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繼2月12日,浙大邵逸夫醫院37人醫療隊出征荊門,明天上午,三支分別來自浙大一院、浙大二院、浙大邵逸夫醫院的醫療隊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集結,準備出發武漢。


浙大一院即將出徵武漢醫護人員理髮前後對比圖

↓↓↓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謝辭寒,25歲,肝膽外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徐覓,36歲,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孫春蓉,32歲,外科監護室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張晟,29歲,醫院感染管理部行政人員。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吳錚,37歲,呼吸內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吳煒,48歲,感染科醫生。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呂軍好,32歲,腎臟病中心主治醫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毛雯雯,31歲,感染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孫杉杉,26歲,手外科護士。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據記者瞭解到,此次浙大一院醫療隊共派141人,邵逸夫醫院共派142人,將整建制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2個重症病區。浙大二院醫療隊共171人,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整個重症監護室。


浙大一院


2月13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將派醫療隊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一個重症病區。


接到任務後,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攜院領導班子,連夜組建了一支涉及感染科、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等不同學科,共141位專家組成的援鄂醫療團隊,包括100位護士、38位醫生以及3位管理人員,同時配備了1臺ECMO、20臺呼吸機(有創4臺、無創16臺)、30臺監護儀、1臺除顫儀等物資設備,由浙大一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黃河教授“掛帥”親征。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醫護人員們在幫忙收拾整理即將出徵武漢同事的行李。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連夜組建一支141人醫療隊援鄂

把“浙一經驗”和“浙江精神”帶過去


“我們這支隊伍可謂是精兵強將雲集,團隊由院長帶隊,由院長助理作為支部書記,高級職稱的有9位,還有好幾個中層幹部和護士長。這樣的配備比常規配備要‘豪華’很多。”梁廷波書記介紹。


黃河院長表示,“在昨晚的動員過程中,醫院很多黨員、科室骨幹都踴躍報名,義無反顧加入到這支援鄂隊伍中來。很短時間內,精兵強將就集結完畢,體現了浙大一院全體員工非常強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醫護人員在打包一臺ECMO設備,準備隨醫療隊一同運往武漢。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黃河院長介紹,此次浙大一院141人援鄂醫療隊將整建制接接管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一個重症病區,主要目的是對當地的重症、危重症病人進行管理和救治。“這次我們集結了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呼吸內科等方面的骨幹力量馳援武漢,就是要把‘浙一經驗’和‘浙江精神’帶過去,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醫護人員在打包一臺ECMO設備,準備隨醫療隊一同運往武漢。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院感專家一頭扎進會議室

反覆指導出徵同事穿脫防護服


今天一早,浙大一院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們就忙開了。在慶春院區3樓城戰廳,她們一遍遍指導即將援漢的醫生們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一句句叮嚀的背後,滿是關心。


“你這個動作不對,手套要一層一層戴,袖子儘量多包一點進去,最後檢查下手套有沒有破。” “脫防護服一定要慢,慢慢往下卷,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對每一個即將出徵的“戰士”,防護培訓時,葉青總是一遍又一遍的“嘮叨”。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即將出徵武漢的醫護人員,在進行防護服穿脫培訓。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為了確保同事們在抗疫一線的安全,浙大一院的院感專家們一頭扎進會議室,一對一悉心指導,有的動作重複三遍、五遍,生怕同事沒掌握穿脫要領。


“好幾年沒穿防護服,緊張的都出汗了,剛剛院感的老師指出了我好幾個錯誤,等下多練習幾遍,一定保護好自己。”浙大一院入院服務中心周敏芳護士說道。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即將出徵武漢的醫護人員,在進行防護服穿脫培訓。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周敏芳所在的入院服務中心,是浙大一院抗擊疫情的“前哨站”,每個患者要入院,需要經過三道流行病學篩查,入院預約時的篩查、通知病人入院時的電話篩查、以及入院現場的篩查,所有患者篩查合格方能入院。


“其實剛開始醫院要組建援漢醫療隊,我就報名了。家人也很支持我。2013年H7N9時我也支援過發熱門診,也算有點經驗。”說到這,周敏芳頓了頓,“最放心不下的是兩個女兒和父母,希望這次去能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來。”


剪短頭髮是出征的標配

一邊是醫院院感管理部的專家們在進行院感強化培訓,一邊是醫院物業的理髮師傅,為出征的醫護人員剪頭。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即將出徵武漢的醫護人員在理髮。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91年的葉炳珏是浙大一院呼吸內科醫生,昨天醫院發出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向科主任周建英教授報名。“我大學博士專業學的就是傳染病學,雖然工作後在呼吸內科,但我想去一線出一份力。”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一院慶春院區,陳雅茜陪著即將出徵的陸超理髮,他們既是同事,也是新婚夫妻,原本2月9日的婚禮取消了。陳雅茜對丈夫說:“待到春暖花開,等你回來娶我。” 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95年的謝辭寒,是醫院肝膽胰外科的護士,接到出征電話後,她去超市買了不少便宜的襪子和一次性日用品,還有不少巧克力。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剪髮時,這個愛美的姑娘對師傅說:“剪得短點,這樣去前線工作更方便,頭髮嘛,以後還會再長的。”


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

這次代表浙江醫療隊去馳援家鄉


昨天現場,瘦瘦高高的李想安靜地候在一邊,準備接受院感強化培訓。


李想今年32歲,是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3個月前去美國培訓學習,2月2日剛學成回國。


“在美國時看到有出征武漢的報名,當時我就報名了,前面兩批都沒趕上。2月2日回國後,內心還是想去武漢一線的。剛好昨晚醫院又發出動員,這次被選上了,也算如願了。”李想說道。


這次出征,對於李想來說,意義非凡——他將代表浙江的醫療專家,馳援自己的家鄉,武漢。


原來,李想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2016年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來到杭州,2019年進入浙大一院工作。


“武漢是我的家鄉,我大學本碩博都是在同濟醫學院和協和醫院度過的。這次武漢疫情暴發,我很多同學和老師都上一線了,他們中也有幾個人感染了,幸運的是都是輕症,都已經康復出院了。我的父母和孩子都在武漢,他們很安全,沒有被感染。這次去馳援武漢,我是代表浙大一院,代表浙江,去幫助家鄉人民,對我來說,肩上的這份責任更重。”


得知李想要去武漢一線戰鬥,師生微信群裡的老師和同學們紛紛給他鼓勁,也給他了很多建議,“大家都在提醒我,做好防護,勤洗手,保護好自己。”


“可以發揮自己專業所長救治患者了”

20多年臨床經驗的重症醫學專家出征


早在疫情發生之初,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章渭方主任醫師,就向醫院遞交了去武漢一線支援的申請。


這位在重症醫學一線工作了20多年、擁有救治危重患者豐富經驗的專家,渴望去一線“戰鬥”,發揮專業所長。“這次的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到最後,患者會出現多臟器衰竭,這正是我們重症醫學專家們最擅長管理和救治的。當了解到武漢一線特別缺重症醫學方面的醫護人員時,我就特別想去支援。”


2月3日,章渭方再次向醫院發出“請戰書”:“目前武漢疫情嚴重,作為重症醫學的從業者,理應衝鋒在前,請求去一線病房抗擊疫情!我不會說太多的漂亮話,但我決心已定,謝謝。”


2月13日,56歲的章渭方終於“如願”。得知“入選”的消息後,他一早趕到醫院,送科室裡的護士長去往之江院區支援,然後又回到醫院,把科室的日常工作交代好,最後,才趕回家收拾行李。


對於馳援武漢,他心裡已有打算:和團隊一起,把重症、危重症患者都有序地管理起來,建立起危重病人救治的規範化流程。


浙大二院


今天下午,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舉行援鄂抗疫醫療隊出征儀式,浙江大學書記任少波等參加出征儀式。在儀式前,醫院院感科為明早即將出徵湖北武漢的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指導。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據瞭解,浙大二院此次共集結171名醫務骨幹,他們將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整個重症監護室,這次是浙江單家醫院規模最大的一次援助。此前,浙大二院派出23名醫務骨幹馳援武漢、浙江省定點醫院、溫州等地,包括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和醫護骨幹等。


整建制接管一個重症監護室

95%馳援隊員是黨員


“整建制接管,也就是說重症監護室的所有醫生、護士,以及它的管理,以及一些必要的設施設備,全部由我們來管理、治療、配備。因此,整建制接管整個重症監護室,任務是具有挑戰的。”浙大二院院長王建安介紹,重症監護室裡病人的情況都是比較嚴重的,都是需要上呼吸機的病人,“在這次隊伍中,我們派出了40多位重症、呼吸、感染等方面的專家,以及120多位專科護士,共171位醫務人員。在這些醫護人員中,95%都是黨員。”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浙大二院常務副院長王偉林是此次馳援隊伍的領隊,在儀式上他也提到,昨晚發出通知後,各科室在2個小時內就上報了名單,這種凝聚力讓他十分感動。哪怕是報名結束後,還有人給他發信息爭取名額,表示自己是協和校友,很想出一份力。


心內科護士沈恬是杭州人,1995出生,2017年開始工作,在醫療隊算年紀較小了。“家人很支持我,而且我是黨員,肯定要先上的。”她說,確實通知來的有些突然,但因為自己早就已有準備,行李收拾的也很快。“早上我在睡覺,還是我媽接到電話,通知我準備出發。整理行李的時候,她把家裡能帶的都給我塞進了箱子裡,什麼水果、高熱量的食物等等,塞得滿滿當當的,可能還是有些擔心的吧。”當問到她有沒有什麼祝願時,她毫不猶豫地說:“戰勝疫情,平安回來!”


“去武漢怕不怕?”“不怕,做好工作,做好防護,安全的。”穿著橘黃色羽絨衣的沈月婷,是外科重症護士,也是一個90後。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特別可愛。


她告訴記者,本來她今天上白班,一來到醫院就得知要準備出征,她通過社區找到了本來不開門的小區門口的理髮店,理髮阿姨免費給她剪了短髮。“我跟父母好友都通知了出征的消息,我父母挺淡定的,但是我閨蜜聽到這個消息後哭了,真的是嚎啕大哭,她希望我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另外一些朋友們也把家裡存著的防護用品拿給我,讓我帶到前線去,我真的很感動。”


額外準備了十天量的醫用物資

攜帶一臺ECMO


“我們也準備了充足的物質,包括防護服、N95口罩等醫用防控物資,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生活支持的東西,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會時刻與前線保持信息溝通。”王建安院長說。


在物資方面,負責全院的後勤保障工作的浙大二院副院長王志康作了更詳細的介紹。“我們昨晚10點多接到命令之後,連夜開始準備,比如醫療物資、後勤物資、生活物資等方面,為了保障我們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除了政府資助的物質之外,我們自己也額外準備了能夠保障全體醫務人員10天的量。”


在設備方面,浙大二院根據政府統一的目錄清單,準備了有創呼吸機4臺,無創呼吸機5臺,中央監護儀2套,ECMO一套等等。


防控物資方面,基本上按照政府準備的再額外加了一倍。“我們準備了n95防護口罩、防護衣等等,按照每個人每天的量,應急辦準備了十天的量,我們額外再準備了10天的量,總共20天的量。”王志康副院長說,因為了解到前線的物資比較緊缺,為了減輕前線的壓力,也為了確保我們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此次隊伍中後勤力量非常強大,希望到了那邊一定要把前線的後勤保障做好。


現場,記者也看到,醫院給每個醫護人員都準備了一個29寸的大箱子,裡面除了防護衣、洗手服、醫用口罩、酒精溼巾等防護物資,還備了衝鋒衣、長筒膠鞋、衛生巾、成人尿不溼,吃的方面除了泡麵、巧克力、餅乾、榨菜等食品,也有鐵皮楓鬥、西洋參、菊花茶等等。考慮到當地氣候比較潮冷,還準備了熱水袋、電熱毯等用品,甚至細心地連指甲鉗都準備了。出征儀式上,不少醫護人員都說,看到了醫院給他們準備的物資,覺得自己的行李準備多了。“真的太貼心了!”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關於大家擔心的杭州防控工作,王建安院長也給記者打了強心針:“我們的專家隊伍還是非常雄厚的,會努力把人員協調好,做到兩不誤兩手抓,一方面在湖北、在武漢能夠迎接挑戰;另一方面在本院區,包括濱江院區、解放院區兩個院區,努力把防控工作做好。”



國有戰,召必應。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瞭解到,在12日派出35人醫療隊援助湖北荊門後,邵逸夫醫院將再度派出142名隊員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武漢疫情一線,整建制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重症病區。


邵逸夫醫院副院長虞洪是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隊的隊長, 他告訴記者,這次他的任務一是要展示浙江醫療隊的優勢與風采,二是確保把每一個醫護人員安全帶回來。


邵逸夫醫院腫瘤內科護士呂姣玲,有一對上五年級的龍鳳胎孩子。這個很颯的姑娘為了出征武漢疫情一線,毅然用老公的剃鬚刀剃掉了長髮。“我自己在家裡推的,因為考慮到早晚要剪短的,在還沒接到通知之前就理髮了。”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呂姣玲說:“我已充分做好準備,跟領導也申請了三次,我是堅持要去武漢的,就要去最危險的地方。小孩也都安頓好了,可以放心地投入工作!”


肛腸外科護士陳依琳今天凌晨一點左右接到的通知,她立刻就報名了。“我覺得能選中我去武漢,能有這樣的機會,幫助武漢醫護人員以及病人,都是我的榮幸。”


現場,陳依琳的幾個護士朋友特地買了奶茶趕來為她送行。“我們是室友,當時就知道這個消息了,還聊到了4點,反覆討論要注意些什麼。”陳依琳的朋友說,去武漢也是一個比較勇敢的行為,她們都支持她,“我們也會通過做好大後方的本職工作,來支持她。如果後面需要我們,我們也可以奔赴武漢,等著我們,加油!”幾個姑娘用奶茶“乾杯”。


邵逸夫醫院普外科護士許閔佳和程華娟都將出徵武漢。“對於我們兩個來說,今天和明天都是很重要的日子,今天是敏佳的生日,明天是我和我老公的結婚紀念日。”程華娟說,她剛和老公結婚一年,老公也很支持她的決定。“我們兩個這次一次去,會一起加油。”兩人熱情地抱在一起。


提起報名時的趣事,兩位護士都樂了,“我們兩個都是2016年參加工作的,早上科室裡通知時我還沒醒,結果就通知了她,她竟然就同意去了。我考慮到她平時都不好好吃飯,胃也不太好,我就不想讓她去,而且我身體比較好,應該讓我去,但她怎麼也不願意退出。” 程華娟說。最終,兩人與科室主任商量後,決定都去。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醫療隊出征的142人,來自邵逸夫醫院及四家緊密型醫聯體醫院,四家醫院分別是邵逸夫醫院德清院區,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富陽分院和上虞分院。


據悉,從1月25日浙大邵逸夫醫院派出首批馳援武漢醫療成員至今,已先後派出8批近200人,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重症醫學科主任、感染科副主任、呼吸內科副主任、呼吸治療科主任、多名護士長等醫院重症、呼吸、感染等多位名醫專家帶隊馳援湖北武漢、湖北荊門、陝西第一線。


加油,無色硝煙中的英雄!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記者 金晶 陳彥汝

攝影 首席記者 陳中秋

視頻 陳雪豔 金潔潔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方序 童小仙 王意菁 王家鈴

整裝待發,我們是浙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