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科普知識】個人防護知識

【抗擊疫情科普知識】個人防護知識

(一)洗手篇

1、如何保護自己遠離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傳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 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2、洗手在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 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動水)充分洗手。

3、如何正確洗手

(1)在流水下,淋溼雙手。

(2)取適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3)認真搓雙手至少15秒,具體操作如下:

1)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彎曲手指使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清潔手腕,交換進行;

(4)在流水下徹底衝淨雙手。

(5)擦乾雙手,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4、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1)傳遞文件前後

(2)在咳嗽或打噴嚏後

(3)在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

(4)吃飯前

(5)上廁所後

(6)手髒時

(7)在接觸他人後

(8)接觸過動物之後

(9)外出回來後

5、洗手設備

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二)口罩篇

1、如何選擇口罩

(1)一般人群:建議普通民眾、公共交通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在崗期間佩戴口罩,建議使用醫用外科口罩,有條件且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佩戴醫用防護口罩。

(2)特殊人群:可能接觸疑似或確診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則上建議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級別)並佩戴護目鏡。某些心肺系統疾病患者,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口罩。

2、正確使用口罩

(1)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

(2)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最後一步,也是前面提到過的金屬條問題,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3、什麼情況下應該戴口罩?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

(3)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需要在相對密閉的或人多的空間中停留較長時間。

(4)如果在一個辦公室或一個學校班級內,有同事或同學感冒的時候。

(5)患者與人近距離接觸時。

4、什麼情況下不需要戴口罩

一般人員獨處或者獨自開車的時候,沒有必要佩戴口罩,去人少的公園散步,只要不是人流密集區,也不用佩戴口罩。

5、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1)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3)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階段,其臉型小,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6、廢棄口罩如何處理

(1)如果恰好在醫院或相關醫療機構:請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

(2)如果平時在家:對於疑似患有傳染病的民眾,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封裝好(密封袋或保鮮袋)的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3)對於普通人來說,可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垃圾桶,剪碎、焚燒、熱水泡洗都是不推薦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