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說到選擇,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就是兩個字和一句話。


兩個字是“後悔”,可能是因為自己太貪心,也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夠樂觀豁達,似乎每走過一段旅程,度過一段時間,沒有一次不伴隨著或多或少的悔意。

黃昏曉王心凌 - 微笑Pasta 電視劇原聲帶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想著如果當初那樣做就好了······

想著如果當初不那樣做就好了······

想著如果再重來一次,或許我現在終究會得到想要的?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曾經讀過這樣一段話:“所有的選擇都要付出代價,沒有什麼選擇是十全十美的。選擇了麵包,可能就要放棄愛情;選擇了財富,可能就要放棄健康;選擇了事業,可能就要放棄自由······所有的選擇,都只能由自己買單。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支付能力,一種選擇就是一種代價,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

兩全其美實在是太過奢侈,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才是人生的一大常態,可是,不會知足也是人性的一大弱點。所以才會在當下的境遇裡,鬱鬱寡歡吧!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要了麵包吃飽了,突然懷念起愛情的滋味來;生病住院了,赫然發現饒是有錢也回天乏術;圈在一個地方,不能玩樂,清閒度日了,才發現全然沒有了生活,過的都不是自己了。

沒有物質的時候,你說我願意捨棄精神追逐,趕緊構築一下經濟基礎。

缺少精神交流的時候,你看不起物質,你說我更向往心靈、精神的交匯。

這種說辭和做法,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不知道珍惜。所以日後才會後悔。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所以才有人說:充滿選擇的人生,需要你的認真權衡。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的選擇,如果你無法好好選擇,留給你的終究只是一聲嘆息!

前面我還提到,說到選擇,還有一句話,我常常想到,這句話是茨威格說的,他在一本傳記中用這句話評價瑪麗·安託瓦內特:“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每每想到這一句話,都會有一種後怕感襲來。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瑪麗·安託瓦內特原來是奧地利的公主,14歲的時候就成為法國的太子妃,18歲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她的丈夫很愛她,由著她的性子建宮殿,辦宴會,她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幾乎夜夜笙歌,後來她的的親哥哥從奧地利趕來,專門規勸自己的親妹妹,讓她注意身份地位,身為法蘭西王后,可以每天讀一點書,增進一下涵養。

誰知瑪麗卻對哥哥說,她不喜歡讀書,她喜歡享受生活。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就這樣,20年後,這個沉溺於享受生活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送上了斷頭臺,被稱為斷頭王后。茨威格的那句話就是對她早年奢侈生活的一段深刻評價。

人生本就是選擇與被選擇的過程。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做好評估與預判。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可是,要如何做好評估與預判呢?怎麼才能知道選擇對不對呢?

我以前總覺得吧,選擇對不對,就看你做完這個選擇之後過的好不好就行了。想來真是挺簡單的一種評判標準,但是這個好不好又要怎麼去對比呢?或者說,和什麼去對比呢?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和以前嗎?以你做出選擇的那個時間點為節點,節點以前和節點以後進行對比,你看一下是變得更好了還是變得更壞了。

但這種對比,必然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的,你無法立刻馬上就能給這個選擇一個即時的評判。等到你做完選擇,往前走了一段時間,過了許久,才幡然醒悟,哎呀,當時不應該如此。

而這,就是真實的人生。當我寫下這句話之後,並沒有釋然,但也總算是認清了現實,明白了,這就是選擇的代價,你活該這般承受眼前的生活。

吾日三省吾身:你後悔了嗎?


圖/電影《小森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