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不夠大氣,可我還是不願意與萬物和解

最近宅在家裡,不免也看了許多雞湯文,看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與……和解”。

什麼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與世界和解、與現實和解、與命運和解等等。

為什麼要和解?我不想用這樣的方式去彰顯自己的大度與包容,我也不想大度包容。這樣的和解中似乎都帶著妥協的味道。

我說不出太多的大道理,只是覺得凡事從心不逾矩就好了,和解也做不到萬事如意,事事順心啊。

所以不和解,也並不代表一定要叫板。

1.

不輕易妥協,但必須腳踏實地。

有人說與自己和解,成為最好的自己。那麼不和解,就成不了最好的自己了嗎?

人生總是一場修行,來來去去都是歷練。

遵從本心,遵守規矩,尊重他人,這樣活過的人生一定不會太差。

李大釗說過: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與其想方設法地與自己和解,不若腳踏實地去幹實事。接受最真實的自己,展現最赤子的情懷。不苛求,不妥協,為理想而努力,讓時光不虛晃。你終將會成為最好的自己,無需和解,風雨過後自會有彩虹。

放平心態,腳踏實地,人生自會給你一個海闊天空。


或許不夠大氣,可我還是不願意與萬物和解

2.

與其追求和解,不如彼此理解。

《囧媽》中的伊萬也希望媽媽不要總想著改造自己,就如同他的妻子不希望他打著愛的名義改造自己一樣。

你已經設定好了這個人,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怎麼說話,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人。現實怎能敵得過幻想?

不切實際的空想,不如改變自己,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想,不苟同,但要學會理解。彼此理解,才能更好地溝通交流。

每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都有自己想要的活法。不必為了和解而委屈自己,想固執了就固執,想溫柔了就溫柔。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大家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性格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不要打著和解的名義,去勉強別人改變,而且最好是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即便僥倖成功了,那麼他已經不再是真實的獨一無二的他了。

不同的個體才能碰撞出火花,當你理解了對方的侷限性,或許就理解了他某些方面的不可理喻。

理解寬容事實上也是一種修養,在無聲無息裡消弭莫名的尷尬。

《莊子·外篇》: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 道者,束於教也。

意思是說:對井裡的青蛙不能夠與它談論關於大海的事情,是因為井口侷限了它的眼界;夏天的蟲子不能夠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因為它被生存的時令所限制;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道理的問題,是因為他的眼界受著教養的束縛。


或許不夠大氣,可我還是不願意與萬物和解

3.

千萬不要為了和解而和解

遷就終究只是一種妥協,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希望,而活成你想要的樣子。

誰能讓狼與羊和解?誰能讓漁翁與魚和解?誰能讓病人與疾病和解?

遵從本心,不勉強自己。

年齡越大,就越能想得開。從前一路遇見的、離別的、陪伴的都是有緣。坦然隨性地做個自在人,不勉強別人,不為難自己。

善良不虛偽,坦蕩不跌宕,忠於自己的內心,未來一樣是天高雲淡。

我不會為了和解而和解,只想遵從內心,做一個溫暖明媚的人。

或許不夠大氣,可我還是不願意與萬物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