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逼的!做到這3點,孩子主動吃兩碗飯

日前,明星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6》更名《一起出發吧》強勢迴歸。其中小甜椒Jasper哄包餃子吃飯的片段,更是霸佔熱搜榜,引發廣大網友關注、討論。“孩子不愛吃飯”瞬間引起不少寶媽寶爸的“共鳴”。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逼的!做到這3點,孩子主動吃兩碗飯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逼的!做到這3點,孩子主動吃兩碗飯


“乖!快點吃,一會兒就涼了。”、“再吃一口。”、“你要是再不吃,我就收碗了,餓了沒人管你!”、“這個長指針(分針)指到12時,我就都拿走,一會兒什麼零食、水果都沒有,也不要跟我哭。”……這樣的聲音,基本上每天都會在我家上演。每天,不是在追著孩子餵飯的耐心媽媽,就是隨著hold不住對孩子吼叫的兇惡媽媽。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說:“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

用網絡上一句話來說“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追著孩子喂、引誘孩子多吃、責罵/威脅孩子……實際上都是在孩子吃飯路上的“絆腳石”,誠如老祖宗傳下來的:“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對孩子來說,吃好遠比吃多重要。責罵/威脅更是會給孩子的腸胃帶來負擔,甚至對進食產生厭惡的感覺,影響營養的攝入。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逼的!做到這3點,孩子主動吃兩碗飯


如何才能孩子正常吃飯呢?

順其自然的吃。作為家長,除了注重食物的營養搭配,我們首先應該改正的是自己的態度,平和、輕鬆的對待孩子吃多少、吃哪種,吃飯沒有壓力了,孩子拿起飯碗時心理才會輕鬆,才可能產生食慾。


獨立自主的吃。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了,作為家長不要嫌孩子吃得慢、吃得髒,便“剝奪”孩子鍛鍊手部技能、肢體技能發育的權利。孩子自己吃飯,不僅可以提升她(他)的參與感,更會增加吃飯的興趣,增添食慾。


以身作則的吃。俗話說“三歲看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注意在孩子小的時候便培養她/他良好的吃飯習慣。父母表現出吃飯香的模樣,以身作則地去引導孩子正確用餐。不能用“你好好吃飯,給你買玩具”等方式利誘孩子,更不能用“再不吃飯,以後都別吃了”等語言威脅、責罵逼孩子吃飯,這樣不僅不能糾正孩子厭食,還會產生叛逆心理。

孩子不愛吃飯:都是家長逼的!做到這3點,孩子主動吃兩碗飯


大眼萌爸杜江在《爸爸回來了第二季》中,為了哄兒子嗯哼吃飯便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用餐。在節目中,嗯哼拒絕吃飯,杜江束手無策時端起咖啡,對嗯哼說:“我喝一口咖啡,你吃一口飯,我們‘乾飯’。”令人驚喜的是,杜江獨創的“乾飯”新技能確實管用,它巧妙的轉移了嗯哼的注意力,讓他在新鮮感中不知不覺的就把東西吃了下去。


你家孩子吃飯習慣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