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疫情防護志願服務必備知識點

一、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從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O命名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 β-冠狀病毒。因為人群缺少對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 SARS-CoV 有區別。目前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和致死率比 SARS 弱。根據對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冠狀病毒對熱敏感,保持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目前對於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但是,許多症狀都可以治療,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狀況進行處理。此外,對感染者的支持治療可能非常有效。

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症狀是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僅表現為頭痛、心慌、胸悶、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部分患者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病情進展迅速。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此外,迄今為止,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因而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如有以下表現的患者,也請重視詢問是否有武漢居住或旅遊史,以及是否在近兩週內出現發熱的病史,如有可疑,及時勸予就診:

1.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即食量減少)、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

2.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

3.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

4.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

5.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

三、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指14天內未採取有效防護情況下曾與患者(疑似和確診患者)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患者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患者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患者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患者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四、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14天?

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主要是為了採取圍堵策略,切斷此病毒的傳播,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識,從接觸病毒到發病的最長時間為14天,所以我們需要對密切接觸者觀察14天。過了14天,如果沒有發病,才可以判定此人未被感染。

五、哪類人群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異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後病情更重。

六、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直接傳播:病人打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接觸或直接吸入,可導致感染。

2.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3.接觸感染: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器官的粘膜,導致感染。

七、何為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

1.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內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3)有聚集性發病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關聯。

2.臨床表現

(1)發熱。

(2)具有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等肺炎影像學特徵。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有流行病史中的任何一條,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

確診病例是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一是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二是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八、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避免去疫情高發區,並且如果有親戚朋友是豬在疫情高發區的,告訴他暫時不要往來了。

2.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場所,比如新年聚會,超市,市場等。

3.保持室內通風。必要時可以購買空氣消毒噴霧除菌劑。

4.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打噴嚏或咳嗽不宜對著他人,用紙巾捂住口鼻。

5.外出佩戴醫用口罩。

6.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凝膠擦手,也可以用酒精消毒棉片擦拭玩具,手機等用品。

7.有必要的話,還可以佩戴抗病毒護目鏡。

8.可以適當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或者多含維C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9.多運動,增強體質。

10.如果出現發燒,咳嗽,感冒等應及時就醫並且佩戴口罩。

九、怎樣正確選取、佩戴、丟棄口罩?

1.正確選取口罩

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口罩類型主要有醫用防護口罩(例如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普通級別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此外,還有各種棉布口罩、海綿口罩等。市面日常防護選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就可以.N95口罩的防病效果更好,但透氣性差,呼吸阻力較大,不適合長時間佩戴。

2.正確佩戴口罩

(1)醫用口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顏色淺的一面正對臉部。

(2)醫用口罩上有鼻夾金屬條,金屬條在口罩的上方。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將口罩佩戴完畢後,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3.正確丟棄口罩

(1)普通市民在無發熱、咳嗽等症狀情況下,使用後的口罩投放到“有害垃圾”桶內。

(2)感冒發燒,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的患者(非特指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在到醫院就醫時,可將使用過的口罩扔到醫院內的黃色醫療垃圾回收專用的垃圾桶,專門處理。

十、如何正確洗手?

用流動水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正確洗手七步法:內、外、夾、弓、大、立、 腕。

第一步(內):雙手手心相互搓洗。

第二步(外):手心對手背,左右交叉搓洗。

第三步(夾):手心相對十指交 叉搓洗。

第四步(弓):手指併攏,彎曲各手指關節,雙手 相扣進行搓擦。

第五步(大):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大拇指, 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第六步(立):一手指尖在另一掌心 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七步(腕):一手握另一隻手腕部 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參與疫情防護志願服務相關要求

根據具體分工情況的不同,疫情防控志願者可分為以疫情收集、虛假消息闢謠、捐贈信息對接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線上志願者,以及直接接觸人群開展志願工作的線下志願者。其中線下疫情防控志願者的具有一定標準的要求:

一、哪些人可以成為志願者

1.年齡18週歲以上。

2.具有高中以上學歷。

3.具有良好溝通能力,能完成一定體力勞動。

4.完成專業機構提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培訓並考核合格。

5.本人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史(兩週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兩週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周圍有聚集性發病。滿足上述任意一點即視為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史)。

6.本人當前無發熱、頭痛、乏力症狀,無咳嗽、咳痰、流涕、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

7.本人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史(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間質性肺病等)。

8.本人無病毒性肝炎、結核等傳染病病史。

9.本人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及腫瘤病史。

10.本人有條件進行居家自我隔離。

11.同居人員中無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80歲以上老人、長期臥床或患有嚴重心肺疾病者。

二、志願者可以做什麼

1.醫療救護。組織有醫學專業知識、應急救援技能志願者,協助參與醫療救治、救助救護等。

2.便民服務。協助社區及時掌握群眾需求,做好人員登記、體溫測量、信息收集、人員隔離、秩序引導、分類篩查、物資代購等。

3.秩序維護。協助醫療機構維護醫療秩序,協助開展信息諮詢、方位指引等基礎服務,幫助調解一般性糾紛和矛盾。

4.心理援助。參與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熱線記錄、接聽、回覆等,為廣大市民群眾開展疫情心理疏導和援助服務。

5.宣傳引導。參與網絡文明志願行動,運用武漢微鄰里、青春武漢等網絡新媒體平臺,正面積極傳播疫情防控政策、科學防控知識等,協助做好信息溝通、輿論引導和氛圍營造工作。

6.關愛幫扶。配合採取電話詢問、網絡聯繫、上門走訪慰問等方式,關心關愛獨居老人、困難群眾、留校大學生等,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7.交通運輸。協助醫療機構運輸醫護物資,為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和有就醫需要的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交通接送服務。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8.環境治理。參與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配合做好病例家庭、樓棟單元、機關單位的設施設備消毒和廢舊口罩回收工作。

9.行政綜合。配合做好相關行政綜合事務,主要從事檔案整理、電話接聽、信息諮詢、來訪接待等。

10.其他服務。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安排的其他疫情防控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三、志願者的服務要求

1.志願服務基本要求

(1)維護國家形象與利益,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2)自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自覺維護志願者形象。展現當代青年蓬勃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3)遵守所在地縣(區)衛生健康局、所在地團隊和服務崗位的相關規定,服從工作安排和所在團隊的管理,積極主動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4)認真參加培訓, 熟知並準確把握所在崗位的職責、整體流程、組織聯絡體系以及各項相關管理規定等。

(5)遵守工作時間,不遲到、不早退、不擅自離崗,上崗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6)志願者因學習、 身體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時完成任務的,需提前通知縣(區)衛生健康局指定聯絡人。

(7) 尊重服務對象,嚴守其隱私。

(8)遵守國家、省、市疫情防控相關紀律要求。

2.志願者行為舉止要求

(1)加強自律,工作時間不閒聊,不可從事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不在公共場所吸菸或飲酒,不在工作崗位上吃東西。

(2)工作期間不得隨意攝影、拍照。

(3)不得擅自接受媒體採訪或在網絡上發表不實言論。

(4)不隨意破壞公共設施和衛生。

3.志願者精神面貌與儀容著裝要求

(1)保持微笑、態度親和、熱情周到。

(2)對所有服務對象保持尊重、平等、真誠的態度。認真做好交代的每一項工作。

(3)儀態端正、講究衛生、妝容得體。

(4)男生不得留長髮, 女生不得化濃妝。不得染顏色過於鮮豔的頭髮。

(5)志願者應按照統一標準佩戴工作人 員袖帶,如發放了白大褂的應做到整潔、規範,不得與其它衣、帽混合穿戴,不得轉作他用。

4.志願者其他紀律要求

(1)尊重自願參與原則,因目前還是學生,須取得家長同意後方可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2)往返工作崗位途中 需注意交通安全和做好個人防護,正確佩戴口罩,不到人群聚集處。

(3)醫學生志願者分組開展工作,組員要每日向組長報告身體情況和個人安全情況,組長每日收集後報告縣(區)衛生健康局聯絡員。

四、如何成為志願者

1.一般公益組織會到大學去做宣講,主動招募志願者。

2.通過志願者官網,註冊申請成為一名志願者,具體志願者服務時間地點會在網上發佈。

3.身邊的同學或朋友介紹加入。

五、發現疫情如何報告

1.鄉鎮衛生院與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收集和報告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信息。有條件的實行網絡直報,沒有條件實行網絡直報的,應按照規定時限以最快方式將傳染病報告卡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要實行網絡直報。要建立預防保健科,要有專人負責網絡直報工作。

3.交通、民航、廠(場)礦所屬的醫療衛生機構,以及非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報告方式、報告程序進行報告。

4.部隊、武警等部門的醫療衛生機構接診地方居民傳染病病人時,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向屬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疫情防護志願服務之身體防護

一、志願者的自我防護措施

根據目前已知情況來看,該種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知曉的傳播途徑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我們至少要做到:

1.外出開展志願服務工作時(特別是機場和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場所)必須戴好口罩,不要口罩選擇的大原則是:首選醫用外科口罩或 N95 / KN95 口罩。其他口罩,戴了也比不戴好。口罩兩面中顏色較深的朝外,顏色較淺的對自己,有金屬條的部分戴在鼻子上,並順著金屬條輕輕按壓,確保口罩上方不露出空隙。口罩屬於一次性用品,有效持續時間一般約為4小時,因而要定時更換口罩,如果口罩被分泌物弄溼或弄髒,必須立即更換。一次性口罩一旦摘下,不要重複使用,並且摘下的口罩請進行簡單的熱水或75%酒精消毒後單獨密封處理後再扔至紅色垃圾桶,或集中統一回收至黃色醫療廢物專用袋集中銷燬。

外出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在咳嗽、噴嚏的時候,用彎曲肘部捂住鼻子,而不是用手或袖口。在自身發生咳嗽、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彎曲手肘掩蓋口鼻,不要朝向有人的地方。用過的紙巾應丟棄在有害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洗雙手。有條件的可用消毒液擦拭肘部掩鼻衣物。

3.勤洗手,隨身攜帶酒精消毒產品。“接觸”是很多病毒的重要傳播方式,保持手部衛生很關鍵。大原則是:勤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準備方便攜帶的酒精消毒產品。

回家後、吃飯前、上廁所後,接觸到可疑物體後都應該儘可能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洗手,請用七步洗手法進行清洗,每一步不少於5次。但出門在外,不一定能隨時找到肥皂和清水,那麼可以選擇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溼巾做好手部清潔。注意查看產品說明,酒精含量至少要超過 60% 才有效,最好可以達到 70%~80%。也可以選擇消毒溼巾、棉片等更方便攜帶的產品。有條件的可使用一次性乳膠手套接觸可疑物體。接觸後的乳膠手套同前口罩處理方式。無論何時,只要覺得接觸了可疑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及可疑汙染物品時,都請勤洗手!!!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4.與有可疑症狀的人接觸時,請避免近距離接觸。如果在志願服務期間,遇到可疑症狀對象,請儘量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不得摘下口罩,交談時最好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如果和可疑症狀對象距離較近,應該注意消毒。可以用攜帶的快速消毒產品,對扶手、座椅、小桌板等身體能夠接觸到的地方進行清潔處理。及時洗手,對隨身物品進行消毒,並及時清洗穿戴衣物。

二、志願者居家防護措施

80後90後是當前志願者主力,因此志願者在回家後,不僅要告知身邊的親屬如何做到居家防護,更要告知他們關於此次疫情的情況,扭轉他們不以為然或恐慌過度的觀念,以理智的態度面對,做好自我防護,等待疫情的結束。為此,我們提倡以下措施:

1.居家觀察期間應注意的幾點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

告知家屬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走親訪友等活動請先暫停。如果要出門去集市或超市等場所,務必帶好口罩,既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這段時間,如有出現身體不適感,需要前往醫院時,也需戴口罩,並且可先通過線上渠道問診,需要自身前往時,請先去未被設置為定點收治醫院的其它醫院診治。當然,若是出現發熱不適,請一定前往當地設置的發熱門診進行診治。

(2)做好自身清潔工作,增強營養與鍛鍊。

志願者每次出門回家後,要及時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清洗雙手,並更換衣物。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溼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不要隨地吐痰,並注意開窗通風。戶外空氣質量較好時,早中晚均可通風,每次時間在 15-30 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飲食清淡營養,適度運動鍛鍊, 不斷增強身體免疫力。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兩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3)請不要吃野味,儘量避免接觸家禽。

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口舌享受,埋下健康的隱患。請不要近距離接觸、捕殺、食用野生動物,同時,也勿在無保護措施下接觸家畜家禽。

(4)家屬中如有人出現以下症狀,請及時就醫。

1)咳嗽,咳痰;

2)發熱(體溫 > 38℃);

3)日常活動或休息時出現呼吸困難;

4)深呼吸時感到疼痛;

5)心跳加快;

6)感冒或流感好轉後,突然病情惡化;

7)寒戰。

(5)不信謠、不傳謠。

全國上下高度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各部門通力協作,聯防聯控,正在依法科學、有序有效地開展各項防控工作。請不要聽信未經權威部門證實的消息、藥方等,有關部門會及時面向社會通報信息。

(6)隔離是第一位。

一旦發現自己有症狀,一定要減少外出,居家隔離,與他人接觸時要保持至少一米的距離。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相關醫務人員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7)烹調時請務必煮熟,特別是肉類與蛋類。

(8)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

2.居家醫學觀察期間應採取的防護措施

目前,參考其它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及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 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在醫學觀察期間需做到:

(1)家庭內應配備必要的消毒劑和個人防護用品,家庭成員和實施醫學觀察的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儘量減少接觸;

(2)醫學觀察對象儘量單間居住,減少與共同居住者的接觸機會。家庭內保持通風。其使用後的衛生間做好必要的清潔和消毒工作;

(3)醫學觀察對象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場所;

(4)每天早晚各測量 1 次體溫,做好記錄。

3.居家可採取的消毒措施

常通風最重要,勤洗手很有效。家裡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消毒,對於一些接觸易髒的地方如門把手、桌椅背和扶手等,可用500mg/L 含氯消毒劑或2000mg/L 複合季銨鹽消毒液擦拭,30 分鐘後用清水擦拭。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三、志願者外出防護措施

1.前往火車站、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1)全程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隨時保持手部衛生,隨身攜帶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75%的酒精,定時進行手部消毒(消毒時保持手部乾燥)。(3)儘可能避免與人直接肢體接觸(不要握手),儘可能保持至少一米的安全距離。(4)接觸門把手、門簾等物品後,及時進行手部消毒,不要用手觸碰眼、口、鼻和口罩外層。

2、從火車站、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回單位(家),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1)做好自我消毒。用75%酒精噴灑全身,重點是手部。基礎消毒後,更換口罩,使用流水按照7步洗手法認真洗手,有條件的,可清潔下面。

(2)做好車輛消毒。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84稀釋液)對車內外把手,方向盤、檔位,手剎等手容易觸碰的地方和地墊、後備箱進行消毒。座椅消毒,有條件的可噴灑75%酒精,或者使用含氯消毒劑噴灑後,用清水再擦拭一遍即可(具體使用方法和配比參照說明書)。專車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車須佩戴口罩,建議班車在使用後用75%酒精對車內及門把手擦拭消毒。(3)返家後,立即更換衣物,鞋,固定區域存放並進行消毒。(4)每天定時清潔、消毒經常觸碰的物品(如手機、床頭櫃、桌椅或其他傢俱)和地面。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3、身體感到不適,有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食慾減退)、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症狀,怎麼處理?

(1)第一時間測量體溫,平靜狀態下體溫超過37.3℃可以判斷為發熱。確定發熱後,立即向單位領導(或組織方)彙報。

(2)體溫低於38℃,戴好口罩,前往第一人民醫院進一步做DR(數字X線攝影)檢查,胸片正常,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居家隔離治療。胸片異常,醫生會指導去定點發熱門診進行進一步診斷。

(3)體溫超過38℃,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注意交通工具的通風,與人群保持距離,到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接受治療。

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之心理防護

一、疫情過程中常見心理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為全國範圍乃至國際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人群特別大,不僅影響疫情發生地的人,也影響還未受疫情影響地區的人,不僅感染者可能內心受到影響,感染者的親屬和鄰居、接觸過感染者的人,參與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志願者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感染者可能會出現麻木、否認、憤怒、恐懼、抑鬱、絕望等情緒。感染者家屬和朋友也會出現迴避、不安、焦慮、無助等心態。而受到疫情影響地區的人則有可能因為疫情的發生而焦慮、恐懼、不滿、憤怒等。即便是所在地區並沒有疫情的發生,自身也並未受到疫情影響。也可能因為互聯網上的感染人數、網絡謠言等信息而緊張、恐慌、焦慮,甚至引發疑病。還有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會出現緊張、焦慮、不安、否認、恐慌等心理特點。

二、群眾患者心理疏導及方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中,大部分普通人群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精神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恐懼、失眠、噩夢、悲傷絕望、敏感多疑,甚至煩躁易怒、攻擊性很強等。因過於擔心會不利於防疫工作的開展。例如:對於生活中各類用品(電梯、體溫槍等)是否消毒產生不信任;擔心自身接觸人群可能為疑似患者而產生以上問題。身為一名疫情防控志願者,我們應當瞭解普通人群的恐懼、擔心等負面心理特徵,常見的心理或精神問題,幫助大家一起度過這個艱難時光。志願者應當對於大眾的心理進行疏導,應告知人群以下方法緩解壓力

1.正常作息,保證飲食和睡眠。若有潛在接觸史,積極就診,自我隔離。

2.覺察自己的內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的爆炸信息激流,對我們產生了巨大的焦慮感和無力感。對於疑似患者人群,更需要的是放下手機,適當地與網絡保持距離,留出足夠的時間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覺察自己的情緒。

3.自我情緒調節,放鬆減壓 ,以下是有助情緒調節的小技巧:

(1)覺察情緒及想法,建立友善的自我對話。我們的焦慮恐懼,很多時候和我們的災難化想法有關,面對疫情時,我們的生存本能會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出現很多闖入性的擔憂和聯想:“我被傳染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了,我會不會死?我的家人怎麼辦?他們也被我傳染了,我自作孽不可活”等。這個時候也許我們需要去問一問自己:“我的想法符合現實嗎?”“如果不符合,那符合現實的想法是什麼?支持和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麼?除了我現在想到的可能,還有其他的可能/解釋嗎?”“如果我的想法符合現實,那這些想法對我有什麼影響?是幫助我解決目前的困難還是讓我變得更加害怕,讓我束手無策,坐臥難安?如果我的朋友處於和我現在一樣的處境,我會和他說什麼?”

人的想法和信念對身體和心理都有很強的暗示作用,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可幫助身體更好地恢復健康。

(2)著陸技術。如果你發現自己極度擔心或焦慮,或許你可以觀察你所處的環境,有什麼顏色的物體?或是什麼形狀的物體?將注意力帶回到當下,聚焦此時此刻。或許你也可以想一個你深愛的或者深愛你的人的面容,也可以哼唱你喜歡的童年歌曲,或者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

(3)呼吸放鬆。每天早晚各花3分鐘的時間嘗試讓自己慢下來,進行腹式呼吸,把注意力帶到呼吸上,用鼻子深而短地吸氣,用嘴巴非常緩慢地呼氣,一邊呼吸一邊和自己說“隨著我的每一次呼吸,我的身體很放鬆”。

(4)身體減壓。通過改變身體的姿勢來給自己的身體進行減壓放鬆,例如:做手指操、頸部操或八段錦、瑜伽或泡個熱水澡等。

4.享受安靜的獨處時光,豐富自己的生活,轉移注意力 ;建立人際連接;尋求專業指導。

三、志願者自我心理調節及方法

防疫志願者每天接觸大量的人群,沒有十分完善的防護工具,在病毒面前與醫護人員一樣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此外,大家可能還面臨著經驗不足的狀況。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更好地幫助他人和應對疫情的前提:一個心理恐慌崩潰的志願者很難有效率地為大眾服務,一個處於情感危機中的志願者很難去幫助另一個處於情感危機中的群眾。因此,幫助自己進行心理自助和疏導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

我們同樣也要關注自身的心理情況變化,做出積極的措施,眾志成城共同防疫。

1.志願者心理精神特徵、問題

與普通人群一樣,志願者在面臨疫情時也會出現以下的心理改變與精神問題:

(1)心理功能變化

1)認知方面:處於過度緊張和疲勞狀態時,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和理解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等;

2)情緒方面:更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煩躁、委屈、壓抑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悲傷沮喪、心情沉重、情緒低落等抑鬱情緒;有時會表現為過分敏感,因一點小事就急躁、發脾氣,甚至出現衝動行為等。同時可能出現過分的擔心害怕,缺乏安全感,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被感染,擔心家人是否安全,害怕家人為自己擔驚受怕等;

3)行為方面:因過度緊張,部分志願者可能出現警覺性增高,並可有驚跳反應與應激反應。還可出現過度防護,如反覆洗手、一遍遍消毒等。

(2)生理功能變化

1)各種生理不適、疲勞;

2)失眠入睡困難、做噩夢、易驚醒。

2.正確認識自己的心境反應

首先我們需要確認的是,傳染病暴發的確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造成心靈的創傷,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是十分正常的。在服務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群,可能會遇到阻撓和不理解、可能會遇到有一些疑似表現的人,會對自己的情緒產生一定影響,即使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平時不常出現的心情,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不必對此有過多的心理負擔。我們會發生這些改變都是正常的。接納這些情緒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應對疫情。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對可能有的負面心態聽之任之,要對自己的心理狀況有一定的監控。我們可以關注自己是否沉浸於某種消極情緒中、難以自拔,自己對於疫情的看法、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處,自己的生活習慣、行為軌跡是否出現了不必要的過大波動。總之,將自己的狀況和最有利於抗擊疫情的行為模式進行比較,並及時調整。

3.恰當心態對待疫情信息

在這樣的關頭,我們作為疫情防控志願者更要對疫情做到“心中有數”,認真看電視節目和正規媒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瞭解病毒性質,掌握流行情況,不輕信某些傳言。要相信政府公開的信息,要對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夠的信心。也要認真瞭解相關的科學報道,相信科學研究對治療疾病的根本性作用。另外,在報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應對此事重視,但不因頻繁報道而產生恐慌心理。要化恐慌為認真、科學、適度的個人防護。在志願服務過程中只要認真做好防護了,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擔心。

4.積極和相關人士展開溝通

在疫情防護志願服務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多與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及時聯繫相關專業心理諮詢人員(就目前來看最好通過網上諮詢或電話諮詢,避免人與人的接觸),現為大家推薦一些通道:

· 杭州醫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教育中心:QQ:2701725836;

·杭州七院心理諮詢熱線:

0571-85029595(24小時);

·杭師大附屬醫院心理熱線:15158045298(8:00~17:00);

·杭州市計生協心理熱線:

0571-85109955(9:00~21:00)。

5.維持穩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雖然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在服務過程中遇見很多衝擊內心的信息,但我們仍要積極地看待生活,儘可能維持原有的規律作息,按照原先的節奏生活,按時起床,在家裡學習、辦公,按時吃飯,按時休息,讓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規律、掌控感是應對焦慮恐慌的良藥,在此基礎上,還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注意良好的飲食,保證睡眠,不要試圖通過使用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

6.為大家介紹一些可以在我們參與疫情防疫志願服務前或後益於自我心理疏導的方法

(1)積極聯想法

主動進入冥想狀況,去聯想一些積極的、放鬆的場景,有利於改善我們的心態,甚至被證明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每天花10~15分鐘進行1~2次積極聯想,能起到比較好的作用。

我們可以回憶自己生活中歡樂美好的時光、想象世界上寧靜美麗的風景,將這些積極的內容和自己聯繫在一起,認識到未來仍然飽含著希望。可以想象森林、溪流等生機勃勃的場景,彷彿逐漸洗刷自己的身心,驅散內心可能的陰影,讓陽光普照大地。

(2)放鬆訓練

放鬆練習實際上是全身肌肉逐漸緊張和放鬆的過程,依次對手部、上肢、頭部、下肢、雙腳等各組群進行先緊的練習,最後達到全身放鬆的目的,讓人學會如何抱持鬆弛的感覺。

首先,要進行1~2次深呼吸,深吸一口氣後保持一會兒,再慢慢地把氣呼出來。然後,伸出前臂,用力握緊拳頭,體會手上的感覺;再盡力放鬆雙手,體驗放鬆後輕鬆、溫暖的感覺。重複一次。接著,彎曲雙臂,用力繃緊雙臂的肌肉,感受雙臂肌肉緊張的感覺,再徹底放鬆,體驗放鬆後的感覺。重複一次。

其次,練習如何放鬆雙腳,用力繃緊腳趾並保持一會兒,再徹底放鬆雙腳。重複一次。在小腿部肌肉方面,將腳尖用力向上蹺、腳跟向下向後緊壓,繃緊小腿部肌肉,保持一會兒後再徹底放鬆。重複一次。在大腿部肌肉方面,用腳跟向前向下緊壓,繃緊大腿部肌肉,保持一會兒後徹底放鬆。重複一次。

最後,進行頭部肌肉放鬆訓練。皺緊額部肌肉,保持一會,停10秒鐘左右後,徹底放鬆5秒鐘。用力緊閉雙眼保持10秒鐘後,徹底放鬆5秒鐘。逆時針轉動眼球,加快速度,再順時針轉動,加快速度,最後停下來徹底放鬆10秒鐘。咬緊牙齒保持10秒鐘,徹底放鬆5秒鐘。舌頭使勁頂住上顎,保持10秒鐘後徹底放鬆。用力將頭向後壓,停10秒鐘後放松5秒鐘。收緊下巴,用頸部向內收緊,保持10秒鐘後徹底放鬆。再重複一次頭部放鬆。

(3)正確宣洩情緒

壓抑不良情緒會損害健康,因此,提倡採用正確的途徑和方式宣洩情緒,避免有害發洩。首先,表達對於疏解情緒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寫日記,將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擅長或者喜愛繪畫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其次,可以通過親朋好友之間的有效溝通獲取心理支持;最後,在情況嚴重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許多正規的心理諮詢機構都開通了熱線電話,這種方式具有避免直接接觸的安全性、相當的隱秘性和專業的指導性,是危機時期的一個有力的幫助。

(4)調整認知

我們可能會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情緒陷入思維的怪圈,比如對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單一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往往是壞的。我們還可能無限地誇大壞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夠做的和改變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問問自己:還能想到其他結果嗎?如果是另一種沒那麼糟的或比較好的結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最壞的結果不是100%,那麼能夠反駁這個結果的證據有哪些?對於那些更好的結果,能夠支持的證據又有哪些?如果是某某某,他會這麼想嗎?這些自問自答的方式能讓我們的認知更靈活、更實際。

對抗失控感、焦慮感的最有建設性的做法是克服自己的恐懼,去做更有價值感、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們能夠去幫助他人、關心他人、做建設性的工作的時候,那我們對自己就有更多的自我肯定,對自己有更多的自我表揚,從而增強自己的力量,能夠增加對環境的控制感。在參與志願服務、自我隔離期間,我們可以利用在服務中所得到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專業去做一些相關的科普宣傳,學習某一個有價值的技術,閱讀一本好書、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上闢謠一些內容等,都是有價值的事情。最後希望大家在疫情防控志願者的崗位上做好自我防護,調整好心態,繼續發光發熱。

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常見困難點

一、遇到不配合的患者怎麼辦

作為一名志願者,對待患者應該寬容和善,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不能太多著急強迫,如果患者不配合,應該耐心地開導,給予患者多一些信心,讓對方消除不安與疑慮,如果自己能力有限,實在不能解決,可以尋求自己的上級幫助。

二、如何勸導老年人佩戴口罩

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經歷,雖然自己千防萬防,但自己的爺爺奶奶對疫情並不重視。甚至有些中老年朋友不僅不注意防護,不戴口罩,還特別喜歡往老人亭、棋牌室、菜市場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扎堆。這可讓不少老師和同學們操碎了心,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父輩和祖輩不太重視這次疫情,一般來自於他們個體的“經驗主義”,“SARS、禽流感我都沒事,我害怕這個?”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扮演好防疫科普員的角色,用官方的、權威的信息吸引他們的注意。也可以適度引用部分中老年比較容易吸睛的“標題黨"風格,但內容客觀真實的文章來規勸。除了“經驗主義”的盲目自信,中老年人往往還會迷信“體格”我的體質很棒,我不怕!”這顯然是一種認知錯誤,病毒很難說不侵入某種體格,我們也很難給自己的體格打分。這個時候,硬科普可能會很難,但作為他們最疼愛的後輩,可以打起“親情牌”,“新聞上說某個奶奶平時不戴口罩,到處亂跑,現在住院了,家裡人現在傷心的要死”。

三、遇到群眾的負面情緒爆發怎麼辦

在這場疫情防控中我們可能會面臨群眾情緒爆發的情況,面對不同原因所產生的群眾負面情緒爆發我們需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度過艱難時光:

1.要了解普通人群心理特徵

普通人群在恐慌之下,有著與疑似患者類似的心理和生理的變化,其中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明顯:

(1)不確定感。

(2)恐懼與災難化認知。

(3)恐懼與軀體反應。

2.要了解普通人群常見的心理或精神問題

部分人群因過度擔心,會出現一些心理精神問題,不利於防疫志願工作進行。

(1)可能會出現急性應激反應。

(2)可能會產生焦慮、強迫、疑病狀態。


全網首發:這裡有一份大學生防疫志願者自我保護手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