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腎病越早治尿毒症風險越小!多重視2點,恢復會更快

疫情期間,不少患者不能出門檢查或就診,收到不少患者的留言。昨晚上看到一位患者問:慢性腎病發展到尿毒症的風險有多高?是不是所有類型腎病都會到尿毒症?

3類腎病越早治尿毒症風險越小!多重視2點,恢復會更快

慢性腎病的種類較多,具體到病理類型,較常見的大概有十七八種,如IgA腎病、IgM腎病、微小病變腎病、膜性腎病、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乙肝病毒相關腎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腎損害、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病、痛風性腎病以及多囊腎病等等。

雖然同樣是慢性腎病,但具體病種,最終治療結果也會有所差異,有的恢復的快,且尿毒症風險非常低,有的腎病進展速度就比較快,幾年之類就到腎衰竭。最終預後結果除了受病理類型的影響,還有患者自身情況如免疫力、年齡、體質、自身重視程度等等主觀因素,因刺激並非凡是腎病就會尿毒症,治療後整體的恢復情況尤其關鍵。

3類腎病越早治尿毒症風險越小!多重視2點,恢復會更快

這些腎病類型及時發現、治療,尿毒症風險都很小:

  • 微小病變腎病

這類腎病多發於兒童、青少年群體,成年患者大概佔到20%。有部分患者患病之前伴有呼吸道感染等症狀,繼而引起腎臟炎症反應,病情發作後,可出現典型的“三高一低”腎病綜合類型症狀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癥。兒童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臉部及全身水腫的情況。

一般只要及時發現且採取治療措施,病情都能得到控制,腎功能趨於穩定。針對典型的腎病綜合徵類症狀,糖皮質激素是主要應用藥物,大多數患者服藥2-4周後蛋白尿症狀開始出現緩解,水腫開始消減。但要保持腎功能長期穩定,必須堅持用藥,以免停藥復發的情況。

為減緩停藥復發的情況,鞏固治療結果,可以增加服用免疫抑制劑,同時採取中醫中藥療法如藥浴、雙腎敷貼等療法,增強腎臟內受損細胞的恢復。

3類腎病越早治尿毒症風險越小!多重視2點,恢復會更快

  • 膜性腎病

膜性腎病的發生主要是腎小球毛細血管袢上皮細胞組織出現大量免疫複合物沉積,造成腎臟內免疫炎症發生,攻擊腎小球破壞濾過屏障,引發大量蛋白尿。及時清除這些複合物,還是避免腎功能受損的關鍵。

通過激素、免疫抑制劑及中醫藥療法治療後,部分患者會完全緩解。

如果檢測蛋白尿定量低於0.3g(至少保持1個月),血清白蛋白尿、肌酐都正常,可以說完全緩解。

有部分患者緩解時間比較長,一般檢測尿蛋白定量有明顯下降,但下降時長比較長,一般蛋白尿定量低於0.5g(至少持續2個月),血漿白蛋白恢復,肌酐穩定沒有明顯升高,也可以說病情基本緩解。

對於病情緩解的患者,複發率比較低,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一般不會發生尿毒症。

但對中後期已經發生腎功能不全、伴有高血壓、血肌酐升高的患者,緩解率較低,積極治療後,尿毒症風險仍然較高。

3類腎病越早治尿毒症風險越小!多重視2點,恢復會更快

  • IgA類腎病

IgA腎病作為一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主要表現為腎小球系膜區IgA或IgA沉積,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球系膜區沉積。

如果早期僅出現單純的肉眼血尿或講下血尿,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的自行緩解。

如果出現血尿,同時伴有蛋白尿、高血壓的情況,要及時監測腎小球濾過率的情況,一般沒有明顯下降,治癒幾率比較大,尿毒症風險較小。

但如果蛋白尿、高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都控制的不好,腎功能出現急性進展,腎衰竭風險則非常高。

這幾類腎病都有共同的特點:早發現、早治療,尿毒症風險就會下降,甚至可治癒。因此腎友們在出現不適情況時,一定及時就診,別拖著不當回事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錯過治癒機會。

疫情期間,有些患者無法及時複查或到院治療,有腎臟健康或遇到腎病相關問題,可以點

“瞭解更多”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