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期間員工返崗前要進行健康篩查

13日,鞍山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復)工企業員工健康篩查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間,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正常運行,為全市有返鞍職工體檢需求的企業提供健康篩查服務,建立健康檔案,確保疫情防控和開工生產兩不誤。為有效避免外出增加交叉感染風險,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可在企業預約後安排上門體檢服務。

鞍山市疫情防控期間開(復)工企業員工返崗前體檢工作實施方案

當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期、攻堅期,為切實鞏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成果,做好開(復)工企業員工返崗前健康篩查工作,為我市有返崗需求的企業提供預約後上門體檢服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針對我市開(復)工期間返鞍人流逐漸增加、疫情蔓延風險劇增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做好開(復)工企業返崗前員工的健康篩查,摸清企業職工的健康狀況,確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不誤。

二、實施原則

本著“關口前移、應檢盡檢、高效有序、科學優質”的原則,開展返鞍員工返崗前健康篩查,避免出現人群聚集性疫情發生,為企業抗疫保產保駕護航。

三、工作內容

(一)體檢對象

開(復)工企業返崗員工。

(二)體檢項目及價格

<table><tbody>

項 目

價 格(元)

內科

12

胸部正位片(DR)

76

心電圖

21.5

血液分析

23

採血及一次性材料費

5.78

建立健康檔案

5

合計

143.28

/<tbody>/<table>

(三)實施機構

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

(四)體檢方式

體檢車上門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四、工作要求

1. 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要充分發揮專業體檢機構的優勢,安排專門體檢接待人員,結合開(復)工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統籌安排,優化流程,確保體檢質量,並做好體檢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及體檢車輛、設備的消毒消殺工作。對於通過體檢篩查確有核酸檢測需求的,要及時與相關醫療機構聯繫,安排採樣檢測事宜。

2. 開(復)工企業要摸清底數、提前預約,分期分批有序安排體檢,並要求員工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對於通過體檢篩查發現有發熱或其他呼吸道症狀的員工,要根據情況做好就診及隔離醫學觀察等相關工作。

3. 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和開(復)工企業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進一步加強對我市開(復)工企業返崗職工的健康篩查和健康管理工作,要“人對人、點對點”地摸清每名職工的健康狀況,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共同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

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聯繫人及聯繫方式:何丹18941229133,揚威15242291585,孫偉13009360855。

用人單位復工體檢告知書

為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決切斷傳染源,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鞍山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導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配合企業復工,保護勞動者健康,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承擔用人單位職工復工體檢,具體如下。

1. 體檢項目:流行病史調查、體溫測量、心肺聽診、心電圖、血液分析、胸部DR片。

2. 體檢方式:體檢車上門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3. 體檢人員需提供的信息:身份證原件,A4紙打印的身份證複印件,聯繫電話,近期有無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有無到外省市或疫區居住史。

4. 聯繫人及聯繫方式:何丹18941229133,揚威15242291585,孫偉13009360855。

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將為用人單位提供優質的服務、科學的判定,為企業抗疫保產保駕護航,為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復工體檢工作流程

1. 鞍山市職業病防治院(鞍山市體檢中心)要與用人單位做好體檢前的溝通工作,並向用人單位下發《體檢告知書》,體檢人員要認真填寫《健康狀況信息表》。

2. 體檢人員須由醫務人員對其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方可進行體檢。

3. 體檢人員須持身份證原件及《健康狀況信息表》進行登記並打印體檢指引單。

4. 體檢人員須持體檢指引單分別到內科診室、放射科(或體檢車)、心電圖診室、採血窗口作相應檢查。

5. 體檢人員完成體檢後,要將體檢指引單交予工作人員,經指定出口離開。

6. 體檢人員在體檢過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排隊時,兩人間隔需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要遵守院方醫務人員的導引和安排。

復工體檢應急預案

體檢人員在體檢過程中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咳嗽、納差、乏力、畏寒、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放射線實時提示病毒性肺炎表現,應按以下方案處理:

1. 立即中止體檢,由醫護人員安撫其情緒,避免其過度緊張;充分與受檢者溝通,取得受檢者的理解和同意後,引導其至隔離區域,聯繫120轉運至定點醫院發熱門診。

2. 迅速對體檢者接觸過的診室、區域內辦公桌、操作檯、電腦、桌椅等進行消毒、清潔,然後開窗通風至少1小時。

3. 立即告知與該體檢者有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檢查相關防護有無遺漏,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必要時做好自我隔離。

4. 及時向醫院醫務科、感染辦公室上報並備案,提醒檢驗科對上述受檢者的標本按二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進行管理。

復工體檢感控方案

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形勢,病毒感染早期患者症狀不典型、隱匿性強,潛伏期仍具有傳染性等特點,為切實做好全市復工體檢新冠肺炎篩查任務,特制定本方案。

1. 篩查工作中,應嚴格執行感控相關法律法規、診療規範、技術規程,特別是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及近期國家、省、市下發的系列新冠防治文件要求。

2. 每次承擔篩查任務前,要採取全面摸排、建立健康狀況報告制度、崗位培訓及防護要求等措施,切實加強對相關醫務人員、工作人員的管理。

3. 針對每次篩查任務,要建立預警機制,制定個性化的應急預案,進一步優化篩查流程,避免受檢者擁擠。

4. 被篩查者應佩戴口罩,經嚴格的預檢分診後,方可進入檢查區域。

5. 嚴格執行危急值通知或上報制度,每天重點關注影像學等結果,發現疑似病例後即刻處置。

6. 篩查項目的選擇要符合新冠肺炎篩查的要求,同時,禁止篩查如碳十三呼氣試驗、肺功能、眼、耳鼻喉、口腔等一切可能產生氣溶膠及接觸粘膜的項目。

7. 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管理應符合規範。要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加強診療環境的通風。要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做好診療環境(空氣、物體表面、地面等)、醫療器械、被篩查者用物等的清潔消毒。工作中產生的醫用垃圾,要嚴格按醫療廢物處置原則進行收集。

8. 篩查中還需重點注意的環節。

(1)保持室內通風,所有區域禁用中央空調等設施。

(2)醫務人員要採取標準防護措施,著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帽子(頭髮應全部被帽子遮住),戴一次性乳膠手套,著工作服(工作服如有汙染應立即更換)。

(3)各體檢診室要確保一人一診室、一人一做手衛生;儀器設備要專用,聽診器等直接接觸皮膚的器械要一人一消毒;接觸粘膜或有侵入性操作的,應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採血室需一人一巾、一人一止血帶(止血帶、墊巾須每日消毒);檢驗科有噴濺操作的,應著醫用防護鏡;放射線科要預留一條患者通道,一臺專用機器;其他房間應關閉。

(4)篩查結束後,要對相關區域環境,所有診療器械、用品按種類進行消毒。

復工體檢醫療廢物處理流程

1. 各臨床科室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要求,分類處置產生的醫療廢物。

2. 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容器的3/4時,應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確保包裝物或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每個包裝物、容器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每個包裝物、容器上應當粘貼中文標籤。中文標籤的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類別、重量、日期、數量及需要的特別說明等。醫療廢物要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密閉運輸。

3. 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物或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他缺陷。產生醫療廢物的臨床科室必須由護士與運送收集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每天進行交接登記,認真填寫《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冊》並雙人簽字,資料保存至少3年。

4. 放入包裝物或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使用雙層包裝物,並及時密封。

5. 各科室要指定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登記、交接工作。運送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要採取防護措施,將分類分裝的醫療廢物按指定路線運送至醫院的暫存場所。要對運送醫療廢物的工具及時清潔、消毒。

6. 醫療廢物暫存處應防潮、防溼、防“四害”、防滲漏。

7. 禁止任何科室、個人轉讓和買賣醫療廢物。

8. 各類人員在產生、收集、貯存、運輸、處置醫療廢物的過程中,必須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一旦發生刺傷、擦傷等意外事故,按暴露後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9.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洩露、擴散等意外事故時,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意外事故處理應急預案》處理。

10. 對接觸處理醫療廢物的有關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

11. 此流程同樣適用於外出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