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麻丘”的小患兒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態勢嚴峻,每個人的心中都籠罩著一層陰霾,使得原本喜慶的節假充滿著恐慌及壓抑。而一則“上千麻丘人在武漢,屠夫佔九成,華南市場也不少”的新聞更是猶如一顆炸彈,在南昌轟然炸開,一時間談“麻丘”色變……

雖有恐慌,但日子也ー天天平靜地過去。然而,1月27日下午,一位病人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

“你好,辦理住院嗎?”我微笑著接過病例和住院卡。拿到住院卡後,有意地先看了一眼患兒的家庭地址:麻丘!再看看主訴:發熱5小時!我頓時緊張起來,麻丘來的,還發燒,一時間,各種想法迅速充斥著我的大腦:萬一是新冠狀肺炎怎麼辦?科裡還有那麼多寶寶呢,怎麼隔離?怎麼防護?

一位來自“麻丘”的小患兒

“您好,冒昧問一下,寶寶或者家裡人有沒有武漢的接觸史呢?”

“沒有”,家長遲疑了一瞬回答道。

家長的遲疑加重了我的擔心,“因為疫情的嚴重性,為了您家寶寶和其他患兒著想,我們得做到萬無一失。麻煩你們跟我過來,在這裡先等我一會兒,我去諮詢一下領導和值班醫生,好嗎?”“好的。”因為不是專門的定點醫院,防護條件有限,慎重考慮,我先把他們安排到了距離其他病房較遠的小隔離室等待。

我找到護士長,並告知了相關情況。護士長想了一會兒,慎重的說,“病人來了,我們不能拒收,這是原則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確認患兒有沒有接觸史。”

因為擔心家長隱瞞病史,護土長和值班醫生反覆多次地詢問家長,並講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終於,家屬坦白,他們確實有和“武漢回來的人”接觸過,因為怕醫院拒絕收治,所以一開始不敢說實話。不過,萬幸的是目前他們及接觸過的“武漢來人”都沒有症狀表現,只是還沒有過潛伏期,誰也不敢確保不會發生疫情。

一石激起千層浪。護土長立刻召集大家開會,討論研究這名“麻丘”寶寶的情況。護士長首先表了個態:“病人來到我們醫院,來到我們科室,這是家屬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不能拒絕接收,而是要想方設法護理好這個寶寶以及保證好大家和其他患兒的安全,大家有什麼建議?”

“鑑於新冠肺炎主要是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咱們可以把寶寶用暖箱單間隔離。”

“還要專人護理,物品專用。”

專人護理,意味著要有人去觸摸這個未知的危險,那該由誰來做這個專人護理呢?

“護士長,我剛剛已經接觸過這名寶寶,由我進去全程護理這個病人吧。”

“護士長,我單身一個人住,我申請參加專人護理。”

“護士長,我老公和孩子都回老家了,我現在也是單身,我也申請參加。”

……

明明前些天大家還在討論著疫情感染的危險性,明明大家都很害怕,而這一刻,卻又什麼也顧不得了,爭先著要求自己上,一群多麼可敬可愛的人呀。

專人護理的護士上班時間必須穿著隔離衣,戴好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全時段負責隔離病房內的護理工作,其中的艱難困苦超乎平常,但她們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退縮,她們的堅持,為的是等待最後勝利的那一刻。

所幸,14天隔離期過去了,患兒家屬始終沒有症狀出現,經過我們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寶寶的體溫也穩定了,沒有咳嗽症狀,呼吸平穩,血氧飽和度也正常了,臨床表現也未達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大家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