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從吐魯番市區開車前往高昌故城,路上會經過火焰山風景區

,火紅的山體,讓人想到《西遊記》裡的畫面。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但這種自然景觀並不在這次考察之旅的範圍內,我們只是下車匆匆拍了照就繼續前進,中午左右抵達距吐魯番市30多公里的高昌故城景區。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高昌故城,位於東天山南麓、吐魯番盆地北緣的木頭溝河綠洲上,於1961年被宣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絲綢之路的一大重鎮,這座城市在1400多年內有過數次更迭:漢晉時期(公元前1至公元4世紀)為戊己校尉治所(稱高昌壁)、南北朝至隋唐時期(4至7世紀)作為高昌郡國度、唐代(7至8世紀)是西州和高昌縣、宋元時期(9至13世紀)又成為高昌回鶻王國的國都,直到14世紀才走向廢棄。​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遺址內最早發現遺存為公元3至4世紀,現存為9至13世紀的回鶻遺存。整體被總長度5440米的城牆圍合,佔地約摸198公頃,平面圖呈不規則方形,是由外城、內城、“可汗堡”組成的三重城格局,目前可以辨析的遺存包括城牆、城門、城濠,城內還有許多宗教建築和房屋遺址,出土了多種文物。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與其他遺址不同,高昌故城保存更為完整,牆面有清晰的堆疊痕跡,但現代修復痕跡也四處可見,比如城牆上的各種支架、東南小寺四周牆基中的排水管等。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高昌故城外城城牆

東南小寺位如其名,屹立於外城東南角,為前窟後塔格局。有學者指出,東南小寺(文中稱“東南佛寺”)就是格倫威德爾帶領的德國吐魯番探險隊繪製地圖中的Z號遺址,表現的主題其實是藏傳佛教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的五方佛,而佛塔在2008年經歷過維修,最初的塔剎已消失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高昌故城東南小寺

接著,我們乘坐電瓶車穿梭在高昌故城中,常可以看到生長階段各異的野西瓜,這為原本荒涼的故城增加了一絲與眾不同的生氣。

首先停留參觀的遺址區域為北部建築遺存,位於故城的內城和外城之間,各種類型的建築遺址密集地分佈在東西長560米、南北長200米、面積近11公頃的區域之中,其中不少區域有完整的院落,院牆內還有方形建築基址,目前有多種推測,尚無定論。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高昌故城排房遺址

接下來是位於內城東偏北的重頭戲“可汗堡”,意為“王宮”,據推測是高昌城內的宮殿區或衙署區,呈邊長210米左右、面積約3.4公頃的不規則方形,被殘高6~8米的高牆圍合。

遺址內部,北部土臺上現存殘高15米的夯築方塔形建築遺存,土臺西側的下沉式庭院遺址據稱是宮殿建築,南部的大片建築遺蹟群為居住遺址,土臺東部即佛寺遺址,曾出土國北涼承平三年(公園445年)“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壁畫和回鶻文題記等。“可汗堡”整體保存良好,各開口尚可以通行,景區在倉儲和井的位置設置了玻璃面的觀景臺。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高昌故城可汗堡內倉儲井(沒有玻璃面的部分)

再向外城行進,很快就到達了著名的是西南大佛寺前,其東、西、北三面有高昌回鶻時期的附屬排房建築遺存,分半地穴式、地穴式和單體牆式三大類,第一種最多,構造方法多為減地法,此處曾發現過包括灰坑、壁爐、灶臺在內的古代生活遺蹟。

西南大佛寺本身則呈較為規整的矩形,東西長130米,南北寬80米,佔地面積10400平方米,並被寺牆圍合;整個寺廟圍繞中心塔殿佈局,坐西朝東,以中軸為線對稱分佈。

塔殿是位於寺院西部正中位置的方興建築,基座較高,中心柱柱身南壁有佛龕,下部一層為3座大佛龕,上部三層每層各有7座小佛龕,但都沒有佛像供奉,其北、西、南三面為配殿,可能是僧房遺址;殿庭北為穹窿建築遺址,四周牆壁有半錐形凹陷,易於擴音,推測是講經堂。


高昌故城:古代回鶻的國都,玄奘在此結拜西行,回頭卻已物是人非

回顧以往,麴文泰和玄奘在此結為兄弟,前者為後者的西行準備厚禮,後者欲遵從“三年之約”卻發現高昌已然物不是,人已非,雖回到中原,卻終身未忘鞠文泰的恩情。

如今,大佛寺前除了遊人,只有一位維族中年人在此彈奏賣藝,如果你有興趣,前去和他共奏一曲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