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埃博拉報道態度迥異 美媒為何“高強度”報道新冠疫情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2月7日刊登了題為《2020年新冠肺炎相關報道與2018年埃博拉相關報道迥異》的文章,作者為該刊記者傑米·杜沙姆。文章摘編如下:

自2019年12月首次公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一直佔據著全球媒體的頭條新聞。與此同時,科學家和媒體(包括本刊)都急於瞭解這種病毒的起源、傳播軌跡和影響。媒體對這種病毒異乎尋常的高強度報道甚至超過對近年來其他健康威脅的報道,例如從2018年8月開始持續至今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疫情。

律商聯訊的數據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暴發的第一個完整月份(2020年1月),有超過4.1萬篇英文紙質媒體報道提到了“冠狀病毒”一詞,其中近1.9萬篇報道在標題中提到了這個詞。相比之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埃博拉病毒的第一個完整月份(2018年8月),只有大約1800篇英文紙質媒體報道提到了“埃博拉”,其中只有大約700篇報道在標題中提到了這個詞。

拉特格斯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學院教授史蒂文·米勒說:“有關這種(冠狀病毒)的消息傳播如此之快,報道強度如此之高,令人驚訝。”他說:“在我看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比對埃博拉的報道更加聳人聽聞。”

福德姆大學傳播與媒體研究教授保羅·萊文森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病毒,所以“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怎樣”,每個人都渴望得到關於如何應對這種病毒的信息。相比之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埃博拉病毒兩年前,西非曾暴發一場從2014年持續到2016年而且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疫情。米勒說:“在2018年,對埃博拉的報道似乎來去匆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它是以前疫情的延續。”

這兩種病毒的暴發也截然不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埃博拉病毒威力驚人,由其引發的出血熱導致大約一半的病例死亡,但埃博拉的影響主要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大約3500名感染者中,有2246人死亡。儘管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埃博拉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其傳播範圍並未超出剛果民主共和國。

凸顯中美利益交織

而截至目前(指2月7日該文刊發時——本網注),新型冠狀病毒已擴散至多個國家和地區——至關重要的是(至少就媒體報道而言),美國也在其中。米勒說,每當一個問題影響到美國,西方媒體就會馬力全開。

米勒說:“這更多地說明了中美關係,而不是病毒本身。”中美往來司空見慣,雙方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交織的程度也高於美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利益交織。米勒說,剛果民主共和國已基本得到控制的疫情較少被報道,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美國人來說,非洲是一個常常事後才被想起的地方。

萊文森說,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報道差異也反映出(媒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在2014年至2016年的埃博拉疫情中,美國媒體被指誇大了疫情可能對美國人構成的威脅。他說,2018年對埃博拉較少的報道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由此產生的謹慎態度。對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報道也可能是過度的,但萊文森說,這些報道給人們提供了他們所需的信息。

最後,自2018年以來,整體新聞環境及其對社交媒體的依賴也發生了變化。萊文森說:“事實上,作為新聞和信息的傳播者,社交媒體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與日俱增。”他說:“社交媒體是全天候的報道,有時甚至是個性化的報道。”越來越多的新聞機構在社交媒體上發現了新的報道類型——例如,發自疫情前線的第一人稱記錄——而且推出了更多在飽和的網絡新聞環境下有競爭力的報道。

与埃博拉报道态度迥异 美媒为何“高强度”报道新冠疫情

當地時間2020年2月3日,一名佩戴口罩的女士走過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法新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