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不是給孩子讀的,父母才需要深入品讀

最近由於疫情的肆虐,很多學校都推遲了開學時間。假期的延長,讓很多孩子有了大量的閱讀時間。讓孩子讀什麼好呢?估計絕大多數家長都會像囤兒小時候給注入的印象一樣——名著唄!人家都被公認為名著了,那一定是very very good噠。孩子讀了名著,那一定會收穫多多,贏在起跑線上滴。

其實,囤兒的親身體會是,<strong>這種貪圖名著的想法是錯的。每個年齡段有適合其閱歷的讀物。人類文明史所誕生的名著,大多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後才能讀懂。小孩子讀名著,除了獲得一枚“看過名著”的虛擬勳章之外,果真有什麼更大的收穫嗎?

說到這兒,囤兒有一本很有代表性的世界名著推薦。如果再有家長逼著孩子讀名著的話,孩子們就用這本書給懟回去吧。這就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 Bird )。

名著不是給孩子讀的,父母才需要深入品讀

<strong>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家長讀它所獲取的價值遠大於孩子讀,並且如果家長能品讀出其精髓的話,可以大大反哺到家庭教育之中。換句話說,看過《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家長再去帶孩子,其家教優勢必然大大提升。

估計很多人聽說過甚至看過本書改編的電影。畢竟同名電影的影史地位非常高,不僅獲獎很多而且入選了很多電影學院的教材。不過<strong>即便您看過電影版,也絲毫不折損閱讀文字原著的必要性。故事上的截取和視角上的改換,令電影版無法還原曾獲年度普利策獎的原著的全部價值。

名著不是給孩子讀的,父母才需要深入品讀

同名電影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

小說版《殺死一隻知更鳥》以第一人稱著成,敘述者為電影版主人公阿蒂克斯·芬奇的小女兒斯庫特。由於斯庫特剛上小學,且性格頑皮好鬥,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本書乃兒童讀物。實則不然。雖然敘述口吻是小孩子斯庫特,但是作者重點給出的是她觀察的成人世界。本書最具價值的地方,在於<strong>斯庫特的這個觀察經歷了一個由無至有、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而引導這個過程一步步實現的,正是她的父親阿蒂克斯。

於是我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斯庫特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她三觀的形成,對社會的認知是你家孩子也必然經歷的過程。左右她成長方向的最大力量,是她的父親,以及其他關係比較近的大人(保姆、鄰居等)。斯庫特之所以能在成長的過程中迴避彎路避免岔路,在心智成熟的同時還能保持善良、誠實、勇敢等優秀的道德品質,也都是因為阿蒂克斯自身的品行以及對斯庫特無形中進行的品行教育。

名著不是給孩子讀的,父母才需要深入品讀

飽含智慧的文字

也就是說,孩子自身是無法通過閱讀《殺死一隻知更鳥》而成為斯庫特或哈珀·李的。但是,<strong>家長可以通過深入品讀本書,使自己更接近於阿蒂克斯·芬奇,更加優化自己的品行,優化自己對孩子進行品行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家長先成為阿蒂克斯,你們的孩子才能成為斯庫特,甚至成為哈珀·李。

當然了,這種世界名著可不能用所謂的什麼量子波動速度法。<strong>只有細細品讀,將其中的智慧與自己的觀察常做對比,才能將其變成自己的智慧。囤兒在文章最後,就拋磚引玉地選一句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吧——“心智正常的人從不會為他們的才能驕傲。”看懂這句話,你們就能明白為什麼黃霄雲在《歌手 當打之年》第一期裡奇襲毛不易的行為,會被大眾那麼唾棄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