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動員,他們這次真是把“家底”都帶到武漢來了

全國動員,他們這次真是把“家底”都帶到武漢來了

2月12日21時,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22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介紹國家衛健委支援湖北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有關情況。

全國18家醫療隊並肩作戰

同濟中法新城院區是危重症收治醫院,國內多家頂尖醫療隊都在這裡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介紹,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共有18家國家和省市醫療隊在裡面協助,每家醫療隊人數都在150人左右,採取整體作戰、分工協作,由國家衛健委總體部署、指導,每家醫療隊負責整建制承接一個病區大概50張床位。

北京協和醫院承接的是傳染病重症加強病房。每個醫療隊單獨在病區內形成一個多組、多學科的一個個團隊,協作進行救治病人。這些醫療隊通過遠程手段和各個醫療隊後方進行充分的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醫療隊之間也成立了一個醫務處,負責整個大院區內病人的會診、病人治療質量的控制和安全方面的管理,大家親密協作、互通有無、形成合力、眾志成城、並肩戰鬥。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表示,中日友好醫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承擔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也是整建制承擔了一個病區50張床位,全部都是重症病人,相當一部分是危重症病人。

“我們主要是從流程來儘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包括從接受到轉出患者的一系列流程,包括患者身份識別、如何下醫囑、搶救流程、重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流程等等,也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比如值班制度、防控院感制度等等。同時針對病人進行分類,讓主要專家資源在重病人的救治上下更大功夫,爭取通過一系列安排使整個工作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達到預期效果。”

除了抽調骨幹力量

還帶來了不少設備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表示,承接的是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傳染病重症加強病房,從醫院來講做了充分準備,大後方派了重症、感染、呼吸的專家,很多還有SARS鬥爭經驗。

同時,北京協和醫院帶來了所有相關專科專家,包括心功能、肝臟消化功能、腎臟功能、神經系統、內分泌代謝等專家,充分利用綜合優勢,所有手段都上,減少人群的死亡率、增加治癒率。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介紹,中日友好醫院承擔著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的角色,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呼吸疾病醫學中心,在呼吸疾病的診療上,在全國佔有一定優勢,技術力量非常強。

在不到10天時間裡,中日友好醫院從北京連續三批運來了價值1500多萬元針對重症患者的設備,包括有創呼吸機,ECMO也就是體外人工膜肺以及監護儀、監護設備,包括氣管鏡等。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介紹,華山醫院傳染科團隊連續九年在全國排第一,在傳染病的防治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這次防疫過程中,他們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華山醫院收治了五六百個病人,院感專家發揮了重要作用,把清潔區、汙染區、半汙染區作了合理劃分,首先爭取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昨天“方艙醫院”出院了28個病人,也是非常成功的治療經驗。

前天,華山醫院210個人的隊伍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接手了重症監護室,在高精尖設備上也帶足了華山醫院的“家底”,包括體外人工膜肺、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等,都會發揮出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

呼吸機、人工肺意義重大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表示,呼吸機、人工肺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意義很大。新冠肺炎的肺功能受到了明顯損害,這時用呼吸機進行支持,提供氧氣,能讓病人的肺功能得到很好恢復及支持。另外,有的病人肺功能損害非常嚴重,這時人工肺能給病人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持,通過體外循環給病人血液裡進行氧的輸入,讓病人損傷的肺得到充分休息。如果熬過這段時間,在輔助治療支持下,病人往往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周軍表示,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更加凸顯了“生命支持設備”的意義所在。中日友好醫院這次帶來了4臺有創呼吸機、4臺無創呼吸機及1臺轉運呼吸器(移動呼吸機),和3臺人工膜肺。如果重症病人能夠度過危險期,對於減少病死率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補充稱,除這些先進設備以外,血管活性藥物、營養支持等方面對治療新冠肺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會有大批病人康復出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介紹,華山醫院第三支隊伍的工作是在“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對醫護人員和病人來說都是新生事物,一個大“方艙醫院”裡面可能是1000到2000張床位,少的500張床位,需要隊伍互相協作。

“剛開始有挑戰,目前共有13家醫療單位在裡面工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目前,‘方艙醫院’運轉不錯,接下來會有大批病人康復出院。”

長江融媒出品 記者:郭麗霞 陳曉彤 華智超 陳小敏 編輯:王戎飛 校對:王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