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我來領著大家看看茶跟酒的區別。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的歷史源遠流長。各地的茗茶也很多,君山銀針 ( 黃茶)、洞庭碧螺春 ( 綠茶)、西湖龍井 ( 綠茶)、黃山毛峰 ( 綠茶)、都勻毛尖 ( 綠茶)、信陽毛尖 ( 綠茶)六安瓜片 ( 綠茶)、安溪鐵觀音 ( 青茶)、武夷巖茶 ( 烏龍茶)、祁門紅茶 ( 紅茶),武夷山的大紅袍中國的十大名茶,深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很喜歡。

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蓋碗茶

中國也是酒的發源地,酒的文化在中國更加的多,茅臺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這是中國八大名酒,也是國人喝的比較多;日本的清酒,國外的威士忌也都是從我們國家引進來改進的。

茶酒不分家,我帶大家來看一看茶文化跟酒文化的區別。我們品茶時,人也不宜多,二三人足矣;而喝酒則不然,人可以多一些。這是因為品茶不光要喝的茶的滋味,還要有幽雅清靜的環境,要細品慢賞,這樣才能品得茶中真滋味;而喝酒則可以豪放熱烈,俗語也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說法,這也是酒文化與茶文化的區別之一。

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品茶

明代屠本畯在《茗芨》中稱:“飲茶以客少為貴”。明代陳繼儒也在《巖棲幽事》中說:“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七八個人在一起品茶,人多嘈雜,要想靜心品茶是不可能的,只能喝茶解渴而已,因此謂之“施茶”。而喝酒就不一樣,人多氣氛熱鬧,再猜拳勸酒,場面就顯得更加熱烈。

這跟茶和酒的行味不一樣也有關係。茶能溶解於水的浸出物是有限的,若按照正常的比例沖泡,通常續水三到四次就會變淡,如果人一多,後飲者就只能喝到淡薄無味的茶湯了。然而酒就不一樣了,不用擔心變淡的問題。

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茶道

在我們日常的宴席上,經常會聽到“以茶代酒”的說法,一般酒量小的賓客,都會用飲茶的方式來代替飲酒。這樣不但無損禮節,反而是以禮相待的意思,俗話說,“用茶代酒,天長地久”。這一習俗自古已有之,宋人杜耒有詩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飛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唯有梅花便不同。”這首詩說的就是以茶代酒的事。

“茶聖”陸羽稱茶為“精行儉德之人”,陸羽是《茶經》的作者,《茶經》是中國茶界的鼻祖書籍。南宋詩人陸游在《試茶》中表示,若要在茶和酒之間做出選擇,寧要茶而不要酒。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宴席應酬也增多了,酒喝得太多會傷胃,因此很多不必要的飲酒的時候就可以以茶代酒,這樣就不會有失禮數。茶跟酒是不分家的。以茶代替酒,再現代這個社會越來越往這面發展。

為什麼茶酒不分家

泡茶

以上就是小編的相關介紹,關注小編,大家可以瞭解更多的茶知識,歡迎前來訪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