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截止目前,除了雪域高原全國其他省市無一倖免。各地區醫務人員嚴陣以待,全力奮戰,一張張請願書,“若有戰,召必回”的精神,哪怕只是寫出來也令人淚目,瘟疫面前,一襲白衣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不管是是中世紀的黑死病,還是離現在不遠的SARS、MERS,“疫”帶給人們的殺傷力遠遠不止身體的痛苦和死亡那麼簡單,它會成為《新約聖經》中的“末日四騎士”之一,正是因為疾病在人群中傳染的同時還裹挾著焦慮、恐懼、絕望,並將它們一併傳播出去。這個春節,春晚的熱度退居其次,全國的老百姓都在關注著武漢,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疫情相關播報,評論區除了為疫區擔憂、為醫者祈福之外,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不一樣的聲音

“這次病毒比SARS還厲害……”

“所有外來人口禁止進城……”

“讓外來車輛一律返回!”

又或者在微博朋友圈看到的和這種指責憤怒截然相反的場景:

朋友圈百態

病毒無情人有情,探親訪友走不停;

趁大夥兒哪兒都不敢去,咱幾個去打卡名勝古蹟。

越是在危機時刻,越是考驗一個人,一個群體,甚至一個民族的心理健康素質。疫情當前,我們應當“戰”還是“逃”?精神科小醫生不能去前線支援戰友,我們在後方用心身視角和大家一起抵禦病毒入侵。

戰也!

在所有戰鬥中,都要利用心理因素。

----沙漠之狐隆美爾

「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1.擺正心態,迴歸理性,心理戰是致勝第一步

不管是驚慌還是焦慮,這些情緒都是面對危險時的一種正常的防禦機制,人類沒有對未知事物的敬畏,不可能發展至今日成為地球上的頂級智慧生物。但是,如果任由焦慮情緒發展不加調控,焦慮則會變形延展成一些不好的極端情緒,比如對一件事物廣泛的恐懼,“杯弓蛇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再比如在恐懼的支配下,做出一些極端自私利己的行為,佔用緊缺資源,用憤怒代替焦慮。

結合本次疫情的特點,最令人擔憂的點莫過於病毒蔓延速度之快,“人傳人”是第一個關鍵詞。這就意味著,在家裡看電視、刷微博是不會被傳染病毒的,和你四五年沒出過遠門的宅男老兄一起打電動也不會,只有當你在和疫源地感染者(或和其密切接觸的可疑者)接觸後,才有可能被傳染。

明確這一點後,我們做到“靶向焦慮”就好,力所能及的阻斷一切和攜帶者接觸的機會:出門戴口罩,做好手衛生,避免去人群密集處。嚴格做到這三條,大概率我們不會和病毒偶遇。而大武漢人民或曾有接觸史的朋友們在這三條的基礎上再加三條:無症狀者自我隔離;輕症者在診療後自我隔離或醫院隔離;重症者定點醫院診療隔離。

在此呼籲,沒必要對所有疫源地人民避之不及,對早已過了潛伏期目前沒有任何症狀的武漢老百姓來說,他們現在的心情比我們更恐懼更揪心更脆弱,此時偏激的指責只會造成二次傷害(帶著症狀四處流竄的另當別論)。有些地區出現了對所有鄂籍車輛勸返的事件,這更不是合適的做法,首先往返途中會增加傳染機率;此外,第一時間對可疑感染者測溫、體檢、隔離,正是我們能為武漢做的最好的貢獻。此時此刻,不是我們退縮在自家門裡的時候,更加不是好事者嘲諷“你聖母你把他接回家隔離”的時候。要知道規範的隔離防護手段是我們最好的“武器”,掌握了“武器”的使用方法,是我們和病毒作戰的時候了!

「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2.做好備戰,才能打持久戰

“體弱多病”是這次疫情第二個關鍵詞,從目前公佈的數據來看,死亡病例具有“高齡”和“共病多種其他軀體疾病”這兩個特點;而最初感染的那批患者中目前已有65%(28/41)的人已經出院[1],他們基本具有既往體健,免疫應答好這些特點。當然,疫情還在持續發展中,確鑿數據未明,後事亦未知,我們還不能蓋棺定論疾病的全貌。不過我們已知的是19-nCoV病毒是通過S-蛋白與人ACE2互作的分子機制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和當年的SARS一樣,病毒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不是病毒本身,而是誘發了人體的自身免疫損傷。

因此,當個體處於身體狀況欠佳、本身免疫系統脆弱的狀態下,很容易成為易感人群並發展成重症感染者。此時,平時身體的“備戰”顯得分外重要。利用這個特別的假期不如我們嘗試這樣做:

  • 不熬夜,充分休息:睡眠不足是免疫力的頭號殺手。
  • 適當的室內運動: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釋放多巴胺和內啡肽另我們快樂起來。
  • 注意飲食衛生和習慣:捕殺食用野生動物帶來的惡果無需再強調;病從口入,注意食品衛生的同時也請不要暴飲暴食。
  • 適度直面問題:不迴避也不誇大,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和家人朋友交談,客觀的討論問題。如果你覺得討論會讓你更焦慮,可以做些令自己放鬆的事情,看電影、唱歌、棋牌類遊戲、運動等。

不僅戰,也要逃!

一切不道德事情中最不道德的,就是去做不能勝任的事情。

----拿破崙.波拿巴

「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面對未知,始終保持警惕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如果說盲目的驚慌令恐懼蔓延,那麼在面對小小的病毒時,過份樂觀則導致疾病蔓延。我們在心理上要保持理智,有戰勝疾病的信心,但是當我們準備不足卻有可能和傳染病面對面時,“逃”是我們最方便、最有效遠離危險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鍾南山院士提倡,這個春節避免參加大型活動,避免走親訪友。一篇題名“武漢肺炎爆發後,300萬中國父母拒絕戴口罩”的微文引起一片譁然,我們那個熱愛養生的父母哪裡去了?最好的解釋是“不知者無畏”,那麼如果身邊有這麼一個“無畏”的人,請讓他知道這次病毒的危害,指導他們逃離被感染風險的方法。其實,與其說是“逃”,不如說是,為了戰勝疾病做我們能做的,養精蓄銳,做好備戰。

2020年的春節註定不平凡,因為假期我們得以短暫“逃離”職場,讓身體放輕鬆;又因為這場疫情,讓我們得以短暫“逃離”以往不得不參與的春節社交活,就當是給心靈一些閒暇。藉著這個機會,好好關心一下自己,聽聽自己久違的心聲,和自己愉快相處。

悅人,悅己,祝您這個春節度過一個風平浪靜的閒暇。

「健康說」疫情當前“戰”或“逃”?心身視角抵禦病毒入侵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精神醫學專科分會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