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心聲:“能得到社會的理解,再苦再危險也值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朱孝榮 李李 陳翼騰

“隔離病房的兩名護士體溫正常,趙亦舒36.4℃,王婷36.7℃。”2月13日上午,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劉秀娟看著手機裡的微信,已經10多天沒好好休息的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們沒事,我就放心了。”

在劉秀娟眼裡,隔離病房是真正的戰場,這裡只有醫務人員,只有病人,沒有家屬,沒有陪護。哪怕拿一瓶水、一個帕子,患者的一切都由他們來完成。

“19名感染科護士三班倒,24小時守在患者身邊,除了必需的醫學護理之外,更多的是給患者撫慰與鼓勵。”劉秀娟嘶啞著嗓子說道:“現在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好幾倍,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敢有一絲鬆懈。”

“看似輕飄飄的隔離服,穿上一小會兒,全身就被汗水浸透,到下班出來,衣服已經是幹了又溼、溼了又幹,反反覆覆好幾次。”護士趙亦舒說,最難受的還是護目鏡,容易起霧看不清東西。

“一脫掉口罩滿臉的壓痕,雙手也被洗手液、84消毒液腐蝕得皺巴巴的,但她們都是最勇敢的姑娘。”對自己這群20出頭的姑娘,劉秀娟是又驕傲又心疼。

“感染科,開始取樣。”2月1日,一道指令擾亂了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平靜。當天下午,120急救車將一名有咳嗽症狀的武漢返鄉人員送到醫院,醫生們趕緊為他檢查肺部CT和血常規,結果顯示這名男性患者肺部有異常,與新冠肺炎非常相似。患者隨即被送往隔離病房,專家組很快進行會診,該男子被確診為疑似病例。2月2日,該患者核酸檢測為陽性,成為資興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因為是在嗓子裡取樣,棉籤伸進去的時候,刺激嗓子,隨時可能誘發患者咳嗽,一旦沾染到身上就可能被傳染。”李婭是當天為該患者取樣的醫生,回想起來她仍有些緊張,“雖然已有了思想準備,也主動學習了最新防控知識,但是當高度疑似的患者真正出現在自己眼前時,還是有巨大的心理壓力。”

“都是很平常的事,我們本來就是搞感染科的,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我們。”剛巡查完病房的感染科主任袁宗傑靠著椅子上說道,他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難掩疲憊。

1996年參加工作的袁宗傑,1997年調入感染科,一干就是24年。從2003年非典到2014年H7N9禽流感,再到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袁宗傑已是“身經百戰”了。在外人眼裡,他是身處險境,但他自己卻只說“習慣了”。

作為全市唯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啟動了疫情應急預案和預檢分診,成立了專家組,將感染樓改為留觀隔離病房,感染科成為篩查潛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最前沿的一個“哨點”,袁宗傑和同事們承擔起了“守門吹哨”的職責。

“現在發熱門診每日接診達到140多人,從年前到現在,整整十多天沒休息了,我們要篩查出每一個疑似病例,漏過一個後果都不堪設想。”袁宗傑說,作為感染科醫生,大家深知自己肩負重擔,白天除了每天門診坐診,還負責隔離病房查房,確診患者轉院等等,晚上有時候已經困得不行,但腦中還是不由自主回想白天的工作。用袁宗傑的話來說,以前是一天不得閒,現在是一秒都不得閒。

作為感染科骨幹醫生的李婭,這段時間也一直堅守在醫院裡。家裡開沒開鍋不清楚,孩子誰照料也不清楚,科室患者情況卻一清二楚。她說:“真的沒時間管家裡了,現在,抗擊疫情最重要!”

除了李婭,22歲的胡惠喜也是近距離接觸該患者的護士之一,不同的是,胡惠喜整整護理了11個小時。“2號胡惠喜早上8點穿上防護服就進去了,一直到晚上6點患者轉院才出來,11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也不上廁所。”說起當天的情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佩娜哽咽了。

“主要是我覺得少一個人接觸就少一份風險,再一個也想節約一套防護服。”問胡惠喜那天害怕嗎,她不好意思說,“我爸爸經常告訴我,國家需要的時候就勇敢地上,而且我是專業的,又接受了醫院的集體培訓,我不害怕。”

疫情就是命令。因為首例確診病例的出現,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一時間升級應急預案,立即按照傳染病病房要求改造病區、增加醫務人員。

可隔離病房這個危險的崗位,誰會主動加入?關鍵時期,誰能來日夜堅守?但誰能想到,不等醫院抽調人員,一批醫護人員就自告奮勇衝了上來。

“我們隨時聽從組織安排前往疫情前線,自願堅守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第一線,奮不顧身、無怨無悔……”這是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眾多“請戰書”中的其中一封,一大批黨員醫務人員帶頭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開始超負荷工作。

“為支援抗疫一線,市裡從我們醫院的其他科室以及其他醫院抽調了50多名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充實感染科,也在賓館安排了集體宿舍,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資興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唐小文說,整個醫院的黨員全部堅守在一線,一個都沒有掉隊。

“發生疫情,我們醫護人員理應衝鋒在前,無所畏懼。”此時此刻依然站在一線,繼續著艱苦卓絕的戰鬥的袁宗傑和他的同事們發出戰“役”心聲:“這段時間看到社會各界那麼多人支持我們,我們不害怕!得到社會的理解與支持,我們醫護人員再辛苦再危險也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