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新冠肺炎讓整個武漢,乃至全國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大家可能會想,我們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了這麼多年,對於這個小小的病毒難道就束手無策了嗎?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在古代因為生產力低下,人們的防範意識比較差,一旦瘟疫流行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但是現代社會不會發展這種事情,其實把新冠肺炎流行這個時間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再去看的話那就是非常渺小,可能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相比於我們幾年內波瀾壯闊的瘟疫抗爭歷史,那是相對渺小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全國團結一致,最大的困難一樣可以克服。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1.瘟疫歷史悠久

有關於最早記錄瘟疫時間可以往前推到幾千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一些甲骨文,當專家仔細研究這些文字的時候發現有關於疾病流行,或者說是疾病流行的年代都有相關的文字記載,雖然字數不多,但是說明這個事件的嚴重程度已經用特殊的紀年進行記錄了。之後隨著文字進一步完善,到了兩漢時期,有關於瘟疫的記錄變得更加詳細,比如東漢時期就有記錄一種傳染病,通過接觸進行傳播,記錄人與人之間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古人已經認識到這種瘟疫是會傳染,而且也發現其傳播的途徑,最值得稱讚的是在王允的《論衡言毒》以及同時代的記錄中都有關於瘟疫的記載,同時清晰記錄如何切斷傳播,比如不與病人接觸,不與病人一起吃飯,甚至一起用同一個器皿,這些記載正是當時先進的認識,大家是不是很驚訝,其實在幾千年前我們古人就已經認識到隔離的重要性,所以千萬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特別是東漢的張仲景更是詳細記載自己家族因為遭受傷寒類的疾病,導致大家族中人員大量死亡,其中在他的《傷寒雜病論》中就詳細記載“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2.古代就有隔離的概念

很多人都會覺得隔離是現代醫學的概念,其實我們老祖宗很早就提出針對於瘟疫需要進行隔離治療,西漢平帝元始二年,當時瘟疫發展非常嚴重,整個國家籠罩在瘟疫的陰影下,最後漢平帝頒佈詔書: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就是為了治療這個瘟疫,實行了定點的隔離與治療,從而為控制傳染病進一步擴散提供了基礎,在古代治療手段可能相對較少,但是這樣的隔離理念已經是非常先進,甚至很多朝代對於瘟疫事情進行隔離是做了相關的立法,從而更有效發揮防疫的作用。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3.對抗瘟疫,中醫藥功不可沒

發生瘟疫在古代怎麼辦?當時沒有所謂的現代醫學,難道古人就束手就擒嗎?那肯定不是這樣的,在歷朝歷代中一旦出現瘟疫大規模流行,中醫藥就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很多人會說用了中醫藥當時也不是傳染一大片,成堆死亡,甚至還拿平均壽命來諷刺中醫藥無用,其實如果沒有中醫藥的作用,中華民族的延續性都有可能成問題。比如在漢代,一旦出現瘟疫就會有專門的太醫為民眾分發藥物,比如在建寧4年流行大瘟疫,政府就實現法令,全民用藥,並且把藥用到每個人都需要的水中,比如在水井中加藥物,給水井加蓋,並有專人看管,給大家飲用,不但具有治療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預防作用。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4.古代先進的抗瘟疫理念

瘟疫一旦流行,除了大部分人生病,還有一批人因為嚴重而死亡,古代對於死人也是非常尊重,但是這種尊重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在當時就有政府提出來要及時安葬死者,甚至對於大批量死者進行深埋或者是火葬,一方面可以減少瘟疫傳播,還可以及時給倖存的人以心理安慰,同時隨著抗瘟疫經驗不斷積累,甚至在古代就提出瘟疫發生跟環境,衛生有關係,所以為什麼有各種習俗如過年要大掃除,端午喝雄黃酒,掛艾葉燒艾草等等防瘟疫的方法,到了宋代國家就頒佈各種中醫的典籍比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聖惠方》等等,很多藥方在現代都有應用。

新冠肺炎僅僅是歷史的小插曲,探尋我國古代對抗瘟疫有哪些亮點?

當然古代抗瘟疫也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要理解這是歷史的規律,面對瘟疫除了理性用藥,預防外還有部分巫醫,儀式,求神拜佛等各種現象,從另外一方面也證實當時古代人面對特大疫情是多麼無奈,所以有幸處在中華名族的復興時代,我們應該很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