報信息,同時根據床旁信息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完成這項工作,已是將近中午一點,當王波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時,他的後背早已被汗水浸溼……


然而,他還不能休息,因為必須馬上把病房內的最新治療方案告知公衛中心的醫生,討論哪些患者的呼吸支持力度增加或下降,下午需要追蹤哪些檢查結果,關注呼吸機哪些指標的變化,哪些病人要轉出重症病區……


用“心”治病

他幫助患者樹立陽光的心態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救治病人,不光是吃藥打針輸液,還必須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你得學會用‘心’,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王波說,在治療過程中,他發現由於被隔離,離開家人,再加上對病情的擔憂,很多患者都出現了焦慮、低落的情緒,這不利於治療的開展。


不久前,一位80歲的大爺被送進隔離病房,他病情較重,家人也被隔離觀察,身邊又無人陪伴,“剛進來的時候,他被獨自安排在一個小房間,每天沉默寡言,看上去十分壓抑,醫從性也不好。”王波瞭解情況後,向中心建議把他調整到另外一個兩人間,那裡有一位40歲的患者,正好缺個伴,於是兩人被湊在一塊。每天有人在身邊,老人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心態變好了,對醫生的治療也積極配合。這種“臨時家庭”在病房裡還有不少,“我們很提倡互幫互助,這有利於患者保持好的心態,也有利於開展治療。”王波說。


還有一位患者剛進來時也是悶悶不樂,經常是燈都不開,一個人悶在床上。後來,王波和同事們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他喜歡看央視新聞,於是教他用手機下了個APP,隨時可以在手機上看,“查完房後如果有多餘時間,我們也經常來跟他聊天,幫他樹立信心。漸漸地,病人開朗了許多。”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帶來先進理念和技術

他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他是“夢之隊”隊長,把“華西模式”帶到抗疫前線!

身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成都市公衛中心醫療隊的隊長,王波曾參加過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工作,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上,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次疫情發生後,他也參與編制新冠肺炎重症早期預警、重症病房管理方案等等,為防控疫情做出了積極貢獻。


王波說,在長期經驗的積累下,華西醫院組建了重症快速反應團隊,也有一套很成熟的系統和機制。這次進駐公衛中心後,他的一大任務就是把這套“華西模式”引入公衛中心,推進精準篩查、分類診療,“結合新冠肺炎的特點,我們已經對相關機制進行了修訂,目前運行良好,效果不錯!”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王波帶領醫療隊也在不斷總結和探索,同時把一些新發現的要點與其他醫生進行分享交流,比如對新冠肺炎患者的高流量氧療需要注意什麼,如何對呼吸窘迫進行更精準的檢測和治療等等,“只要是我們掌握的信息和技術,都會在第一時間和大家進行分享。”


每天下午,王波還要作為專家組成員,和公衛中心醫務人員進行專家討論會,對患者病情進行再次討論研判。針對危重病例,他們還會通過全省5G會診平臺進行全省專家會診,而這個5G遠程會診系統就是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中心節點。通過這個平臺,全省實現了危重病人診療信息共享,援成都公衛中心醫療隊作為前線,也可以進一步得到華西多學科專家團隊更加權威的治療建議。


“其實公衛中心的醫護人員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多報道他們。”採訪結束時,王波特別提到:“現在公衛中心二期剛剛啟用,後期人員儲備很重要,希望各部門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我們也會全力以赴,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楊甦 圖片由王波提供

校對 唐元

審核 張婷婷 李影 莊偉偉

監製 吳東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