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春節過完之後,溫度逐步回升,小麥的各種病蟲害發生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四川省各地鄉村封路、人員禁止流動等現實情況,為今年的春耕春管造成一定的現實壓力。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尤其是對於小麥來說,就存在著管理滯後的問題,那麼應該怎麼及時跟進呢?記者昨天採訪到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副所長湯永祿研究員。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據湯所長介紹,由於暖冬,小麥病程發展較快,再加上疫情突發,本應在一月上中旬進行的田間管理滯後。除此之外,目前四川冬小麥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播期早遲不一,苗情不平衡,旺苗與弱苗並存

2、病蟲草害總體較輕,但漬害與乾旱並存

3、當前病蟲加速發展,危害風險較大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那麼針對當前特殊時期,農戶應該怎樣進行春耕春管呢?

對此,湯永祿所長認為:當下小麥春管最緊要的是做好分類科學追肥、病蟲防控和酌情灌溉等三個方面工作。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一、分類科學追肥

分類科學追肥,意思就是說針對不同類型的麥田,應該實施分類管理,切勿盲目追肥。

"第一類是長得比較旺的 ,特別是很好群體很大的這種 ,你肯定不能再追肥了;那第二類呢就是屬於生長比較正常、比較健壯這種 你還是要按既定的量去追肥 ,小麥的需氮量 每畝純氮的話就是10公斤左右;第三類就是說播種比較晚、 長得不是很好 ,像這一類可以適量的增加一點 ,但是總量最好還是可以控制在12公斤以內。"湯永祿所長介紹道。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二、強化病蟲防控

強化病蟲防控是小麥生產中後期的管理重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冬季大多數麥田病蟲害發生並不明顯,但不代表沒有爆發危害的可能。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各地已經出現有條鏽病的情況了。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在採訪現場,湯所長找到一株條鏽病症狀的小麥向記者介紹說:"你看這個非常典型,整個葉片的話它相當於是孢子都已經把它覆蓋完了,更嚴重的是它大量的繁殖孢子 ,隨著風一吹就會馬上擴散到整個田 。假如說這個是一箇中心病團 你就要及時把這一團 ,就要把它防止好,多用點藥 ,或者是把這一團直接給它拔掉把它毀掉 ,然後埋在底下或者是把它燒掉 。否則的話到時候對整個田的話,影響的話,我去年看到有些農民管理得不好的,整個田有可能造成減產20%甚至30%。"

因此,在小麥管理上需要加強小麥拔節期與開花期的預測預報以及防治工作。另外,過去主要危害旱地麥田的紅蜘蛛,今年也有在倒茬麥田加速蔓延的趨勢。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除了這些,湯所長還提醒到,還有一種赤黴病對小麥危害巨大,尤其需要注意。"赤黴病已經發展成為繼條鏽病之後 ,既對產量影響很大 又對品質影響很大的一個病害 。所以必須要掌握兩個很典型的問題 ,就是一個是要抓住時機 ,我們說赤黴病一般是在齊穗再到初花的時候。 這個窗口期很窄 ,你如果用藥的話它就非常有效 。第二個呢就是在用藥的過程當中,那麼遇到這種天氣比較持續陰雨的話 ,開花期你就必須要用兩次才能把這個赤黴病控制住。"

小麥條鏽病、白粉病可用氟環唑(12.5%粉劑5克/畝)、蚜蟲可用吡蟲啉(10%粉劑20克/畝)、赤黴病可用甲基硫菌靈(70%粉劑100克/畝)等低毒高效、低成本藥劑(復配劑亦可用)防治。對"中心病團"應多噴藥,最好將病蟲危害嚴重的植株拔除。目前階段,不能再噴除草劑,否則會對小麥造成大的傷害。

三、注意酌情灌溉

對於丘陵槽溝稻茬麥田,應繼續清溝降漬;尚未灌拔節水而土壤較乾的稻茬麥田,當前也要進行灌溉,多數年份從拔節到灌漿階段有效降雨少,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小花分化和結實。

春耕技術貼:小麥管理滯後,科技助農增收

注意灌水時間不能過長。丘陵區高臺位旱地麥田,有條件的農戶儘量結合追肥進行補管,提升苗情質量,抵禦春季可能遭遇的乾旱。"

最後湯所長還提醒,農作物的及時管理是非常關鍵的,一旦錯過最佳時期對產量的影響就很大,建議廣大農民能提高認識,同時在下田勞作的時候做好防疫措施,避免人多聚集的情況。一起戰疫情、保春耕!

四川公共·鄉村頻道記者 江歡 郭少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