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2月14日,一覺醒來,治療新冠病毒肺炎,專家們終於找到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案。

研究機構製備出一種特免血漿,據稱臨床試驗對重症患者效果顯著!一夜之間,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血漿成了對抗新冠肺炎的“新藥”。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那麼——

為什麼康復患者捐獻的血漿會在臨床救治有效?

是否有相關研究作為科學支持?

捐獻血漿對康復患者的身體有哪些影響?

別急,看完這篇文章,再去發表評論也不遲。

你必須瞭解的:特異性免疫

其實,真正能夠幫助新冠肺炎病人的,並不是康復患者的血漿,而是存在於其中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這和人體的“特異性免疫”息息相關。

一般來說,人體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後,就會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在這個過程中,人體會產生相應的記憶性淋巴細胞和特異性抗體,以保證人體在一定時間內,免受這種病毒的侵擾。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由於每種病毒的特性不同,所以在對抗病毒的過程中,人體所產生的記憶性淋巴細胞和特異性抗體存在的時間也不同。針對某些病毒的記憶性淋巴細胞和特異性抗體可能會伴隨一個人終身,但更多的,只會持續一段時間。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時,體內針對新冠病毒所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恰恰數量最多、效果最好。如果能把康復患者血漿中的抗體分離出來,再回輸給新冠肺炎患者,以清除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從而達到一定的臨床救治的救治效果,是說得通的。

相關研究早就開始了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這次提到的“血漿療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血清療法”。

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解放軍302醫院的姜素椿教授不幸感染了SARS。他把仍處在研究階段的廣州康復患者的血清注射到自己體內,體內的SARS病毒很快被清除。他用自己的身體證明了“血清療法”確實有效。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姜素椿教授

但血清療法也的確有風險!

不同痊癒患者血清抗體量並不一致,而且血清成分複雜,即便經過滅活,也無法保證其中徹底不包含其他潛在的危險病原!

與直接用血清治療相比,新冠特免血漿治療是相對更安全的措施。

而此次針對新冠肺炎“血漿療法”的相關研究,早在近1個月前就開始了——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1月20日,國藥中國生物組建團隊,開始在武漢地區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進行了血漿採集工作。隨後,通過對康復患者所捐獻的血漿進行病毒滅活處理,同時對其中的抗體、多重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製備出了針對此次新館肺炎的“新冠特免血漿製品”;

2月8日,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為指南,實驗團隊首期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對3名危重患者進行了新冠特免血漿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12 ~ 24小時後,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均有好轉,證明了“血漿療法”確實有效。

2月13日,中國生物宣佈,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已經初步完成,並且已經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新冠特免血漿”。

科學捐獻,對身體影響不大

“血漿療法”被證實有效,但想要在臨床全面鋪開,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推廣“血漿療法”要解決的首要困難就是——血漿不夠。

這才有了發佈會上,張定宇院長呼籲“康復患者捐獻血漿”的一幕。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很多康復患者抗拒捐獻血漿,很大程度上是受民間“獻血傷元氣”的思想影響。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獻血和捐獻血漿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獻血,是抽取獻血者的全血。而捐獻血漿則是利用全自動單採血漿機,經過離心機的分離,採集人體血液中的血漿成分後,再把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回輸給獻血漿者,使他的體力能夠很快恢復。

而對於符合捐獻血漿條件的人來說,獻血量不超過正常人體血液總量的十分之一,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小的。捐獻血漿後,一般1 ~ 2個小時血容量就會得到恢復,所以不必太過擔心。

14日上午上海出院的28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中,已有6人表示,願意為仍在同病魔鬥爭的患者,捐獻出自己的血漿!

一夜之間,康復者血漿治新冠病毒火遍全國,科學解讀來了

由華人運通首席冠名、長安信託特約贊助的大型人物專題紀錄片《我是科學人》全網上線,歡迎觀看。

傳承科學精神,汲取榜樣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